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试卷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财政学》试卷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3142a2e6c175f0e7cd137dd

英国M公司在中国设有分公司,2005年该分公司所得1000万元(人民币)。已知英国所得税率是40%,中国所得税率为30%,如果中国对此所得给予税收减免,改按15%的税率征税,请计算说明以下问题:

(1)若英国政府对该分公司来源于中国所得给予税收饶让(采用抵免法),那么英国政府对此所得的实际课税额是多少?(4分) 计算说明如下:

①英国政府应当课税:1000*40%=400万元;(1分)

②中国政府应当课税:1000*30%=300万元;实际课税:1000*15%=150万元;(1分)

③按税收饶让原则,英国政府允许扣除金额是中国政府的应当课税额即300万元,因此,英国政府对该分公司源自中国所得的实际课税额是:

400-300=100万元(2分)

(2)上述所得对于反对税收饶让(采用抵免法,假定所得税率亦是40%,)的美国来说,该分公司来源于中国1000万元所得的实际纳税额是多少?此情形下,最大的利益受损者是谁?(6分)

①美国政府应当课税:1000*40%=400万元;(1分) ②中国政府应当课税:1000*30%=300万元;实际课税:1000*15%=150万元;(1分)

③不给予税收饶让,美国政府允许扣除金额是中国政府的实际课税额即150万元,因此,美国政府对该分公司源自中国所得的实际课税额是:

400-150=250万元(3分)

最大的利益受损者是给予税收减免的中国,因为中国的税收减免转化为美国的税收收入,而该分公司本身得不到任何好处,也没有损失即原本就应当按美国既定税法纳税。(1分)

1、某内资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00元,该企业当年通过慈善机构共捐赠支出为50,000元,请问:政府由此而发生的税式支出数额是多少?(说明: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为应纳税所得额的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1)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1000000×3%=30000万元;(3分) (2)政府的税收支出:30000×33%=9900元(2分)

2、许先生月薪3000元,根据下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请分别按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的方法计算当月应缴税额,比较说明结果。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1 2 3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小于等于500元 500—2000元 2000—5000元 ?? 税率(%) 5 10 15 ?? 速算扣除数 0 25 125 ?? 缴税计算公式: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按全额累进计算,当月应缴税额:(3000—800)×15%—125=205元;(2分)

(2)按超额累进计算,当月应缴税额:500×5%+(1700×10%—25)=170元;

(3)比较结果:全额累进税率计算较为简单,但税收负担比超额累进税率重;超额累进税率计算较为复杂,但税收负担低于全额累进税率,比较合理,因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1分) 五、简答题:3题,共28分

1、财政的本质是什么?财政活动包含哪些要素?(10分)

(1)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即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即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

.9.

配对象,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行为,通过这种行为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在其本(2)财政活动主要由四个要素组成:财政主体即国家或政府;财政客体即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财政分配形式即既有实物与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财政目的即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6分) 质上体现着以国家为分配主体的分配关系。(4分) 2、何谓财政“硬赤字”?为什么债务收支不宜 列入财政平衡的计算口径?(9分)

(1)财政“硬赤字”:将债务收入计入正常收入之中,以及将债务的清偿计入正常支出之中而统计出来的赤字口径,其公式是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1分) (2)债务收支不宜列入财政平衡的计算口径的主要原因:A.从历史考察,公债是与财政赤字相联系的经济范畴,财政赤字既是国家公债制度的原因又是结果;(2分)

B.债务收入可视为当年的财政收入使用,但债务收入在性质上不同于税收等经常性收入,经常性的财政收入是通过无偿形式取得,归国家所有和永久支配使用,而债务收入应当偿还,虽可增加财政当年支配的资金,但会减少以后财政年度可支配的资金,因此,把债务收入和经常性收入不加区别放在一起不恰当;(3分)

C.债务收入列入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就会出现永远相等状态,不会有结余或赤字问题,掩盖财政赤字的真实情况,不能准确反映出财政收支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因为财政向银行透支或借款也是一种债务,亦应列入财政收入,这样财政赤字概念便没有存在的必要。(3分) 3、简析发展中国家税制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主要原因。(9分) (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人均收入也较低,若以所得税为主,难以保证国家开支需要。(3分) (2)发展中国家税收征管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较低,且所得税的征收也比较复杂,而间接税相对简便。(3分)

(3)间接税较所得税隐蔽(大多从价计征),不作用于纳税人所得,较易为纳税人接受,且对私人投资和储蓄影响较小,故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建设。(3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有哪些职能?(8分) (1)资源配置职能;(2分) (2)收入分配职能;(2分)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2分) (4)监督管理职能。(2分)

2、国际税收的本质是什么?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0分)

(1)国际税收的本质:各国基于各自的征税权力就同一税种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在同一纳税期限内同时课税,即各国税收管辖权的相互交叉和冲突而产生的税收分配关系(重复征税)。(4 (2)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方法:

第一、免税法:承认地域税收管辖权的独占地位,即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境外并已向来源国政府缴税的所得免于征税,这可从根本上消除重复征税;(2分)

第二、扣除法:居住国政府允许纳税人就境外所得向来源国缴纳的税款从国内外应税所得中扣除,此法没有完全消除重复征税,只是有所减轻。(2分)

第三、抵免法:承认地域税收管辖权的优先,但不放弃居民税收管辖权,居住国政府按纳税人来源于国内外的全部所得计算应纳税额,但允许纳税人从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收入来源国缴纳的全部或部分税款。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此法。(2分) 3、简析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10分)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一种历史现象,又是发展趋势。(1分)

(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

.10.

