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8fc2bef121dd36a32d82a9

4、污泥观察:生化处理中除要求污泥有很强的“活性“,除具有很强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外,还要求有良好沉降凝聚性能,使水经二沉池后彻底进行“泥”(污泥)“水”(出水)分离。

(1)污泥沉降性SV30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体积少,沉降性好,城市污水厂SV30常在15-30%之间。污泥沉降性能与絮粒直径大小有关,直径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污泥沉降性还与污泥中丝状菌数量有关,数量多沉降性差,数量少沉降性好。

(2)污泥沉降性能还与其它几个指标有关,它们是污泥体积指数(SVI),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浓度(MLVSS)、出水悬浮物(ESS)等。

(3)测定水质指标来指导运行:BOD/COD之值是衡量生化性重要指标,BOD/COD≥0.25表示可生化性好,BOD/COD≤0.1表示生化性差。进出水BOD/COD变化不大,BOD也高,表示系统运行不正常;反之,出水的BOD/COD比进水BOD/COD下降快,说明运行正常。出水悬浮物(ESS)高,ESS≥30mg/l时则表示污泥沉降性不好,应找原因纠正,ESS≤30mg/l则表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5、曝气池控制主要因素:

(1)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一般控制1-4mg/l,正常状态下监测曝气池出水端DO 2mg/l为宜。 (2)保持水中合适的营养比,C(BOD)?N?P=100?5?1

(3)维持系统中污泥的合适数量,控制污泥回流比,依据不同运行方式,回流比在0-100%之间,一般不少于30-50%。 六、污泥性状异常及分析:

异常现象症状 曝气池有臭味 污泥发黑 污泥变白 沉淀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 分析及诊断 曝气池供O2不足,DO值低, 出水氨氮有时偏高 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出H2S,其与Fe生成FeS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解决对策 增加供氧,使曝气池出水DO高于2mg/l 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 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 进水PH过低,曝气池PH≤6丝状型菌提高进水PH 大量生成 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处用压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缩空气冲或高压水清洗 较高 投加液氯,提高PH,用化学法杀死丝状菌;投加颗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歇进水 增加排液 二沉池泥面升高,初SV>90% SVI>20mg/l污泥中丝状期出水特别清澈,流菌占优势,污泥膨胀。 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 二沉池泥面过高 二沉池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 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值过高 微型动物死亡,污泥絮解,出水水质恶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物,或引进生化,COD、BOD上升,OUR低于活污水,使污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

8mgO2/gVSS.h,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PH异常。 异常现象症状 二沉池有细小污泥不断外漂 二沉池上清液混浊,出水水质差 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似厚粥覆盖于表面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浊,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 污泥过滤困难 污泥脱水后 泥饼松 曝气池中泡沫 过多,色白 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 曝气池泡沫 茶色或灰色 进水PH下降 出水色度上升 出水BOD COD升高 分析及诊断 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OUR<8mgO2/gVSS.h;进水中氨氮浓度高,C/N比不合适;池温超过40? C;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OUR>20mgO2/gVSS.h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解决对策 投加营养物或引进高浓度BOD水,使F/M>0.1,停开一个曝气池。 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内循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 环,增加排泥 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使废水成分、浓度和营养物均衡化,并适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不足 当补充所缺营养。 污泥解絮 有机物腐败 凝聚剂加量不足 进水洗涤剂过量 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 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 及时处置污泥 增加剂量 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 降低负荷 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增加排泥 上 厌氧处理负荷过高,有机酸积累 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 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 污泥中毒 进水过浓 COD测定受Clˉ影响 降低负荷 增加负荷 改善污泥性状 污泥复壮 提高MLSS 排除干扰 进水中无机还原物(S2O3 H2S)过高 增加曝气强度

污水处理站操作规程

一、总则

1、本规程是用于指导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的技术文件和依据,它包括职责、管理范围、运行原理、操作守则、化验检测、维护管理等相关内容。由于各企业情况存在差异,每个企业还应按企业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和岗位职责,做为本规程的细化和补充。

