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308e4b49b89680203d825e1

D如果Ernie多生产并且Bert多消费一瓶水,总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总剩余会下降,变成6美元,因为资源没有有效配置.

3.Melissa用120美元购买了一个iPod,并得到了80美元的消费者剩余. A.她的支付意愿是多少?

答:消费者剩余等于支付意愿减去付出的价格.因此,梅莉莎须支付200美元($120+$80). B.如果她在降价销售时买了售价为90美元的iPod,她的消费者剩余会是多少? 答:此时,她的消费者剩余为:200-90=110美元.

C.如果iPod的价格是250美元,她的消费者剩余会是多少?

答:如果iPod的价格是250美元,其价格大于梅莉莎的支付愿意,因此她不会再买,这时的消费者剩余就为零. 4.有四位消费者愿意为理发支付下列价格: Terry7美元 Oprah2美元 Ellen8美元 Phil5美元

有四家理发店,其成本如下: A企业:3美元 B企业:6美元 C企业:4美元 D企业:2美元

每家店只能为一个人理发.从效率来看,应该有多少次理发?哪些店应该理发?哪些消费者应该理发?最大可能的总剩余是多少?C

答:从效率来看,应该有3次理发.A、C、D理发店应理发,Terry、Ellen和Phil应该理发.Oprah愿意支付的价格太低而企业B的成本太高,所以不会参与.最大可能总剩余是11美元(8-2+7-3+5-4=11). A最大可能的总剩余是22美元;B最大可能的总剩余是15美元; C最大可能的总剩余是11美元;D最大可能的总剩余是8美元.

5.考虑医疗保险如何影响所进行的医疗服务量.假设一般的就医治疗成本为100美元,但一个有医疗保险的人只需自付20美元.他的保险公司支付剩下的80美元.(保险公司将通过保险费来收回这80美元,但一个人所支付的保险费不取决于他接受多少治疗.)

A.画出医疗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以横轴应该代表治疗的次数),标出如果治疗价格为100美元,疾病治疗的需求量.

答:100美元可以看作医疗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此时治疗的需求量是Q1人,如下图.

21

B.在你的图上标出如果消费者每次治疗只支付20美元,治疗的需求量.如果每次治疗的社会成本是实际的100美元,而且,如果个人有以上所述的医疗保险,这一治疗数量能使总剩余最大化吗?解释原因.

答:如图所示,如果消费者每次治疗只支付20美元,他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此时的治疗需求量是Q2人.如果每次治疗的社会成本是100美元,每个人都有医疗保险.那么进行Q1次治疗能使总剩余最大化.因为市场均衡点正是使市场总剩余最大化的点.

C.经济学家经常指责医疗保险制度引起人们滥用医疗.给出你的分析,说明为什么医疗保健的使用被认为“滥用”. 答:如图所示,医疗保险使人们在看病时自己支付的价格大大低于实际应支付的均衡价格.因此,治疗的需求量大幅上升,造成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在Q的需求量上,阴影部分代表医疗市场的总剩余为负,医疗资源被滥用了.

D.哪种政策可以防止这种滥用?

答:对于这种滥用,可以采用一些限制措施.如规定保险扣除量,即在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才支付实际治疗费的80%,超过这一限额的医疗费用完全由消费者自己承担.但是,这种方法也不能完全杜绝医疗滥用,只能是降低滥用的程度,而且,这种方法可能会引起公平问题.

第八章

复习题

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我们可以用税收前后的总福利来比较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变动与税收收入,看税收前的福利与税收后的福利谁大谁小.税收前的福利=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税收后的福利=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税收收入.税收前的福利大于税收后的福利,说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反之,则小于.

2.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的无谓损失?为什么会有这种影响?

答: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小.因为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 3.为什么专家对劳动税无谓损失大小的看法不一致?

22

答:原因在于他们对劳动供给的弹性大小的看法不一致.决定无谓损失大小的是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反之越小.那些认为劳动税并没有严重扭曲的经济学家相信,劳动供给是相当缺乏弹性的.他们说,无论工资如何,许多人都要从事全职工作.如果是这样的话,劳动供给曲线几乎是垂直的,劳动税造成无谓损失小.那些认为劳动税引起严重扭曲的经济学家相信,劳动供给是较为富有弹性的.他们承认,某些工人群体的劳动可能缺乏弹性,但认为,许多其他群体对激励反应较大.下面是一些例子: ◎许多工人可以调整他们工作的时间--例如加班工作.工资越高,他们选择工作的时间越多.

