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303544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3e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目前世界多国都把开发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新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其中,太阳

能以其清洁无污染、利用价值高的特点受到青睐。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于本世纪初,2004年起发展进入快车道,到2011年已在国际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光伏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产能过剩、依赖国外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等,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与企业应从加强技术研发、进行行业整合、完善法规、扩展国内应用市场等方面着手,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光伏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字:光伏产业;贸易壁垒;太阳能;国际市场

太阳能即太阳辐射能,其在新能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利用太阳能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直接将光辐射能转化成电能。理论上来说,光伏发电技术可以被应用在社会各种需要电源的地方,下至家用电器,上至航天飞船,小到玩具,大到电站。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在能源安全和资源可持续性上受到严峻的挑战。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危机,推进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时间还较短,与欧美国家相比,在技术、政策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近年来面对欧美的贸易战,我国光伏生产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光伏企业的发展现状,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若干可行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光伏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年平均光照小时数高达2200h,蕴含的太阳辐射总量可达3340~8400MJ/m·a,平均能转换1700TW·h的太阳能电力。这使我国在开发利用太阳能上具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1]。回顾这些年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光伏产业发展初期

1958中国研制出了首块单晶硅,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主要研究卫星使用的太阳能电池。1975年宁波、开封先后成立了太阳电池厂,并通过模仿以往制造空间电池的工艺进行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得到扩展。在这个时期,太阳能技术还处于初步研发阶段。 1998年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太阳能发电,准备建设一套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的示范

1

项目,规模有3MW。这个项目被现在的天威英利董事长苗连生所争取到。而在2002年9月,无锡尚德第一条10MW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这大大缩短了我国光伏产业与世界的差距。2003年天威英利、无锡尚德先后投产,成为中国最早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组件生产商。我国的光伏产业正式得到发展,企业开始参与国际竞争,扩展海外市场。

(二)光伏产业快速扩张,占领国际市场

2004年后光伏产业进入高速扩张时期,年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0%。2005我国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建成,吹响了中国多晶硅快速发展的号角。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从400MW猛增至1088MW,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在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等技术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上游、下游产业链逐步完善,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十年来,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0%,产值约五千亿左右,上缴利税超百亿元,高达90%的产品出口国外,占有60%以上的全球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2]。

表一:2002~2009年世界各地区和国家太阳能电池产量 MWP

[3]

年份 欧洲 日本 中国 台湾 美国 其他 总计

2002 122.1 252.6 6

120.6 35.5 536.8

2003 200.2 365.4 12 103 66.4 747

2004 311.8 604 50

138.7 106.5 1201

2005 472.6 833 145.7

153.1 188.5 1782.9

2006 680.3 936.9 438

179.6 336.5 2561.2

2007 1062.8 920 1088 450 266.1 663 4000.1

2008 2000 1300 2600 900 432 668 7900

2009 1930 1508 4011 480 595 1435 10659

从表一中来看,中国的产量长期保持100%以上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全球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率保持在50%左右。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国家。 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光伏产业仍以超过40%的速度增长,下半年尤为显著,中国仍然保持太阳能电池产量第一,高达4011MW。这一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光伏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光伏行业开始进入买方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发生逆转,竞争加剧。国内原料多晶硅行业也启动,多晶硅原料从暴利开始回归平稳。2011年我国的光伏企业产能扩张到顶峰,世界前十名我国占有八位且产能均超过1GW。超高的产能使得我国光伏企业获取了高额的经济利益,在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我国在多晶硅技术上,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少数企业已经掌握了四

2

氯化硅闭环工艺,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都大大降低。光伏设备制造业正逐步走向规模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例如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中的主要设备,已有一半以上是国产设备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我国企业已经基本掌握了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例如多晶硅制造技术、电池生产技术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尚德研发的冥王星技术,实现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8.8%的有效转化率,多晶硅电池17.2%的有效转化率[4]。

在光伏行业发展的这一阶段,由于国内技术实力不足原材料生产技术落后,同时国内光伏发电的成本太高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应用少,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主要从国外进口关键材料多晶硅、产出的产品再出口国外,表现出“两头在外”的主要特征。 (三)光伏产业遭遇行业寒冬

自欧债危机以来,欧洲各国普遍调低了对光伏产业补贴,市场需求因此大幅下降。中国出口企业竞相降价致使利润大幅下滑,不少企业损失惨重,甚至破产。与此同时,欧美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我国出口企业征收重税。我国光伏企业在寒冬中艰难挣扎。

过去的2012年是我国光伏产业全行业的的冬季。2011年光伏组件的价格下跌了41%,而多晶硅价格的跌幅更是超过50%。在这种市场行情下,越高的产能意味着越低的产能利用率,使企业生产成本高企,财务压力巨大。2012年中国规模前十的光伏企业累计负债一百七十五亿美元,预计超过三分之二的光伏企业将会被淘汰,光伏行业接近破产急需整合。例如尚德电力,这个曾今的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商,2013年3月20日被裁定进入破产重组。尚德电力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中国首家在美国股市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全球雇佣员工约一万一千人。但自2011年以来,由于国内行业产能过剩,国际市场持续萎缩,欧美贸易保护等原因,我国光伏行业遭受沉重打击。无锡尚德受到快速扩张,高额负债,成本费用大幅上涨的影响,财务状况与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恶化,最终破产重组。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空前危机,行业深度整合,对自身的发展影响深远。这既有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更是自身不合理发展所带来的恶果。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

(一)高度依赖国外市场,深受欧美贸易保护的冲击

3

受益于欧洲普遍实施的“上网电价法”,推动了世界光伏市场高速发展。自2004年以来,欧洲一直占据全球63%到83%的市场份额,引领着世界光伏市场。

图一:2011年全球主要国家的光伏市场分布情况。

[5]

从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全球光伏发电系统较2010年增长74.6%达到30.165GW,而欧洲占其中72%。在这一年意大利安装了9.284GW,占世界市场的30.78%,超越了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德国的安装量为7.485GW,占世界市场的24.81%。中国安装量为2.7GW,占世界市场的8.95%,成为第三大市场,也是除欧洲以外的第一大市场。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世界的光伏需求市场集中在以德国、意大利、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我国高达90%的产品出口国外,占有全球市场的60%以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生产基地,国内市场远远无法满足庞大产能的需求,出口欧美成为我国光伏企业的主要生存之路,对国外市场具有着很高的依存度。

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多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11年10月18日,德国光伏制造企业SOLARWORLD在美国的分公司联合美国六家光伏制造商组成CASM即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向美国商务部就中国光伏企业提请申诉。美国商务部随后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公布调查结果,对中国光伏制造商征收最高至256.44%的惩罚性关税。随后中国对美的光伏产品贸易额大幅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