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教育技术学导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华中师大《教育技术学导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3b584f2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f

6、杜威

7、经验之塔

8、教学资源来促进有效教学、媒体辅助与传播

9、开设电教课程,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10、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

11、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12、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鉴定、设计、选择、实施、

评价和修正、推广

13、学习、过程、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14、以学生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

15、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感觉论

1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7、学习模型、技术手段、技术方法

18、宏观层次的教育规划、中观层次的教学计划、微观教学过程的计划、产品

层次

19、计划、设计、优选、实施、评价、修正

20、教学设计

21、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

22、社会需求因素、学习者因素、教师、教育机构因素

23、系统方法

24、系统方法

25、语言媒体阶段、传统媒体阶段、电子媒体阶段

9

26、黑板、文字印刷材料、图片、图示材料、参观旅行和展览、实物和模型

(在其中选四)

27、电报、电话、电影、无线广播、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卫星(在其中

选四)

28、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

29、多媒体

30、软技术

31、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

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渠道

32、函授式教学阶段、视听媒体阶段、现代远程教育阶段

三、分析与说明

1、贝罗模式是用以阐明思想传播系统结构的一个静态模式。它由四个要素构

成,即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贝罗(D.K.Berlo)在论述中非常强调反

馈的重要性,因此,有学者在他的模式中增加了从 R 到 S 的反馈。他还指明

了影响各个要素传播功能的条件,在影响传、受双方本身传播功能的条件中,

包括传播技术(语言的清晰度与说话技巧、文字描写技巧、思维缜密性、手势

与表情自然逼真等)、态度(自信心、爱好、双方的了解程度等)、知识(传者与

受者对内容的了解程度等)、社会系统(传者与受者的社会地位等)以及文化(传

者与受者的文化背景)等。在影响信息传播功能的条件因素中,所谓内容是指

传者为达到目的而选取的材料,它包括信息成分与结构;所谓符号是指内容的

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图像与音乐等;所谓处理是指传者对选择并安排

符号所做出的决定。通道是指传播信息的各种方式,如口耳相传方式、书写与

10

阅读方式等。

这一模式比较适用于研究和解释教育、教学传播系统的要素与结构,其中的

S-M-C-R 相当于教师-课业-教学手段-学生。按照该模式揭示的影响教

学传播的教师、课业、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各种条件,联系教学实际、传播场合

及各要素的具体情况,对教育传播的效果进行预测,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有

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2、在 60 年代后期由布朗等人的提出的系统化教学的模型,较明显地反映出行

为科学和系统理论的影响。这个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的教学设计活动都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能力,根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

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很重要,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对系统化的教

学进行计划。

3、要点: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可以从

各种理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即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

的编制阶段、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4、由远程教学过程的一般模式可以看出,远程教学系统由授课过程、学习过

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交织在一起构成整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

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是主要变量。从远程教学过程的一

般模式可以反映出远程教学的特点:

(1)在远距离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的异地进行教与学是它的基

11

本特征。

(2)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

(3)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联系措施。

(4)学生和辅导教师之间有可能实现不定期的会面或在教室实施少量的集体授课。

(5)有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中央电大或某些高校)来设计课程计划,组织编写和

发送教学材料,监督整个教学过程。

(6)很多情况下评价与反思过程是非实时的。

四、简答题

1、在教育技术的起源上目前在学术界存在着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但

凡教育就要采用一定的技术,因而教育技术在教育出现的同时就已经存在了,

教育技术的历史和人类教育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

主要是近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在教育中的运用的产物。持这一种观点的学

者把上个世纪初期在美国兴起的视觉教育运动视为教育技术的源头。后面的一

种观点代表了美国教育技术界的主流看法。

2、在教育领域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形式主义和教学中“言语主义”(Verbalism)的

反感情绪。克服学校教学中“言语主义”的弊病是几世纪来许多教育家希望改革

的一个方面。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和杜威等人的著作中都反映出

要求进行这种改革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可以看做是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渊源。

因此,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思想渊源可以认为是: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

依赖于感性认识。学校教学中,必须重视使学生积累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

料,克服形式主义和“言语主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