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92feab2af90242a995e527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关工委 徐登芝 黄国立 龚治珍 黄友全

[内容提要]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学习的基础,会让人终身受益,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找到相应矫正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 小学生 学习习惯 调查

[正文] 一、调查目的

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魏书生也讲过“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学习习惯是人多种习惯中最重要的一种或者一类,指的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的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但是,本地小学生学习习惯怎么样?从直观的感觉是养成还不够理想,可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来分析和证明。为了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找到应对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此项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洪泽县黄集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现有24个班,901名学生。2013年10月,我们以洪泽县黄集中心小学学生为对象,把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两个段,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接受调查的学生达901名,占学生总数的100%,参与调查的教师24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内容:从按时上学、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听讲答问情况,预习、复习、考试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课外阅读情况,讲究学习卫生等显性方面展开调查,其中低段涉及5个方面,高段涉及10个方面。

调查方式:以教师、学生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交流和课堂观察等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901名学生中,按时上学、及时作业达到较好等次的约占95%,考试不作弊的占99%课前备齐学习用品良好率达91%,能够比较讲究学习卫生、课堂上能书写笔记的占87%,能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占总数的83.6%,综合评价达到“较好”的占80%。从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具较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得以完成学业的基础,也是农村孩子在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学业成绩还能与城市小学生接近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

从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较好的现实状况也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对新课程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有多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举措,像洪泽县黄集中心小学就利用国旗下讲话宣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板报宣传学习卫生知识,学校印发《小学生一日常规》对学生提出规范性要求,今年四月份集中开展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并进行知识竞赛、情景展示、行为演练等活动,学校还开展了以《“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研究》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将学习习惯培养作为子课题。学校开展的“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取得了效果,99%的小学生考试不作弊,95%的学生能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可以作证。大多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调查中反映,尤其是中年教师所带班级更加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2、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也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下面仅就调查设计的范围列出几个问题。 (1)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答问、记笔记的习惯还存在着问题。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随意

讲话,不做小动作。调查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为52%,有39%的学生偶尔不专心听讲,有9%的学生经常不听讲,这9个百分点可不能小看,若不及时矫正,901名学生中就会产生28名学困生。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30%。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能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的约占37%,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发问,也不主动举手回答老师同学提出问题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偶尔问答的占42%,从不问答的占21%,农村孩子学习不主动性,于此可见一斑。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有待养成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调查统计显示,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能够经常阅读仅为32%,偶尔阅读的占52%,而从不阅读课外读物的占了16%。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各年级课外阅读有量的要求,学校有35000册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但由于农村家庭不具备促进学生阅读的环境,教师缺乏必要的辅导指导,学校没有严格的量的要求,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当多的学生没有自觉阅读的习惯,必须加强阅读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学生作业、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的学习责任感。虽然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作业人占72%,但偶尔不做的还有22%,经常不作的约6%。更不容忽视的是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适当,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不高。预习和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三到六年级学生能自觉经常预习复习的仅占42%,有时进行预习复习的也占42%,不预习复习占了16%,尤其是五六年级有两个班的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只有15%,“温故而知新”,如此状况实难如愿。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和健康的用眼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调查中,发现有13%的学生不讲究学习卫生,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较少。年级越高,字迹越不端正,学

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家长反映有的孩子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教师反映有少数学生磨蹭拖拉,做作业,眼睛盯着本子,半天过去,也不见多出几个字。虽然,被调查学校学生近视率低于2%,但是中学、大学生中近视率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小学的注意。 (4)存在问题原因初探

一是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农村家长文化知识水平不如城市的高,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例如农村读书看报的人少,学生中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就少。独生子女增多,造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对子女管教过严,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父母缺位导致行为习惯不良,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在调查中发现有155名学生的父母均不在家,留守生数占学生总数的近18.5%,这些学生中的76%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二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不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没有培养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不知道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每种习惯的内涵是什么,更不知从何处下手去培养。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例如:提问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答起;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深。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学校布局调整后,寄宿生大量增加,而人员编制不足,没有专人管理,在本次调查的901名学生中就有寄宿生189名,这部分学生从星期日的下午到星期五吃住在校,离开了家长的监管,如果学校出现管理水平不高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是社会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上学费用高、就业难使部分家长产生了畏难思想,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坏;农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凭体力也能挣钱养家糊口,致使部分家长轻视教育。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的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