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粮食高产创建实施年度工作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农业局粮食高产创建实施年度工作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77146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a

农业局粮食高产创建实施年度工作总结

xx县18年粮食高产创建实施年度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增强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种粮科技含量,促进粮食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我县组织实施了冠朝镇整乡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乡镇1个,创建了双季稻高产万亩示范片2个,开展了全县性粮食高产创建“1+1”活动。通过整合项目资金、集成技术推广、创新服务机制、扎实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现将我县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落实基本概况 (一)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

安排冠朝镇为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示范乡镇,全年组织实施全镇早、晚稻示范面积各43487亩,全年折合为4个万亩示范片。实施涉及全镇14个行政村,152个村民小组、4901户农户。每个行政村建立了一户种粮大户为高产创建示范户,每个自然村建立一户散户为高产创建示范户,共计84户。突出创建了一个核心万亩示范片,相应建立了两个千亩高产攻关区和百亩核心试验。核心万亩示范片以冠朝村和社下村为中心,沿319线向东村、墩陂村扩展延伸,涉及4个村委会,44个村小组,1840户农户,示范面积10850亩。 (二)水稻高产万亩示范片

全县创建早、晚稻高产万亩示范片4个,每个万亩示范片均相应建立了千亩高产攻关区和百亩核心试验区,百亩核心试验区做到了集中连片,按专业技术内容分类布局。

1、禾市双季稻万亩示范片:以丰垅村为核心,向增庄、江北、禾院、桥丰、治冈村扩展延伸,涉及6个村委会、62个村小组、2094户农户,示范面积10200亩。

2、苏溪双季稻万亩示范片:以苏溪村为核心,向上彭、芫背村拓宽扩面,涉及3个村委会,39个村小组,1246户农户,示范面积10090亩。 (三)粮食高产示范户

1 / 9

全县共建立粮食高产示范户434户,其中在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水稻万亩示范片区落实高产示范户174户,在非示范区落实高产示范户260户。 二、实施成效

(一)水稻单产大幅提高,稻谷总产量显著增加,取得了“九连增”的实施成效。 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测产方法,根据省粮油作物局的部署,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分别于7月9—13日、10月16-18日,对我县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的早稻和晚稻全面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结果如下:

1、冠朝镇整建制推进:测产结果表明全镇早稻平均单产536.32kg、晚稻545.95kg合计双季亩产11082.27kg,同比上年统计年报亩增分别为100.19kg、165.95kg和266.14kg,增幅分别为22.97%、43.67%和32.61%;按早、晚籼稻每百斤最低保护价分别以132元和135元计,双季亩增收712.6元,全镇稻谷总产增加11573.6吨,农民增收3098.9万元。

2、水稻高产万亩示范片:测产结果的平均亩产是禾市万亩示范片早稻575.15kg,晚稻548kg,双季合计1123.15kg,苏溪万亩示范片早稻565.15kg,晚稻524.78kg,双季合计1089.93kg,2个万亩示范片双季亩产同比上年分别增52.89kg和57.89kg,平均双季亩增55.37kg,亩增收147.84元。两个双季万亩示范片,共增加稻谷总产1123.5吨,农民增收300万元。

今年通过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辐射带动,加上水稻病虫害发生危害极轻,全县早、晚稻种植面积各为58.15万亩、58.3万亩,预测平均亩产早稻439.11kg,晚稻415.03kg,与去年统计年报相比,双季亩产提高54.34kg,增幅6.79%。 (二)高产示范户分布面广,全面推广成熟集成技术,示范田水稻产量高,起到良好的带动辐射作用。

经本县组织项目技术小组有关专家对粮食高产示范户的早晚稻测产验收,在冠朝、禾市、苏溪镇三个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各选择了2户高产示范户,共6户示范户,相应6块示范田的早稻测产,结果平均亩产早稻570.2kg,晚稻567.7kg,明显高于周边农户产量。同比全县平均双季亩产高出283.76kg,提升幅度达33.2%。实践证明,建立粮食高产示范户是将粮食高产创建技术成果广泛传播,突破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

(三)轻简节本增产增效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为夺取全县大面积水稻丰产

2 / 9

增产,起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全县通过媒体宣传、送科技下乡、办班培训、基地示范、实地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了“一增四推”核心技术。早稻主推欣荣优5号、淦鑫203、陵两优268、金优458、株两优02、优I156,晚稻主推五优华占、深优957、丰源优299、五丰优308、五优T025、淦鑫688、天优华占等杂交稻良种,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采取统一供种方式,优惠让利给示范农户,使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在万亩高产示范片,通过实施“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增加用种量,增加基本苗,增加有效穗,使示范区均达到用种量要求,核心技术覆盖率达100%。抛秧、机插秧、免少耕抛秧等轻简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覆盖率达100%;以推广配方肥为重点的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100%;“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大了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推进专业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示范区绿色植保技术应用面积达100%,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农机拥有量大幅增加,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核心示范区机耕、机耕收面积达100%,机插面积达到5%以上。

(四)精心组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为粮食生产持续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储备。

在4个百亩核心试验区全年共开展了68项水稻新技术、新品种试验:即水稻“三控”施肥试验各8个、大孔秧盘育秧试验2个,水稻“吨田宝”系统化控试验6个,水稻“三高一保”栽培试验2个,主要病虫害危害对早、晚稻产量损失试验各3个、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5个、早、晚稻“3414”和肥料利用率小区试验各2个、测土配方施肥早、晚稻肥效校正试验各2个、“玉露”牌配方肥肥效简比试验4个、早、晚稻“吨施宝”防早衰试验各3个、晚稻施用石灰试验8个、农田循环技术试验2个、早、晚稻新品种小区试验各3个、早、晚稻机插秧密度对比试验各3个。早、晚稻机插与抛秧栽培方式对比试验各3个,同时做到了有技术方案、有观察记载、有分析总结。在4个千亩核心攻关区,共开展了35项次水稻高产实用技术展示:①水稻新品种展示,面积共1200亩,共44个品种(组合)。②超级稻栽培集成技术展示,面积共900亩。③“玉露牌”配方肥肥效展示,面积共600亩。④新农药药效展示,面积共300亩。⑤

3 / 9

大孔秧盘和“旱育保姆”种衣剂育秧效果展示,面积共600亩。⑥“吨田宝”、“喷施宝”防早衰示范面积共200亩。⑦机插秧技术展示面积200亩。同时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主推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作业。安装了杀虫灯、落实了技术人员定点包田责任制,100%应用主推技术。 三、主要作法

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冠朝镇开展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在禾市、苏溪两镇建立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将多项农业科技项目捆绑一起实施,充分发挥各项目技术优势互补的综合效应。高产创建工作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宣传推广项目核心技术为切入点,以开展项目核心技术示范推广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为着力点,采取大面积示范推广与核心区试验示范、高产示范户培植并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并进,农技、种子、农机等相关行业专门部门联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展开工作,并以整建制示范乡镇和万亩示范片为辐射源,辐射带动全县粮食高产创建的全面展开。我县的作法是: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为了确保全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有效开展,成立“泰和县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发改、水利、农业开发等部门和示范片所在乡镇党委或政府的主要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县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事务工作。同时成立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技术专家组,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县农技中心分管副主任、县种子站、农机局、粮油、土肥、植保专业站和所在乡镇农业综合站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编制集成技术体系及技术实施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示范片所在乡镇安排行政力量,主要负责宣传发动,村组联络、组织干群到会参训等工作。通过协调各方力量,确保了高产创建项目顺利实施。

2、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实行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分区负责、分片管理、分乡到人,

4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