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权力运行“三要素” 构建风险防控新机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把握权力运行“三要素” 构建风险防控新机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d07c7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7

为避免岗位风险教育成效的“昙花一现”,成华区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了“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简易查询、快速填报、预警提示、实时监控、统计分析、自主教育、保密归档、检查考核等八项功能,有效实现了对岗位风险的教育、防控和管理。

打开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一幅精细全面的动态流程图上,每一个工作岗位相应的风险点、预防措施一应俱全。针对岗位风险的动态监督,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系统就会发出短信,及时向岗位责任人发出预警信息。 党员干部岗位风险教育纳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与目标任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区纪委还采取自查、听取汇报、开展座谈、查阅资料和民主评议等方式,加强对制度不落实、教育不到位、防范不力等情况的督查。

从试点到全面推开

从中看到了积极作用和初步成效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处于A级风险岗位上的成华区房管局局长雷霆,说起岗位风险教育,感慨很深,“知道了风险在哪里,心理也踏实了”。区房管局局长一职的权力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他的前一任就因为受贿80万元而“倒”在了岗位上。

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措施,人人参与

监督,监督从事后转向事前和事中,每个环节既是很好的风险教育过程,又是一个有效的风险监控过程。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某位领导干部的风险点中有这样一条,“干部任用中,临时动议突击调整干部”。对应的“风险节点”有2个,即“干部任用前班子成员间未充分酝酿和讨论,事前班子成员不沟通或沟通不够”。

这些都不是以“红头”文件作依据的“事项”,对于这些所谓的“隐性”权力,平日里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未必有人言说。但是,岗位风险点查找出来,并一一记录在岗位风险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中,写得明明白白,谁也不敢再“装着明白”干糊涂事了。 用李良安的话说,岗位风险都是自己梳理出来的,好比是自己安上了红绿灯,哪有不遵守的道理呢?!

源头防腐,意在长远,未必有“立竿见影”之效,但下面一组颇具影响力的数据,让成都市纪委和成华区感到很欣慰,也从中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2009年,成华区纪检监察信访总量较上一年同期下降26%,越级访下降23%。2010年上半年,全区信访总量又较去年同期下降26%、越级访下降34%,呈明显下降趋势。 在当前成华“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这样一个社会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这一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成华区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创新对于深化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初步成效。

记者在成华区采访时明显地感受到,现在,包括试点单位在内的许多部门负责人,都已经意识到岗位风险教育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将这一工作融入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之中。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所有的人都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工作渐入佳境。

经过1年的试点和调研论证,成华区先后完善了风险岗位的分级、岗位风险的梳理、因岗施教计划及防范措施的制定,最终形成了《成华区党员干部岗位风险教育实施细则(试行)》,开发并投用了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2010年9月1日,成华区召开全区党员干部岗位风险教育工作推进会,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岗位风险教育。 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体现了反腐倡廉建设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目的只有一个,让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作为民服务,而不是“寻租”的工具。 ■后记

只抓惩治腐败,可能是一时见效,但往往查不胜查,纠而复生。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败措施。

成华探索的要义,正在于此。

如果说对腐败案件的严肃查处,值得我们拍手称快,那么,

致力于源头防腐的努力,更值得我们为之叫好。

当然,和许多改革创新一样,岗位风险教育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但是,我们高兴地看到,岗位风险教育,是成华区建立的针对“位”的一种监督机制,是积极探索拓展预防腐败工作领域的一种尝试。不可能一药治百病,但这种积极防患于未然的预防腐败的做法,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是一种爱护、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