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多样的浪费原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多种多样的浪费原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36c20179563c1ec5da719d

大的副作用。先进的科技需要先进的管理,管理落后会阻碍科技进步,同科技进步比较,在某种意义上,管理落后是比科技落后更严重的问题,科技进步,呼唤管理进步。

我们要分析浪费的主要原因,也不能忽视浪费的各种非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和非主要原因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主要原因对次要原因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而次要原因也会反过来影响主要原因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分析浪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注意各种非主要原因的作用,注意各种矛盾相互关系的变化,正确预见到主要原因的变化,并且在主要原因发生变化,得以解决时,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及时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新的主要原因上来。

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浪费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浪费并不是某个国家或某种社会制度的专属品,而是为整个人类社会所共有。在时间范围内,从古至今,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浪费就随之产生了。以社会制度来划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浪费现象,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浪费各有相应的表现、原因、特点和危害。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察,渔猎

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也都存在各种浪费现象,有的是相对浪费现象,有的是绝对浪费现象。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不断提高效率,减少浪费,走向节约型社会的过程。

在空间范围内看,不同的国家、地区、单位和个人都拥有各自的浪费问题。大国有大国的浪费,小国有小国的浪费,发达国家有由于经济发达而带来的浪费,不发达国家也存在由于经济落后而产生的浪费。并且某些浪费现象可以为大家共有,大国和小国可以表现出同样的浪费,不发达国家的浪费可以在发达国家找到影子,发达国家的浪费亦可传染到不发达国家。浪费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同社会发展也不是完全同步的。

浪费的表现和原因还具有历史的延续性,这是指每一历史时期的浪费及其表现形式,都同它以前的浪费及表现形式有着延续的关系。在新社会里,人们都希望以前社会的优秀文化传统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但遗憾的是历史上落后的东西也会流传到新社会,并得以发展。浪费也就这样常常顽固地流传、延续下来。

浪费原因还具有综合性,这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浪费综合起来,形成新的浪费。在现代观念看来,人类在技术上的进步和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现有技术上的综合运用,综合就是创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浪费问题上的综合就会产生出新形式新内容

的浪费,产生出新的危害。因为不同体制制度的浪费现象和原因被传承来,并综合形成新的浪费原因和现象,给治理浪费带来了困难。

四、浪费的因果关系

浪费的因果联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现实的浪费现象中,各种浪费现象、浪费原因和浪费结果,都是互相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一种浪费行为,既可能与经济活动有关,又可能影响到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其产生的原因也不止一种,可能同时受社会决策、行为心理、管理制度、科技水平和人的素质的影响。而且,多种原因之间也会彼此交织,互为因果,一因多果。从而使浪费行为的产生原因更为复杂。

首先,一个原因不仅仅引出一种结果,而且常常引出多种结果,即一因多果或同因异果。一因多果,例如由于旧体制的弊端的原因可以造成多种物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浪费。

其次,因果联系的复杂性还表现为一果多因。每一种浪费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都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可能是管理体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客观事物的复杂性等原因。主观原因可能是浪费行为者思想道德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原因。例如,在长明灯、长流水这些简单的浪费现象背后,有着由于管理制度、职工思想觉悟等多种原因。再如,在短命建筑,短期行

为、过度包装等浪费现象背后,有着历史原因、体制和制度原因、科技与管理原因、行为者思想道德与能力水平等多种原因。

因此,不能以共性的原因代替个性的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的浪费后果,可能是行为者有意识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工作方法问题或技术水平问题造成的。在我国,许多漫不经心的浪费、无意识的浪费、无形的浪费,造成的损失也是很惊人的。

五、认识与行动

对浪费的危害认识不足,是浪费得以存在的原因之一。评价一个人,如果说他的能力差,他会面红耳赤,心中不满;说他贪污,也许他会跳起来辩驳,同你拼命;但是如果说他浪费多大,他却可以若无其事,不屑一顾。“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甚至有人标榜浪费做法是自己工作“有气派”、“大方”、“有大将风度”、“不小家子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识浪费真面目,只缘身在浪费中。浪费者麻木不仁,理所当然;旁观者习以为常,漠不关心,有的浪费甚至是“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习惯成自然,互相影响扩散成为“群众运动”,形成浪费型的个人、家庭、企业、城市和社会。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曾经是人们熟悉的响亮口号,我国宪法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