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拳武学文化探索研究 - 卢飞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文圣拳武学文化探索研究 - 卢飞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29e942dd36a32d737581fc

内功为根基,把拳术动作与道家的导引、吐纳术相结合,注重意识、呼吸和动作的内外统一,以拳术的对拉拔伸、气意结合的整体运动与中医人体经络学理论相结合,融“练身、练气、练心”为一体,内外兼修,性命双修、身心并练,常练此拳可力大身灵,强健体魄,延年益寿,可获长生之道,是能使“弱者强,强者仁,而仁者寿“的武功奇葩,有“八十出功,九十不松”的之说,故又称为“长寿拳”。

文圣拳崇拜“圣帝老爷”,即太阳神,亦指自然之太阳。过去文圣功文功修炼时或每日朝太阳吸气咽津,鼻内吸气,口内呼气,早向东方,午向南方,晚向西方,一日三次朝太阳磕头、口内念“真空”八字真诀,其拳法是取宋太祖赵匡胤所习的老红拳与文功相结合而成,它把习拳与练气融合一起,以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无极顺布四时行焉,集五行生克,运用阴阳太极互变之理形成拳学套路的拳术。文圣功的发展以首创的初级阶段在八卦教内部秘密传授,由文场和武场两部分组成,又有文功和武功修炼之分,依具教内职位不同有文武功法同修和文武功法单修之不同。文圣拳历史背景深厚,几百年来秘不外传,历代传承只是口传心授,具有“三人不传,六耳不道”之说。过去收徒门规甚严,对人的品德修养要求严格,凡品行不端者不能入其门。传授又有门内门外之分,

25

凡不入其门者,不能得拳法之精要。文圣功经多代修炼者的不断溶合、发展与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内涵,构建了完备的拳法理论和修炼体系,形成了与其它拳种不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特点而同时兼有其它众家拳种之优点的拳法,其优点和特点是其它任何一种拳法所难以全面具备的。

文圣拳具太极之柔,形意之刚,兼二者之特点,集内外家功夫之长,有庞大的武学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武功形成了实步架和活步架功夫,活步架是在实步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实步架和活步架各有头趟架和二趟架。文功是静功,以调息入静,养气练意为功法,方法有静坐、侧卧、仰卧、站立式等,有头趟架、头趟活步架的文功套路练习,各种站、坐、卧、行功的静功练习。文圣拳的本质是文功修炼,内功修炼是核心。武功即动功,即拳架功夫,有实步架三十六式和活步架四十五式头趟架,一百零八式实步架和活步架二趟架,以及二人、三人对练套路等。主要练形求法,动作中讲究阴阳变化,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刚柔含展,伸筋拔骨,以意行拳,以气催力,气到力到,意、气、力相结合;在技法上讲究:粘、沾、连、挤、推、托、靠、钻等。演练时要求:松腰活胯,分膝拔顶,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身正步稳 ,顿挫发力,意贯始终;中正,和谐、刚勇,正大,无我,天道自然,大道无极;头趟架,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趟架,

26

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二路拳文武结合,相辅相成,互为其根,刚柔相济,浑圆一体,自然天成。头趟架以练气养气为主,是拳法的根本和精华,内含《易筋经》、《洗髓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有山之刚健,水之柔性,道之无极,立身中正,具天罡正气。器械训练主要有文圣战剑、文圣战刀、六合大枪、跃步旗(大)枪、九路梅花大刀,及“大杆子”等套路;其技击方法主要通过多种训练形式予以掌握,如站桩、品劲、发劲、步法、擖摸手(推手)、扎枪、实战对练、实用擒拿、内功跤法等。

文圣拳的武学文化内涵自强不息,包容厚德,爱国爱家,济世爱民,忠信仁义、富有民族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大义情怀,是中华民族挺直的脊梁。历代先师道德高尚,忠肝义胆,大义情怀,忠义千秋,积功累德,功盖一方,怀爱国利民之心,传功教人,为传播和发展文圣拳武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要重视文圣拳在培养健全人格、品德修养、强身技击、健身养生、祛病延年、开悟智慧以及传统文化教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文圣拳作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集中代表,与中国道教和佛教武学共同构建了中国宗教武学体系,成为中华宗教武学的三大体系之一。 四、文圣拳武学与“文武合场”的武学文化体系

文圣拳武学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讲究文武结合,在重视武场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文场的作用,“文武合

27

场”的武学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中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即“文场子”,武即“武场子”,文场在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文场统领武场,以文助武,以武促文,文到武成,文武合场,道贯乾坤,贯通天地,效法日月,通晓古今的武学文化,彰显了文圣拳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文圣拳是一门充分展示道家文化的拳法,以“道”为核心,主要由文道、武道,圣道、兵道、医道等五部分组成,五道合一,同根同源,互通有无,融会贯通,殊途同归。“文武合场”是武学上的“文武大道”,也是中华民族“崇文尚武”精神的体现。文场是文圣拳武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和延续文圣拳生生不息与发展的内在灵魂和精神,具有统领武场的地位,文场和武场共同组建了文圣拳的武学文化体系。 文圣拳“泰山论道”和“华山论剑”文化是中国传统武学的一大特色,在泰山和华山之巅,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建立了以“泰山论道”为思想文化体系和“华山论剑”为主要功夫体系的文圣拳武学文化,同时与文场和武场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文圣拳武学体系,形成了中国武学中独特的文圣拳武学文化。

文圣拳是一种非常特殊和典型的符合科学规律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一种极富传统文化色彩的民族体育运动形式,其武功架式科学合理,其精、气、神、意、力的修炼要求,符合人体生理、心理、精神的需求,对人类的身心健康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