(2)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府规模;(3分)

(3)社会性因素:人口因素、城市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文化背景等因素(3分

(1)预算外资金性质: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2分) (2)主要特点(应简要展开):法定性;专用性;分散性;繁杂性 2、如何理解财政失衡的客观性?(10分)

(1)财政支出需要的无限性与财政收入可能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这是财政失衡的最主要原因。 (2)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管理水平的变化对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而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2.5 (3)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在时间上不一致,前者具有均衡性,后者具有集中性。(2.5分) (4)财政决策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影响而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2.5 3、简析税收转嫁的条件。(10分)

(1)税负转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买价格等办法,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一种经济现象。(2分) (2)税负转嫁的条件: 第一、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2分)

第二、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反之不易转嫁。(2分) 第三、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反之则不易转嫁。(2分) 第四、生产者的谋求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对比关系,即比较税收转嫁所得与商品销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经营者愿意承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的销量,反之则极力转嫁税负。(2.5 2、按经济性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有什么分析意义?(10分)

根据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即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为标准,把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2分),这种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1)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会大一些,财政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为强;反之,转移性支出占比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会大一些,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4分)

(2)购买性支出必须遵循市场等价交换原则,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没有与微观经济主体发生交换,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2分) (3)微观经济主体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受市场供求状况及成本收益对比的制约,因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微观经济主体能否得到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不取决于自身的能力,而是与政府讨价格还价的能力,因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2分 六、论述题:1题,共15分

结合实际,分析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实证经验表明,各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发展趋势。(1分)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4分) B.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府规模(政府机构的规模及行政效率、政府的活动规模。(3分) C.社会性因素:人口因素、城市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文化背景等因素。(3分) 结合实际,试论公债的负担问题(15分)

●公债负担(社会负担)在财政实践中表现为公债的数量界限,即一般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限额或适度规模。包括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当年发行的公债总额、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2分)

●负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1)认购人的实际负担:公债作为认购人收入使用权的暂时让渡,会对其经济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公债发行要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但实际上,由于公债是自愿购买,且是认购人衡量收益与风险后的理性选择,因而不成其为负担。(3分)

(2)政府即债务人负担:政府举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举债的过程也就是公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应量力而行。(3分)

(3)纳税人的负担:从总体上看,若公债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大于其成本(从纳税人那里征收到的还本付息的税收额),公债的净效益为正数,不存在公债的总体负担,反之则存在公债负担;无论公债总体负担是否存在,由于公债的受益者与公债的负担者(缴纳还本付息的纳税人)的不对称,按照税收量能原则,每个纳税人的负担是不同的;长期公债会发生隔代负担问题,因为其认购者与偿还者不同。(4分) 结合财政政策有关理论,试论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

(1)在政府干预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公式:

C+S+T+M=C+I+G+X,等式左边为总供给,表现为收入流量,等式右边为总需求,表现为支出流量。

两边流量基本相等,则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2分)

(2)总供给的大小由生产过程决定,总需求的大小由分配过程决定,而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往往相分离,造成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的可能,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两者不可能绝对平衡,只能是相对的基本平衡,失衡是经常发生的。一般说来,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时,政府采用相应的财政政策类型,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总供求失衡进行调节。

当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便存在过度需求,社会总需求膨胀,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

C+S+T+M

第一,减少政府支出,即C+S+T+M

出和转移性支出,这样,一方面可使社会总需求中的政府开支部分降低,从而直接减少总需求。而且,在政府支出乘数作用下,还可以引起国民收入一轮又一轮的减少,其减少额可达政府支出数倍,从而压缩总需求的膨胀。(3分) 第二,增加政府税收,即C+S+T↑+M

第三,缩小总需求的同时,增加总供给,即C+S+T↑+M

结合实际,试论财政活动的“瓦格纳定律”。

(1)瓦格纳定律: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最早被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发现并作出理论解释。他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是不可避免的长期历史趋势。瓦格纳的结论得到历史的证明,后人把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称为“瓦格纳法则”。(4分)

(2)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①政治因素:政府职能在外延和内涵上的不断扩展,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央与地方政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其职能不断扩大,从而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5分)

②经济因素:

A.工业化的实现,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引发越来越多的法律、秩序及其相应设施建设需求,需要将更多的资源用于这方面的职能耗费;

B.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人口居住密集,引发各种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管理与调节。 C.随着实际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公众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等公共需求增大,要求政府必须不断加大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6分)

结合瓦格纳等西方学者关于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理论,论述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