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8.3《空气的“力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8.3《空气的“力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38a204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9

《空气的力量》

◆ 学情分析 大气压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做一些趣味小实验,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强是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读书自学法等。 ◆ ◆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 2.实验器材:水槽、一端开口的玻璃管、抽气筒、长短不同的玻璃管、空矿泉水

1 / 4

瓶、吸盘、水、玻璃板、拔火罐、注射器。 ◆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拔火罐”实验 演示实验2:冷水浇塑料瓶实验

拿一空塑料瓶,倒入热水,然后将热水倒掉,盖上瓶盖,小心放入水槽,然后用冷水浇塑料瓶,观察塑料瓶发生的变化。

引入本节课的课题《8.3空气的“力量”》 二、进行新课 (一)大气压强 1.建立大气压科学概念

教师利用空矿泉水瓶、注射器演示实验、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那么我们生活在厚厚的大气层中,大气像液体一样,大气也受到重力和具有流动性,那么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压强吗?可见,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①教师演示“覆杯实验”。

②学生利用空矿泉水瓶、水完成“覆杯实验”。

③学生利用桌面其它器材,设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学生利用吸盘设计实验,体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学生上台表演拉开吸盘实验,感受大气压存在,且很大,引入“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师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

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还说明大气压是非常大的,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二)、测量大气压 1.托里拆利实验

重回玻璃管支持水柱的实验分析,水柱受到大气压强而被支持起一定高度,当水柱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时,液柱会下降,若小于大气压则水柱会充满玻璃管,那么我看看大气压能支持起多高的水柱?

2 / 4

演示实验将不同高度的试管进行实验,教师播放支持水柱视频,最后发现支持的水柱10.336米,由P=ρ液gh可知,我们所处的压强是相等的,那么怎么才能使液柱的高度减小呢?换用液体密度较大的液体,液体最大的液体是水银,适时肯定学生,引出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也是这样考虑的,引出托里拆利实验是用水银做的,但是由于水银有毒,我们就通过视频来看一下

视频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要灌满水银? (2)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

(3)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气? (4)水银面为什么下降一段后又不再下降了? (5)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板书: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大气压强跟760mm高汞柱产生的压强正好相等。

分析:水银柱下降到760mm就不在下落,说明大气压能支持起760mm的水银柱,计算出大气压为P=1.013×105Pa,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

(三)、大气压的变化

我们知道大气随着高度的增加越来越稀薄,那么大气压会不会变化呢?观察课件图片,分析得出: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小。如果托里拆利实验放入高山上,那么水银柱还能支持760mm就不在下落吗?引出测量工具。气压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制造了多种气压计来测量气压,出示幻灯片图片

(四)、大气压强的应用 1. 拔火罐 2. 吸盘的应用 3. 注射器吸药水 4. 用吸管吸饮料 5. 钢笔吸管吸墨水 6. 茶壶盖上的小孔 7.活塞式抽水机 ◆ 教学反思 3 / 4

略。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