◎一些家庭有第二个赚钱的人--往往是有孩子的已婚妇女--他们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在家里从事不拿报酬的家务劳动,还是在市场上从事有报酬的劳动.当决定是否参加工作时,这些第二个赚钱人要比较在家里的收益(包括节省照顾孩子的费用)和他们能赚到的工资.

◎许多老年人可以选择什么时候退休,而且,他们的决策部分也是根据工资.一旦他们退休了,工资决定了他们业余工作的激励.

◎一些人考虑从事非法经济活动,例如,毒品贸易,或从事可以逃税的\暗中\支付工资的工作.经济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为地下经济.当决定在地下经济中工作还是合法工作时,这些潜在的违法者要比较他们违法赚到的收入和合法所赚到的工资.

在这每一种情况下,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劳动价格)作出了反应.因此,当劳动收入要纳税时,这些工人的决策就被扭曲了.劳动税鼓励工人减少工作时间,第二个赚钱人留在家里,老年人早退休了,以及一些无耻之徒进入地下经济.

4.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会发年什么变动?

答: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增加,并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1.小镇的旅馆房间价格为每天每间100美元,一般每天租出去1000个房间.

A为了增加收入,市长决定对旅馆每个租出去的房间收取10美元的税.在征税之后,旅馆房间的价格上升到108美元,租出去的房间减少为900间.计算这种税为小镇筹集到多少收入,以及税收的无谓损失. 答:税收收入为10×900=9000美元.征税带来的无谓损失为0.5×10×100=500美元.D

A无谓损失为10美元;B无谓损失为100美元;C无谓损失为108美元;D无谓损失为500美元.

B市长现在把税收翻一番,即增加到20美元.价格上升到116美元,租出去的房间减少为800间.计算税收增加后的税收收入和无谓损失.税收收入和无谓损失是原来的两倍、大于两倍,还是小于两倍?解释原因.

答:税收收入为20×800=16000美元.征税带来的无谓损失为0.5×20×200=2000美元.由此可见,当税收翻一番时,税收收入增加小于原来的两倍,无谓损失大于原来的两倍. 2.假设以下供给和需求方程描述了一个市场:

23

QS=2P QD=300-P

A求解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答:均衡价格=100,均衡数量=200.

B假设对买者征收税收T,因此,新的需求方程式是: QD=300-(P+T)

求解新的均衡.卖者得到的价格、买者支付的价格和销售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如果对买者征税,卖者得到的价格=100-(T/3),买者支付的价格=100+(2T/3),销售量=200-(2T/3).

C税收收入是T×Q.用你对问题B的答案求解作为T的函数的税收收入. 答:税收收入=T×(200—2T/3)=200T-(2T2/3)

D税收的无谓损失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之间三角形的面积.你还记得,三角形面积是:1/2×底×高,以此求解作为T函数的无谓损失.(提示:从各个边看,无谓损失三角形的底是T,高是有税收时销售量与无税收时销售量之差.)

答:三角区域的面积表示无谓损失,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1/2×底×高,底就是价格的变化,即税收的规模(T),高为减少的数量值(2T/3).所以无谓损失=(200-200+2T/3)×T/2=T2/3,其范围在0(当T=0时)与45,000(当T=300时)之间.

E现在政府对这种物品每单位征收200美元的税.这是一种好政策吗?为什么?你能提出更好的政策吗? 答:对这种物品每单位征收200美元的税不是一种好政策.每单位税收为150美元时,政府税收收入最高,再提高税收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我建议每单位征收150美元的税. 3.考虑橡皮筋市场.

A.如果这个市场供给非常富有弹性,而需求非常缺乏弹性,橡皮筋的税收负担将如何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分摊?运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工具来回答.

答:橡皮筋的税将会更多的落在消费者一方假设这个市场的供给弹性为无限大,市场交易中就只有消费者剩余,即总剩余二消费者剩余.而税收是政府从总剩余中取走的一块,因此,此时只有消费者承担税负.

B.如果这个市场供给非常缺乏弹性,而需求非常富有弹性,橡皮筋的税收负担将如何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分摊?把你的这个答案和A的答案进行对比. 答:橡皮筋的税将更多地落在生产者头上.

假设橡皮筋的需求弹性为无限大,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市场上只有生产者剩余,即总剩余二生产者剩余.当税收使总剩余减少时,只能是生产者剩余减少,即生产者完全承担税负.

4.19世纪的经济学家亨利·乔治认为,政府应该对土地征收高税收,他把土地的供给视为完全无弹性的.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