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宣教内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口腔疾病宣教内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376be0baf45b307e871974c

皮圈,以维持固定状态。但要注意重新悬挂的位置和方向。

3. 颌面部伤口缝合的护理:颌部伤口缝合后可予以暴露或适度加压包所。 4. 保持口腔的清洁:病人由于外伤后,进食、咀嚼、说话等正常生理活动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不能借正常的舌、颊运动和咀嚼、吞咽等动作清除食物残渣或细菌等。如牙列上有结扎固定的金属夹板,则污物更易积存和滞留,不易清除,有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引起感染。可做细菌培养,选择不同的漱口液进行口腔冲洗或提供给病人漱口,也可用儿童牙刷轻轻刷洗。

5. 营养支持:食物应提供足够的热量,含有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为了便于进食,减少咀嚼或不用咀嚼,可选用流质或稀软食品,如牛奶、豆浆、鱼汤、肉汤、蔬菜汤等;半流质饮食中可选手豆腐、肉松、粥、面条等;软食可选用软饭、馒头等。

6. 进食方法:根据病人损伤的部位和伤情不同,采用不同进食方法。口内伤口不大,张口轻度受限者,可用汤勺、吸管进食;颌间固定的病人,可由胃管进行肠内营养。

7. 心理支持:鼓励其表达感受,指导病人学会放松的方法,详细解释治疗过程,使病人了解面部畸形只是暂时的,与家属联系给病人更多关注。保护和尊重病人稳私。让病人早日适应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人际交往。

一、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1、治疗时机 颌骨骨折伤员应及早进行治疗。但如合并颅脑、重要脏器或肢体严重损伤,全身情况不佳,应首先抢救伤员的生命,待全身情况稳定或好转后,再行颌骨骨折的处理。昏迷的伤员禁止作颌间固定。小儿和老年不适宜于手术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2、正确的骨折复位和稳定可靠的固定 为避免发和错位愈合,应尽早进行骨折的复位与固定,并以恢复伤员原有的咬合关系为治愈标准。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延误了早期治疗,也应争取时间,防止错位愈合,免使晚期处理复杂化。骨折固定的方法可根据条件选用,目前以手术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为治疗的主流。而有些方法像金属丝结扎固定、颅颌牵引复位、以及外固定方法现在已少用或不用。

3、功能与外形兼顾 在恢复咀嚼功能的基础上,应注意恢复上、下颌骨的高度、突度和。

4、组织伤的处理 软组织伤常与骨折一并处理。先行软组织清创并关闭口内伤口,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然后再行骨折固定。有祼露的创面时应采用皮瓣或皮片覆盖修复。

5、骨折线上牙的处理 颌骨骨折治疗时常利用牙作骨折段的固定,应尽量保存,

21

即使在骨折线上的牙也可考虑保留。

6、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一)颌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方法 颌骨骨折的治疗近15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得益于手术进路的变化、理想内固定材料的研究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骨折坚强内固定技术及伴随该技术带来的变化。

1、复位方法 颌骨骨折的复位标准是恢复伤员原有的咬合关系。根据不同的骨折情况,可选用不同的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主要用于新鲜的并且移位不大的线形骨折,如颏部骨折的复位。复位后应作颌间固定,属于非手术治疗。

(2) 牵引复位:主要用于手法复位不满意或已经纤维性愈合的患者。分为颌间牵引及口外牵引(颅颌牵引不常用)两种。

(3)手术切开复位:主要用于有软组织伤口的开放性骨折,颌骨复杂性骨折或已有错位愈合的陈旧生骨折,随着固定材料的发展和切口技术的完善,手术复位越来越多地被采用,效果已被广泛接受。对于闭合性骨折,选用合适的切口非常重要,要兼顾手术和美观的要求,常用的手术进路有:

1)冠状切口入路:主要用于面中部诸骨骨折的显露。切口自一侧耳屏前向上,经颞部转向额部发际线后约2-3cm至对侧耳屏前,

2)睑缘下切切口:主要用于涉及眶下缘、眶底和颧骨骨折的显露,是常用辅助切口。

3)耳屏前切口:主要用于颧骨颧弓和髁突颈部骨折的显露。

4)下颌下切口:主要用于下颌角、髁突基部和下颌支骨折的显露,也是颌面部常用切口。

5)局部小切口:有些部位如眶下缘和颧弓骨折可采用局部切口显露骨折线。 6)口内前庭沟切口:目前,口内切口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配合其他切口可以达到很好效果。

2、固定方法 为保证骨折块复位后在正常位置上愈合,防止发生再移位,必须采用稳定可靠的固定方法。

(1)单颌固定:单颌固定是指在发生骨折的颌骨上进行固定,而不将上、下颌骨同定在一起的方法。可以非手术固定,也可以手术固定。主要用于线形并且移位不大的骨折。但单纯使用时固定力不足,目前多作为内固定的辅助方法。

