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沙雅县文物及遗存保护工作的思考(调研-定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关于沙雅县文物及遗存保护工作的思考(调研-定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3bc95d6240c844769eaeeda

关于沙雅县文物及遗存保护工作的思考

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包括建筑、碑

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及各种艺术品等在内的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的一种文化遗产。各类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凸显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座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是每个部门、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来,文体广电局始终保持对文物保护紧迫性的清醒认识,积极发挥本部门工作职能,携文物管理所认真谋划、科学保护,使沙雅县的文物保护工作逐渐步入正轨。通过对沙雅县文物保护工作的认真梳理,与国内外、区内外文物保护工作的详细对照,我们对沙雅文物保护工作有以下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文物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类对文物的认识不断提升,文物遗存经济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则更是加剧了人们对历史文化和文物遗存的争夺。仅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外不同区域争夺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文物遗存、传统节日等的事件不断发生,且愈演愈烈。例如西施出生地之争、杜康酒的产地之争、曹操墓之争、诸葛亮故里、柬泰神庙申遗之争、中韩端午节之争等等,甚至连夜郎这种历史典故中反面人物的所属地都发生了争执。 而在一些没有资源的地方,为提高当地影响力,拉动经济,甚至无中生有,将文学作品、传说中的虚假人物作为噱头进行炒作。譬如,天津斥资十亿元打造西游记主题公园、山西长治投百亿打造古黎国等事实,就是一些地方对文化、文物资源潜在的巨大经济、政治、

1

文化利益认识的直接反映,这些事实也凸显了人们对历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的提升,体现出了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需求性趋势。

从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三个文物属性来看,作为人类文明演变传承的载体,展显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遗存能给人以直观、形象、写实、生动的感受;观赏文物古迹,使人们在品味中激发活力;人类遗存还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还使其逐渐成为带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仅从旅游业来看,文化内涵、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我国的旅游业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具有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海内外游客来华游览,大多是基于对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种体验和感悟。

二、区内专家高度关注沙雅县文物工作起步

自2008年以来,沙雅县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加强文物保护、调查、研究等基本工作,也得到了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博物馆、龟兹研究协会等组织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他们高度关注沙雅的文物保护工作。

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王博先生先后三次来沙雅指导博物馆陈列工作,多次到乌什喀特古城查看古城形质、地表残物、地貌,并联系相关文物专家,就古城的历史文化进行分析,撰写了《沙雅县乌什喀特古城调查》(此文将作为乌什喀特古城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理论依据)。他通过对沙雅县境内古人骨标本的考证分析,撰写了《沙雅县柯克布云和加汗巴孜阿塔木麻扎出土元代人颅的种族人类学研究》,根据历史事实依据,推断出沙雅古居民主要为蒙古血统人群的结论。

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平,因其致力于龟兹文化研究及考古发掘工作,为从事龟兹文化研究的专家们提供了大

2

量第一手考古发掘资料,被业内人士称为“龟兹王”。自2008年以来,他先后七次来沙雅指导文物普查、征集工作,帮助沙雅理清文物保护工作思路及步骤,并与王博共同编定沙雅博物馆展陈大纲,指导文物陈列。

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贾应逸,通过亲自经历和考证,为“李崇之印信”、“汉归义羌长印”出处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并说明了新和县争夺两枚印章的伪依据,使沙雅县有价值的文物层次得到有力提升,为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沙雅县退休干部李鹏海,出于一个文化人的良知和责任,以及对文物保护紧迫性的清醒认识,看到沙雅县开始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后,主动找到县文体局,要求提供工作平台,为沙雅文化、文物工作奉献余热。

除以上专家、学者外,自2008年以来,先后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镰、瑞典皇家人文历史与考古学院研究员(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系教授)福尔曼、自治区龟兹研究会长霍旭初及李树辉、殷晴等17位专家先后来沙雅指导工作。他们均根据史料、实物研究、亲身考查结果撰写了关于沙雅县文物遗存的理论研究文章。这些文章均收集于即将出版的《塔河文明与龟兹文论文集》。此书填补了沙雅龟兹文化研究无较高理论成果的空白,并且为指导今后沙雅县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依据。特别是对于乌什喀特古城,专家们都有明确推断,论证其为魏晋时期龟兹国都城,认为其具有极高的保护研究和开发价值。

三、沙雅县文物资源状况

沙雅县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由维、汉、回等22个民族构成,为古龟兹故地,域内有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和交通要道。特殊的地理、自然、民族、交通等条件,形成了历史文化灿烂悠久、文物遗存丰富的特殊文化资源。

沙雅县地表地下的文物遗存主要涉及城堡、戍堡、烽燧、

3

古渡、古墓、古渠、故道等类型,历史延续性较强。乌什喀特古城是古龟兹国早期的国都,是研究古龟兹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源,属无价之宝;现保存完好的“薛行军〃监军”储粮大陶缸及“李崇之印信”、“汉归义羌长”两方汉代铜印,是新疆历史的重要见证物之一。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结果,沙雅县目前有历史文物遗存35处,其中古城遗址12处、古墓6处、烽燧及戌堡7处、其它遗址9处、古民居1处。在这35处历史文物遗存中,有6处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29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35处文物遗存已全部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

四、沙雅县文物保护取得初步成效

文物保护工作方法得到上级部门肯定。在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沙雅县文体广电局采取积极政策,对新的文物点发现一处、保护一处、公布一处,并聘请看护员,为有一定野外工作能力的看护员配备照相机、GPS定位仪,为新发现文物遗址线索提供物质条件,使文物遗址得到不断发现和较好保持。此项作法被自治区文物局作为新疆经验向全国推荐。

使属于本县域内的重要文物、遗址成功回归。新和宣传“汉归义羌长印”、“李崇之印信”两枚汉代铜印皆出土于新和,在2010年11月22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国宝档案”栏目《新疆历史文献古籍》中就讲到两枚印章出土于新和;新和县将沙雅境内的布特巴什古城和乌什喀特古城划入县域,又在其县志的地图中作了修改。经过不懈努力,现已证明“汉归义羌长”和“李崇之印信”出处于沙雅境内,布特巴什古城和乌什喀特古城也重新从新和划归沙雅。

文物征集力度不断加大。为确保博物馆筹建工作顺利进行,我们请自治区文物专家帮助征集并鉴别文物真伪、评定历史作用,使征集文物的真实性和其所属历史阶段得到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