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ae02c7a1c7aa00b52acbdf

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

辽宁省军区

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66年7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一师(81573部队)/1976年2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81年1月改称沈阳军区守备第11师/1991年5月沈阳军区守备第11旅/1992年撤销

前身是1948年2月25日在营口起义的国民党军暂编58师,师长王家善,以前是伪满军官学校校长,该部队是王家善召集伪满军官为骨干拉起来的一只地方杂牌部队。起义后,改编为辽东军区独立第8师、辽东军区独立第5师。1949年2月改称第167师,隶属东北军区。1949年9月改为150师,编入50军,从东北南下。1949年10月25日随50军参加鄂西南战役,12月30日参加解放鄂川战役,进军到重庆。1950年2月荆江分洪区的筑堤建设。1950年8月份到达河南驻马店担任剿匪、肃特、维护交通任务。1950年10月上旬北上吉林海龙地区集结,10月26日到达丹东待命。 1950年10月27日入朝先后先后了确保汉江南岸滩头阵地,掩护主力休整任务和第四次战役汉江五十昼夜阻击任务。汉江阻击战时,450团为阻击主力。448团为150师中最有战斗力的一个团,坚守北汉江17昼夜,顶住美军的猛攻,为第四次战役战役反击提供了重要保障。1951年4月上旬回国在凤城地区休整,6月25日再次入朝修建顺川机场。1951年11月移师定州,渡海解放清川附近的艾岛,并在清川江到达川江一线执行海岸防御任务。1953年10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530团番号). 在赴朝作战四年多的时间,全体指战员发扬了高度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和渡海攻岛。在朝鲜共歼敌4517人。1955年4月27日奉命回国在宽甸县石盆沟地区驻防,为随时准备支援朝鲜的一线部队。1960年4月改称陆军第150师。1963年7月21日移防庄河县徐岭杨树房地区担任海防任务。根据沈阳军区1964年12月28日和1965年1月3日关于组建地方部队的命令和指示,150师自野战部队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于1965年4月1日起正式归辽宁省军区建制. 辖步兵第1、2、3、4团、高炮营、通信营、工程营,编制表中没有师属炮兵团。1965年12月50军150师炮兵530团调归沈阳军区守备一师。1966年7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一师. 1969年珍宝岛反击战爆发后,为了加强赤峰地区防御作战力量,1969年10月奉命移防内蒙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师部机关驻大板镇。76年2月改称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81年1月10日根据辽宁省军区(1981)辽军务字第2号命令, 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11师。1981年11月25日赤峰守备区成立,归属赤峰守备区编制,番号为赤峰守备区第十一师. 1991年5月1日缩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一旅。1992年随赤峰守备区撤编。

师长 王家善 赵国泰 潘宗元 王万金 张志礼 王戒武 胡有发 魏书庆 阎洪喜 丁永耀 政委 谢甫生 张悻真 李冠克 胡若 方段 张希和 张春榆 张本岚 冯建中 刘国君 马国君

王家善 曾任热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转业到地方,曾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原414团政委张春榆后来曾任该师政委多年,后又升任辽军省军区副政委,后又升任了1981年成立的赤峰守备区第一任政委。

独立师1团:81577部队 原系国民党暂编第58师499团,1948年2月25日随师在营口起义。1949年9月改称150师448团。1966年初1团移防辽宁省桓仁县雅河地区。1968年6月移防宽

甸县石盆沟地区。1969年调驻巴彦琥硕镇。1981年1月10日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一师三十一团。1991年5月1日缩编为守备十一旅一营。

独立师2团:81579部队。1969年调驻幸福之路苏木。

独立师3团:81581部队。1969年调驻沙巴尔台苏木。 该师老兵网址:http://81573.gxyxw.net/

辽宁省军区独立二师(1)

1966年由辽宁省公安总队改编。师长董家义。辖5团、 6团抚顺、7团凌源、8团、9团、10团、11团、12团。著名田径教练马俊仁1962-1968年在该部队服兵役。1969年2月与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二师对调。

辽宁省军区独立二师(2)

1969年2月与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二师对调。政委黃廷廉。4团(宽甸)、9团(后为省军区独立1团)。1976年该师撤编。

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八团(1402/81753部队):1955年,由健康第二、七团机关和接收公安第二团2个营、公安第三团1个营、东北公安军警卫团3个连、旅大警卫团1个连组建,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 卫第三十三团(3541部队)。1957年6月,改编为黑龙江省军区内卫第四团。1959年1月,改编为北安县公安局武装警察大队。1960年3月,改编 为黑龙江省公安厅武装警察总队第七支队。1962年4月,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黑龙江省总队第四团。1963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黑龙江省总队第四团。1966年7月1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二师步兵第八团(3391部队)。1969年3月,部队调防到辽宁省锦州市, 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八团(1402部队)。1976年10月,第八团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团(代号81753部队),建制4 个步兵营、15个步兵连、1个警通连、1个机炮连,拨归营口军分区领导。1982年9月23日,改称为辽宁省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独立第二团。1983年1月 1日.根据公安部[1982]公发(武)字第172号文件精神,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辽宁省总队第二支队。

吉林省军区

吉林省军区独立步兵师/1966年7月改称吉林省军区独立第1师/1976年2月改称吉林省军区独立师/1980年12月改称沈阳军区守备第10师/1992年10月撤销

1961年2月15日,沈阳军区命令,以陆军第190师步兵第570团、第190师轮训队、通信营和吉林省军区的3个独立连为基础组建长白山岳师,3月13日总参谋部批准番号改称“陆军第213师”。师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下辖步兵第637团、第638团、第639团,共编2523人。归吉林省军区建制。师部驻安图县二道白河。【1961年尚没有省军区独立师编制,这是一个温带山地步兵师的试验】

