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设计 室内温度湿度测控系统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电子系统设计 室内温度湿度测控系统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3053700b1c59eef8c7b434

2009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B 积分作用

积分作用的引入,主要是为了保证被控量在稳态时对设定值的无静差跟踪,它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积分作用通常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如果积分时间Ti太小系统将不稳定,Ti偏小,振荡次数较多;如果Ti太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减少,当Ti合适时,过渡特性比较理想。

(2) 对稳态特性的影响

积分作用能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但是Ti太大时,积分作用太弱,以至不能减小稳态误差。

C 微分作用

微分作用通常与比例作用或积分作用联合作用,构成PD控制或者PID控制。 微分作用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改善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如使超调量较小,调节时间缩短,允许加大比例控制,使稳态误差减小,提高控制精度。当微分时间Td偏大时,超调量较大,调节时间较长;当Td偏小时,超调量也较大,调节时间也较长只有合适时,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过渡过程。直观地分析,假设被控对象存在一定的惯性,微分作用将使得控制作用与被控量,与偏差量未来变化趋势之间形成近似的比例关系。

从频域分析的角度讲,微分作用等效于一个高通滤波器,即有可能在控制 输出中引入较强的高频噪声,这是实际控制所不希望的。

在现代由于计算机进入控制领域,用数字计算机代替模拟计算机调节器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用软件实现PID控制算法,而且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逻辑功能,使PID控制更加灵活。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值计算控制量。因此,连续PID控制算法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采用离散化方法。在计算机PID控制中,使用的是数字PID控制器。目前有位置式PID控制算法以及增量式PID控制算法[10]。

本系统采用了增量数字化PID算法。增量式控制器是指控制器每次输出的只是控制量的增量,当执行机构,例如步进电机,需要的是增量而不是位置量的绝对数值时,就可以使用增量式PID控制器进行控制[10]。

13

2009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增量?u(k),当执行机构需要的是控制量的增量时,应采用增量式PID控制。根据递推原理可得

u(k?1)?kpe(k?1)?ki?e(j)T?kdj?0k?1e(k?1)?e(k?2) (5.3)

T用式(4.3)减式(4.4),可得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u(k)?kp(e(k)?e(k?1))?kie(k)T?kde(k)?2e(k?1)?e(k?2) (5.4)

T式(4.5)称为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将其进一步可改写为

?u(k)?a0e(k)?a1e(k?1)?a2e(k?2) (5.5)

式中,a0?kp(1?2TTTTd?),a1?kp(1?d),a2?kpd TiTTiTi 增量式控制虽然只是算法上作了一点改进,却带来了不少的优点[11]:

(1) 由于计算机输出增量,所以误动作时影响小,必要时可用逻辑判断的方法去掉。

(2) 手动/自动切换时冲击小,便于实现无扰动切换。此外,当计算机发生故障时,由于输出通道或执行装置具有信号的锁存作用,故仍能保持原值。

(3) 算式中不需要累加。控制增量u(k)的确定,仅与最近k次的采样值有关, 所以较容易通过加权处理而获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但是增量式控制也有其不足之处[12]:积分截断效应大,有静态误差;溢出的影响大。因此,在选择时不可一概而论,一般认为在以晶闸管作为执行器或在控制精度要求高的系统中,可采用位置式控制算法,而在以步进电动机或电动阀门作为执行器的系统中,则可采用增量式控制算法。

14

2009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5.2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设计

本系统软件主程序主要由各数据测量、模块控制、报警等程序组成。主程序流程图,如图5.1所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存储入单片机,单片机初始化,开始比较采集的空气温湿度是否在测量范围内,如果在测量范围内,则显示测量值,否则进入空气温湿度度调整子程序,控制加热炉加热或者通风系统通风以升高或降低空气温度,或是控制喷雾系统或排潮系统以升高或降低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调整子程序 空气温度调整子程序 N 开始 系统初始化 上限限值设定 空气温度测量 空气温度是否在测量范围内 空气湿度测量 空气湿度是否在测量范围内 显示温湿度值

图5.1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6 结论

15

2009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本次设计结合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对温度和湿度的检测与控制智能化进行了简单的设计与阐述,对MCS-51单片机系统的温湿度检测控制原理与结构进行了论述。本次设计以硬件为主,软件程序为辅,给出了检测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各部分电路以及相对应的程序。采用模块化、层次化设计。使用新型的智能集成温湿度传感器SHT10主要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将温湿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AT89S52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显示和报警电路提供信号,实现对温湿度的控制报警。报警系统根据设定报警的上下限值实现声光报警功能,显示部分采用字符型LCD1602液晶显示所测温湿度值。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室内温湿度精确控制,达到了相应的效果,系统电路简单、集成度高、工作稳定、检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宝元,张玉虹,姜旭,段存丽.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 技术.2009,(12):3.

[2] 戴勇,周建平,梁楚华,赵二明.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温室测控系统[J]. 农机化研究.2009(5):4.

[3] 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0-26. [4] 刘守义.单片机应用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 吴汉清.常用的典型单片机资料[J].无线电.2007,(11):72-80.

[6] 来清民.传感器与单片机接口及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空大学出版社.2008: 139 -141.

[7] 何希才.常用传感器应用电路的设计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65-170. [8] 白静.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7-56.

[9] 赵建华,沈永良.一种自适应PID控制算法[J].自动化学报.2001,27(2):417-420. [10] 刘金琨.先进PID控制MATLAB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第2版),2004,9. [11] 张宇河,金钰.计算机控制系统[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12][美]Katsuhiko Ogata.陆伯英,于海勋等(译).现代控制工程(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

业出版社.200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