22

1)单颌牙弓夹板固定 2)金属丝骨间内固定

(2)颌间固定:指利用牙弓夹板将上、下颌固定在一起的方法。是颌面外科最常使用的固定方法。它的优点是能使移位的骨折段保持在正常咬合关系上愈合。下颌骨一般固定4-6周,上颌骨3-4周。

1)带钩牙弓夹板颌间固定 2)小环颌间结扎固定 3)正畸托槽颌间固定 4)其他固定方法

(二)髁突骨折的治疗 迄今为止,对于髁突骨折治疗的方式尚存在一定争议,有人主张保守治疗。正确的选择应视损伤情况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决定。

(一)无牙合及儿童颌骨骨折的治疗。 [颌骨骨折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有无伴有颅脑损伤:颌骨骨折的病人易并发颅脑损伤,特别是上颌骨骨折的病人。护理中我们要掌握和观察病人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注意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意识,瞳孔的改变,有无脑积液的鼻漏、耳漏、眶周瘀血等,观察病人神经系统损伤后定位症状的出现。处于嗜睡和昏迷的病人须专人护理,将病人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及血液误吸,在床旁备有吸引器及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病情需要时需气管切开。因脑水肿致颅内压升高者给予脱水药物并限制液体入量,每日控制在1500~2000ml内,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记录24h出入量。有脑积液漏的病人做好外耳道、鼻腔的清洁消毒,保持干净通畅,忌用液体冲洗或填塞,防止感染进入颅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的发生。

2. 呼吸道的观察:颌面部与呼吸道紧邻,颌骨骨折或手术后,因组织水肿、移位、口腔内的血凝块、脱落的牙齿及手术中气管插管所致的喉头水肿均可引起呼吸道的阻塞,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要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因骨折后上颌骨下垂的病人可用压舌板置于双尖牙区上提上颌骨并固定在头部的绷带上,舌后坠的病人在舌体上缝一粗丝线牵引至口外并固定,并随时检查固定的情况。对下颌骨多发性骨折伴有组织明显移位出现呼吸困难者,以及上述病人经给氧、清理呼吸道后仍表现烦燥不安、紫绀及三凹征等窒息症状者需行气管切开。床旁备吸引器,随时

23

清除口腔及套管内的血液及分泌物,痰液粘稠时行药物性雾化吸入以利吸出。

3. 心理护理:颌骨骨折的病人,多伴有颜面部软组织损伤,对愈后的容貌恢复病人有焦虑心理,尤其是年轻的女性。部分病人对骨折后出现的畸形、咬合关系紊乱、张口困难等担心,而且还因愈后会造成进食困难、语言障碍,病人有紧张,恐惧心理,针对病人的上述心理特点,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前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预期效果,术后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性锻炼,使病人满意并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针对患者对新型人工材料缺乏了解和认识, 需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材料的特点, 耐心诱导,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方法非常关心, 配合医生,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 手术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等, 使其有心理准备, 有利于术后配合, 早日恢复健康 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 针对患者对术后面部外观是否会发生变化的心理, 应详细的向其介绍下颌骨骨折的症状、手术方法和术后效果, 并介绍同一疾病的病友与其认识, 逐渐使其疑虑消失, 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4、术前常规拍下颌曲面全景片或下颌骨正、侧位片, 以了解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况。

1)患者的准备 嘱其晨起、睡前、饭前、饭后用温开水漱口, 术前3d, 开始用漱口液漱口, 每天三次, 保持口腔卫生; 术前一日做好皮肤准备: 刮掉胡须, 如切口在口腔外, 要严格备皮, 绝对无皮肤划痕。备皮要彻底, 备皮后用肥皂水洗净手术区域, 并用碘伏液消毒。术晨再次用碘伏液消毒, 盖无菌敷料, 以保证手术区域内皮肤无细菌感染; 术前6h 开始禁食、禁水。

2) 材料灭菌必须严格 钛钉, 钛板用高压蒸气消毒, 也可用碘伏、戊二醛原液浸泡消毒, 时间为30m in。

3) 该手术属异物移植手术, 无菌要求较高, 一旦发生感染, 手术就会失败, 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应避免参加此手术。

(二)术后护理

1、 术后体位 全麻患者术后6h 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清醒后6h 和局麻患者, 根据医嘱, 采取半卧位, 减少术后出血和水肿。

1) 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 一般术后3d~ 5d 体温在38℃, 这是术后吸收热组织反应原因, 但体温过高, 超过39℃, 应引起重视, 考虑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要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处理。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 可能损伤上呼吸道, 尤其部分张口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