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概论 - 第3章1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学数学教学概论 - 第3章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38b8a0e27d3240c8547ef6f

§2 数学命题

2.关系判断:断定事物之间关系的判断.

两个对象a与b之间具有关系R可记为aRb,其中,a、b为关系项(a为关系前项,b为关系后项),R为关系.(1)关系判断根据关系能否对称分为:

对称性关系:如果当“aRb”为真时,“bRa”也真,则称关系R是对称性关系.

如:朋友、等于、平行、相似等.

?非对称性关系:如果当“aRb”为真时,“bRa”可真可假,则称关系R是非对称性关系.如:了解、≥等.

?反对称性关系:如果当“aRb”为真时,“bRa”为假,则称关系R是反对称性关系.

如:属种、>等.

?

§2 数学命题

(2)根据关系能否传递分为:

传递性关系:如果当“aRb”、“bRc”为真时,“aRc”也真,则称关系R是传递性关系.

如:兄弟、>、=、≥、相似、平行等.

?非传递性关系:如果当“aRb”、“bRc”为真时,“aRc”可真可假,则称关系R是非传递性关系.

如:朋友、平面直线的相交、空间直线的垂直等.

?反传递性关系:如果当“aRb”、“bRc”为真时,“aRc”为假,则称关系R是反传递性关系.

如:最邻近的属、平面直线的垂直等.

?

§2 数学命题

(3)根据关系是否自反分为:

自反性关系:对任意的a,aRa为真,则称关系R为自反性关系.如:整除、同余等.

?非自反性关系:对任意的a,aRa可真可假,则称关系R为非自反性关系.如:了解、xy=1等.

?反自反性关系:对任意的a,aRa为假,则称关系R为反自反性关系.如:>、<、平行、垂直等.

?

对称的、传递的、自反的关系称为等价关系.

§2 数学命题

(二)复合判断: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

1.联言判断:断定几个对象都存在的判断.

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S是P,也是Q”.其中P、Q称为联言支.当且仅当各联言支都真时,联言判断才真.如: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选言判断:断定事物若干可能情况的判断.

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P或者Q”、“或者P,或者Q” .其中P、Q称为选言支.

?相容的选言判断:几个选言支可以同时并存.

如: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几个选言支互不相容.如: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或平行,或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