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项目规划文本正文(调整稿2005-10-17)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03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项目规划文本正文(调整稿2005-10-17)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0084ff0242a8956bece431

广东省海丰县赤坑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5 规划方案评价

5.1 社会效益评价

5.1.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项目区内目前有一定比例的退化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包括废弃的坑塘、田坎、沟渠等)和未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率不高。通过土地整理可以重新组织土地利用,增加耕地面积,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经测算,项目实施后,项目涉及村耕地总面积由原来的702.160公顷增加到789.050公顷,新增耕地86.890公顷,新增耕地比率达到10.51%。 5.1.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

本项目实施以后,土地得到平整,田块规整成方,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成网,区内所有的耕地将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农田;使项目区农田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光、热、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作物产量也可提高,再加上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增加耕地产出率。 5.1.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灌排系统,有利于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使其紧靠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后,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从而增加收入。 5.1.4 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

经过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使项目区建设成为海丰县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区,将增强项目涉及村镇广大人民群众、各级政府和国土管理部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

29

广东省海丰县赤坑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5.1.5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为项目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避免“插花地”的出现,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项目区的社会稳定。

5.2 生态效益评价

项目实施将使区内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结合骨干沟渠的统一布置,加强了护岸、护坡防护林的建设,使生态防护较之整理以前更有规则、更有秩序。项目实施后,将一改现有田块零星破碎,利用率低的状况,会极大地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对整理范围内的废弃坑塘、沟渠填平整治,在适宜的地方新建沟渠,促进排灌畅通,有利于防洪排涝。通过完善排灌系统,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强作物的抗病、抗倒能力,减少化学肥料及农药的施用量,对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冬种和轮作,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地促进农田生态良性循环项目实施将明显改善项目区的生态景观。项目完成后,将出现一个“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的现代化生态高效农业园区,可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降低风沙影响,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5.3 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区交通便利,土地整理后种植结构是以高效、稳产的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发展多种经营。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净增耕地86.890公顷。

(1)生产期年纯收入

通过土地整理和农田标准化建设,水稻年亩产可增加80-120公斤,亩增产值约100元;在目前项目区多为一年两造的种植制度基础上,可增加一冬种作物,如冬种蔬菜等,按种植蔬菜计算,亩产400公斤,则每亩可增加收入200元,合计每亩可增加产值300元。则项目区生产期每年增加收入:

△P=300×789.05×15 = 355.07万元

30

广东省海丰县赤坑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2)工程总投资 K=1696.15万元 (3)年费用 ①折旧费

工程经济使用寿命按30年计,则年折旧费为: C1=1696.15/30=56.54万元 ②维修费及运营费管理费

此项费用包括工程维修费、管理人员工资等,取净效益值的3%计: C2=1696.15×0.03=50.88万元 合计每年支出: C=C1+C2=107.42万元

考虑土地整理属于国家投资工程项目,在计算投资回收期时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计算,则静态投资回收期:

T=K/(△P-C)= 1696.15/(355.07-107.42)=6.84年≈7年

就此而言,耕地经营管理的直接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同时,项目区土地整理将建立良好的高效生态农业系统,采用作物良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模式,并以此为契机,调整项目区所在乡镇的农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31

广东省海丰县赤坑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6 项目实施措施

6.1 组建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对海丰县赤坑土地整理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海丰县国土资源局成立了“海丰县赤坑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下列成员组成:

组 长:陈增新

副组长:林木辉 吴克城 施流德

成 员:吴伟琦、许良新、曾诗贤、卓凛波 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曾诗贤兼任 成员:陈成耐 陈秋鸿 曾昭美

6.2进行宣传发动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规划,几乎涉及农业生产和农村、城镇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为保障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本项目的实施需要对项目的内容和利弊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

(1)成立土地整理工作领导小组。

为保障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的顺利进行,海丰县特别成立了海丰县赤坑土地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用以协调本次规划与其他相关部门规划的关系。

(2)对农民的宣传发动。

对农民进行耐心和热情的宣传发动,告知土地整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项目区内的机耕道路及水利设施没有完善,耕作模式凌乱,很多鱼塘、果园荒废,水渠多年失修,严重影响区内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造成区内部分耕地严重沙化,粮食亩产下降,丢耕弃荒现象时有发生,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进行耕地整理后,一来可完善区内的农田灌溉设施,可以全面实现农业耕作机械化、农田方格化和标准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二来,土地整理后,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预计耕地收益将增加一倍以上;而且项目实施后,还可防止水土流失,改进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因此,该项目是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是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