1964年12月28日,沈阳军区命令,陆军第213师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驻地未变),将步兵第638团、第637团、第639团依次改称为独立师步兵第一团(3营制)、第二团(2营制)、第三团(2营制)。同时,在汪清组建步兵第四团,师直属独立炮兵营。全师共编6920人。 【四团制独立师】

1966年7月21日,沈阳军区命令,将吉林省军区独立师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1师,隶属关

系不变。

1969年8月7日,军委办事组指示,将独立第1师步兵第4团和师炮兵营合编为该师炮兵团(3营制),并组建师高炮营(4连制)。 【全国的各个省军区独立师都于此时改编为3个步兵团与师炮兵团的编制,回归到普通陆军师路子】

1970年5月7日,沈阳军区命令,独立第1师步兵第3团转隶通化军分区建制,并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4团;将独立第2师步兵第7团调归独立第一师建制,并改编为该师步兵第3团。独立第1师师部移驻汪清柳树河。部队驻扎在汪清县与黑省东宁县境内。 【防区由长白山变更为吉林省的中苏国境的二线设防地域】

1972年10月15日,沈阳军区批复,独立第1师组建相当团级农场和相当营级马场

1976年2月29日,沈阳军区命令,将独立第1师改称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其所辖3个步兵团和炮兵团依次改称为独立师步兵第1团、第2团、第3团和炮兵团。

1978年3月25日,沈阳军区通知,独立师组建工程营(6连制),编1000人。9月15日.沈阳军区通知,独立师农场正式列编(正团级)。

1980年10月31日,吉林省军区奉命,由守备3师自行火炮团1个营扩编组建独立师坦克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独立师坦克团”。共编867人。12月31日,吉林省军区奉命,将吉林省军区独立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师”。其辖属的步兵第一、二、三团和炮兵团、坦克团,依次改称为守备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和师炮兵团、坦克团。撤销师工程营。

1981年11月1日,沈阳军区通知,将守备第十师从12月1日零时起成建制转隶于第六十八军建制。

1985年9月转隶第16集团军领导指挥。 1985年10月3日师部迁到延吉市。 1990年底 守备十师隶属吉林省军区

1992年10月守备十师解散,留守处于1993年9月撤消。

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3375/1325/81761部队

1966年7月21日,遵照沈阳军区命令,吉林省军区接收吉林省公安总队(计8986人),并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番号3375部队,驻长春市西安桥外。下辖步兵第五团(驻长春坦克学校番号3376)、第六团(驻吉林番号3377)、第七团(驻长春市番号3378)、第八团(驻镇赉四方坨子番号3379)、第九团(驻磐石番号3380)。全师编员7417人。

1969年3月13日部队代号为1325部队,1975年8月1日部队代号为81617部队。1976年2月撤销建制,至8月24日完成撤消。所属部队整编为三个独立团、二个独立营、二个独立连,归所在军分区(警备区)领导。 师长

杜秀章(1966.08─1969.04) 刘纯仁(1969.04─1976.08) 政治委员

朱改(1966.08─1969.04) 叶萍(1969.04─1972.02) 姚祥(1972.02─1976.08) 副师长

齐连生(1966.08─1976.08) 彭健(1966.08─76.08)

李盛兰(1969.01─1976.08) 渠平时(1969.10─1976.08)

徐金升(1970.01─1976.08) 副政治委员

马奔腾(1966.08─1976.08) 李芳(1966.08─1969.12) 唐克新(1968.12─1976.08) 刘卓亭(1969.10─1976.08) 张绍春(1970.06─1976.08) 李群星(1972.01─1976.08) 石怀祯(1973.11─1976.08) 吴起(1974.01─1976.08) 参谋长

渠平时(1966.08─1969.10) 高振田(1969.10─1976.08) 政治部主任

李群星(1966.08─1972.01) 傅本琛(1972.01─1976.08) 后勤部 部长

任其风(1966.08─1969.03) 孙忠会(1969.03─1973.11) 宋进福(1973.11─1976.08) 政治委员

赵瑞熙(1966.08─1969.11) 宋礼良(1969.11─1976.08) 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

1966年7月21日,遵照沈阳军区命令,吉林省军区接收吉林省公安总队(计8986人),并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番号3375部队,驻长春市西安桥外。下辖步兵第五团(驻长春坦克学校番号3376)、第六团(驻吉林番号3377)、第七团(驻长春市番号3378)、第八团(驻镇赉四方坨子番号3379)、第九团(驻磐石番号3380)。全师编员7417人。 黑龙江省军区

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1966年7月改称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1师/1968年2月改编转隶第23军

1965年4月,23军73师改编为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下辖步兵第1、2、3、4团,73师炮兵349团归23军直属。1966年7月改称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1师. 1968年2月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1师归建23军,恢复73师及各团番号。

---------------------------------------------------------------------------------------- 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二师(1) (1966.6-1969.2)

1966年6月30日,黑龙江省公安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2师。辖步兵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团及1个独立营。师政委黃廷廉。 1969年2月,黑龙江、辽宁两省军区独立二师对调。

1969年3月原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十团进驻凌源,当地为辽宁省劳改监狱基地,设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