文圣拳武学文化探索研究---卢飞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文圣拳武学文化探索研究---卢飞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29e942dd36a32d737581fc

化特征铸造了文圣拳的武学文化,其精神具有泰山和黄河文化的精髓,充分反应了中华多民族多种文化融合的特点。文圣拳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包容,海纳百川,四海一家,不惧风雨,顽强发展,爱国爱家,济世救民,在明清时期风起云涌的反封建统治和阶级压迫的斗争和运动中,前赴后继,波澜壮阔,彪炳史册,塑造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文圣拳起源于十七世纪中叶(明末清初)),祖师刘奉天(1617—1689),中国著名的民间宗教八卦教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民间宗教领袖之一。八卦教的宗旨是强调“儒释道”三教合一、万法归一和修炼养生内丹,教会中称刘奉天为“先天刘爷”,是文圣内功,即“圣功”文圣功的开山鼻祖,被后人尊为文圣拳祖师。文圣功由离卦之主郜云龙的后人传于山东省冠县杨四海(1716—1789)真人,杨四海传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村杜恒信(1756 —1838)真人,由杜恒信先师传遍运河两岸,大江南北,传承很广,在清朝时期一度曾达到“南京到北京都是杜家兵”的鼎盛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体委在武术挖掘工作中,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宋庄村进行挖掘整理。在宋传平(1892—1996)、宋如一(1916—1991)、宋连洪,王安林、杨承华等一批门人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将文圣拳推广到一定的高度,在国内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在国外十几个

5

国家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有三十多个国家的武术爱好者到文圣拳传承地交流和学习,文圣拳武学从国内走向了世界。文圣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武学文化以及在中国历史和民间宗教武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评为“山东四大名拳”之一 并被誉称为“中华历史名拳”。

1983年,宋传平与儿子宋如一在经得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村五步架杜恒信先师嫡传人杜学颜先师(1914—1990)的同意,经国家体委有关部门批准将该拳正式定名为“文圣拳”。文圣拳的定名是中国武林中的一件大事,使这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巨大丰功伟绩的精湛拳法终于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和认识,奠定和恢复了其在中国历史上著名“中华圣门”拳法的本来地位。2010年以来在宋连洪、杜仲山、侯高民、陈庆宏、卢飞宏、王安林,杨承华、张丽光、魏训强、黄凌魁、冷仁山、杨承宽、周中华、肖守泰、李景良、赵兴玲、司品喜、刘利如、陈尚广、扈玉良、陈庆坡、陈尚雷、宋印芝、李若现、王善哲、宋国旗、宋恩旗、司品喜、刘祥生、张丽华、王永信、赵嵩、杜中会、韩善国等一批文圣拳门的人共同努力下,推动了文圣拳武学进一步向前发展。《文圣拳》(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15余万字、作者卢飞宏、张丽光)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面整理归纳、介绍和阐述文圣拳功法理论体系的武学著作,《文圣拳》的出版发行和《试析文圣拳文场与武场》、《文圣拳之歌》等一批文章的发

6

表,将文圣拳武学研究推向了崭新的高度,开启了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研究的大门,对今后文圣拳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圣拳养生、健身、强身和实战功法独特,也是过去沙场行军征战布阵的实用功夫,拳法步法中带有阵法,重要价值在于其实战性;它在健身、强身、养生和修身养性等方面更具有显著特点,是实战功夫与养生功法完美结合的拳法。该拳法的基础是道家修炼长生内功,它把拳术动作与道家的导引、吐纳术相结合,注重意识、呼吸和动作的内外统一,同时功法中吸纳了道教中身、语、意、咒、印、符等修持方法,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先人超人的哲学智慧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它是中国几千年来道家、儒家和佛家等传统文化思想精粹在中华武术中的集中体现,是文圣拳前辈多代功夫高手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部名副其实而十为珍贵的中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习练文圣拳在加强道德礼仪教化,修身养性,修正向善,培养民族气节和爱国、爱家、爱人的情怀,增强优良的意志品质,养浩然正气,以及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圣拳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理论,精湛的功法体系,深邃的兵学文化,以及其高深的医道内涵,必将在中华大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习练文圣拳对于在哲学思考,

7

修身养性,健身强身、防身技击,祛病延年,参悟天地、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可以通过文圣拳本身深厚的文化内涵或外在的美学特点,增强习练者良好的个性、品德、教养、精神和意志气质,以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文圣拳已成为人们强健体魄,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一种途径,构建和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展示了其内在文化内涵和人生价值观,积极探索和追求它的应用价值和艺术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圣拳武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贯通的学问,武术是武学文化的载体和重要内容,重视和研究文圣拳武学文化,对于探究武术的本质,揭示武术的内在规律,以及在弘扬文圣拳武学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有着深厚中国民间宗教武学文化内涵的文圣拳,它的“道法自然,尊道贵德,圆通武学,和谐共生,万法归一,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的拳学思想和哲学文化观,将在中华武林中永放光芒。

一、文圣拳武学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渊源

文圣拳是一部经典性的武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宗教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儒释道”三教合一包容和谐的思想,蕴育了博大精深的文圣拳武学文化,三教合一的文化是文圣拳武学文化的基石。儒释道文化是人类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