2、本规程适用于污水处理站的水处理操作运行员工,也适用于管理、化验、技术和维护检验人员,还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3、污水处理营运人员,应进行相关岗位的培训,应达到懂原理、会操作、能诊断、可排故,同时还可进行简单的维护管理,保证处理效果。

4、特别提示:不认真阅读本规程或违规进行操作,将可能造成事故或损失。 二、职责

1、污水处理站员工应保证站内所有设施的完好,并处于良好的运行工作状态,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不得带病工作,不得违章作业。

2、严格执行本规程和企业相关规定,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实现安全运行,达到废水处理要求效果。 3、做好营运工作记录和水质检测报表,接受企业主管和相关部门的检查。 4、对企业污水外排,收费免责,做好污水回收利用,促进企业节水增效。 三、管理范围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人工格栅 机械格栅 提升水池 微滤机 调节水池 厌氧消化或厌氧水解 好氧 沉淀系统 气浮系统 清水池 规格 数量 1 1 1 1 1 功能 利用物理法将大颗粒、悬浮物去除。 利用机械旋转筛网将中小颗粒物自动分离。 对污水进行提升,实现污水连续运行。 对颗粒粒径≥0.3~0.5mm的固形物进行分离去除㎜ 对水质水量进行均化,预曝气可促进消毒剂挥发和降解,保证生化工艺正常启动。 利用厌氧菌的特殊功能使长链有机物断链、降解,大分子变成 1 小分子,多糖转换成单糖,同时还可BOD/COD比值得到改善,使有机物得到充分(厌氧)降解或初步(水解)降解。 1 1 1 1 利用好氧菌的快速增殖降解功能,对有机物进行充分降解硝化,实现污水净化。6 7 8 9 10 利用不同水处理机理使固液两相过滤分离,使水达到净化,污泥回流或剩余污泥外排或干化。 利用专门技术将污水中微细颗粒、污染物进一步深度净化。作为处理后水质检测池、反冲水池、溶氧水池或回用水池。

11 12 污泥处理 系统 电气控制 系统 1 1 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干化以及外运。包含浓缩、进泥、脱水、自洁,回流、干化、堆场等设施。运行控制功能。完成各工艺单元的运行,显示报警和手动、半自动(全自动)

从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起,至污水流经污水处理站的各个单元,实现达标排放后,排出污水站或压力外排排入外排管网的全部建构筑物、设备、仪表、控制系统和绿化、安全系统。(其单元名称详见工艺原理介绍)。

四、工艺过程和功能原理

1、工艺:采用物化(物理和化学)和生化(生物工程)相结合,以生化工艺为主导的工艺流程,对废水进行处理,经过分离、沉淀、调节、生化等工艺单元,将无机污染物以固体分离,有机污染物转换成CO2、H2O和剩余污泥,使污水得到净化。 2、工艺流程框图(见附页) 3、水位高程图(见附页) 4、各单元功能介绍

5、设备一览表(见附页) 五、安装、调试、启动运行 详见《调试、启动运行指导手册》 六、工艺单元操作规程

1、操作分工:污水站人员按职能分为管理、技术(一般兼化验)、现场运行三个岗位,现场岗位又可按人员配置分成控制、运行和污泥处理等不同职责,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合作运行。 2、班前工作:

a、穿工作服做好上班准备;

b、认真进行交接班,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c、在控制室对运行各单元情况进行核对,特别查清运行不正常单元; d、首先对存在问题的单元进行一次检查,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

e、结合班中巡检要求,对污水站进行一次系统检查,检查运转设备润滑状况。特别注意水泵、风机润滑油位,严禁少油、无油运转,避免设备事故。 3、操作规程

a、每间隔2小时,应清理一次人工格栅,防止污染物堵塞格栅,产生污水处理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