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0afa59bd64783e08122b1c

国际化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同济大学的案例分析(预期成果)

王友粮 1334828 tel:18301958078

摘要:国际化是同济大学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培养国际化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同济大学为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国际化人才在促进学生国际交流、引进外国优秀师资、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全面展现并践行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办学理念,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国际人才竞争加剧的时代要求、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如何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走出一条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体现高校自身发展特点的国际化道路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同济大学

一、有关国际化人才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内涵要素的辨析

有关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界和人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少学者对国际化人才的标准、内涵要素、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探讨。就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而言,许多专家和学者从内涵、历史与现实、发展动力、未来趋势等诸多方面业已开展了许多研究。为了对本文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和客观规律,有必要对国际化人才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内涵要素进行简单辨析。 (1)国际化人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要素的全球流动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巨大挑战就是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即国际化人才。然而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须具有什么样的标准。对于国际化人才的理解学界和职业界有不同的理解,而不同的学者个人也对其有自己的表述。例如张化新,梁瑜霞,高 萍认为“国际化人才的内涵要素包括: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规则、熟知国际文化礼仪、能够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之中”[1]。李媚,朱志良,于瑞云从“国际化思维”、“外语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海外经历背景”、“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创新精神”、“七巧板精神”、“抗挫折能力”、“世界眼光中国立场”九个方面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标准。人才学专家王通讯提出“国际化人才是指能够在国际间施展才干、发挥作用的人才,其类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国际化人才是一种素质表现”[3]。而当前学术界对国际化人才比较普遍的定义是是“具有较高学历、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在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中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4]这些表述都大体阐述了国际化人才的特定内涵要素,指出了国际化人才的关键特征。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国际化人才是指拥有现代“国际素养”的人才,这种“国际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敏锐的国际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达到国际水平的知识能力结构、高超的的跨文化国际交流能力、坚定开明的现代国际精神。

(2)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大趋势,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的含义涉及面很广,人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美国学者哈路里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视为同义语,认为国际教育不仅应当包括课程、学者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与社区的各种合作计划、培训及广泛的管理服务,还应当包括“明确地赞同、积极的态度、全球的意识、超越本土的发展方向、并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气质”。我国学者汪永铨主编的《教育大词典:高等教育卷》把教育国际化界定为:“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5]。舒志定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大学教育面向世界,以具体多样的高等教育活动为载体,吸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建设、改造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本国高等教育的完善为目的。”[6]北大学者陈学飞则把高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界定综合起来加以概括性考察,认为对它的界定是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的,分别是“活动方法”、“能力方法”、“精神气质方法”和“过程方法”[7]。综合海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为了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系,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界定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在世界相互联系和依赖的背景下,通过一些列高等教育活动以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国际化人才为核心特征,以学生国际交流、国际师资流动、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合作办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过程。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1)高等教育的本质和使命决定了大学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以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而高等教育相对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则以其培养人才的高规格和高层次为特点而使自己以“高等”为名与其他教育相区别。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随时代、国别、地域的变化而赋予了不同的内容,比如人类社会早年的古希腊柏拉图的“学园”以培养奴隶社会治国安邦的哲学王为最高理想,中世纪大学以培养适应特定职业需要的文士、律师、神职人员、医生为主要任务,而现在社会则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为使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已经为社会和学界所普遍认可,而人才培养仍然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国家和社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8],高等教育和人类社会其他领域一样,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可逆转地成为了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驱动下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大趋势而为欧美发达国家所认可。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时间里,高等教育国际化经历了“从接触、到争论、进而认同并勇于实践国际化的历程”[9],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没有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就没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学校教育,也有非学校教育。很多地方也进行了许多实践探索,比如上海为了培养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国际化人才实施了专家出国学术休假制度、与香港互派公务员制度、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经受锻炼、立专业证书国际互认制度等多项举措,培养了大批知识产权、

国际经贸、法律等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而大学仍然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首要阵地和主要承担着。大学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所具有的规模大、质量高、目标名曲、组织到位、科学有序方面是任何其他组织无法比拟和逾越的。 (2)国际化人才标准的内在规定性要求走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信息的最重要载体理所当然地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这就使得人才的竞争和全球流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人才的国际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主动融入全球人才竞争进而在国际发展大潮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成为各主权国家的不二选择。 国际化人才因其特有“国际标准”的内在规定性要求走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首先,国际化人才是具有“国际性”特点的人才,这种人才无论是主体意识、知识构成、能力结构、思维方式、精神禀赋、情感态度都应是国际化的,而不是局限于狭隘民族、国家、地域特色的,而这些“国际素养”的习得迫切需要人才培养走国际化道路,使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评价鉴定依据国际通行准则和水平进行变革。其次,国际化人才在层次上往往表现为“高层次性”,真正符合国际标准的国际化人才往往是高学历、熟悉国际通用语言和文化、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创造精神和国际合作精神,这些能力的获得必需经过高等教育的熏陶和培育、国际交往的真切实践体验,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国际经验”的人称为国际化人才是荒谬的,也是不可能的。最后,当下语境下国际化人才实际上内蕴着“现代性”的显著特征。我们提倡人才培养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根本的在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符合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不可规避的,这种“现代性”实际上就是科学性,即代表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3)走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已经被实践所证明 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和追求真理的场所,知识和真理的普遍性和无边界性本质上要求大学的学者共同体跨越国界寻求合作和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质上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术经历的学者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过程中探究真理、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融合和思想碰撞,以期共同发展人类真知。一部高等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学者交流史,一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历史。

国际化人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定内涵,也有不同的标准,只要是在当时符合所处时代的“国际性”、“高层次性”、“现代性”等特点的人才都属于该时代的“国际化人才”,只不过这种国际化人才的规格和具体标准随时代的整体演进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古希腊古罗马的“游学”、“游教”,如智者派漫游希腊世界讲述雄辩术就是古代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典范,这不仅促进了希腊的学术文化的繁荣,也奠定了西方世界学术自由的传统。中世纪大学是真正的国际性机构,在课程、学分承认上具有世界性,入学没有国籍限制,鼓励学者跨国学习、交流,中世纪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扩展到人员交流的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学习结果评价的国际化等初具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式,中世纪大学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素养”的知识精英,奥古斯丁、但丁、霍布斯都是中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杰出成果。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以

二、同济大学走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践探索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

放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在邓小平“三个面向”方针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深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济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又是处于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985重点建设高校,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高水平大学前列,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进程中基本构建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整体框架,将“国际化”定位学校发展的一条基本路径。在具体策略实施和操作层面,同济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1)创造条件推进学生的国际流动,培养学生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国际交流能力。

学生的国际流动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的国际流动既包括本国学生“走出去”,即本国学生出国学习、生活和交流,也包括外国学生来本国接受高等教育,即留学生工作。

1、同济大学公派和自费出国学生的方式、数量及层次分布情况(具体数据还待于收集、分析、整理,最好在描述的基础上绘制一张小图)

同济大学通过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交流交换、国际会议、夏令营和竞赛等形式派遣学生出国交流。

多种形式出国交流(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世界著名大学开展双学位、联合培养和学生交流交换。实施“3个600计划”,即每年争取达到与国外大学实现600个双学位,600个学分互认,600个短期互换的交流规模。同时加强与台港澳地区大学合作,实施“3个300计划”。 结合学校卓越实践行动和学生创新基地建设,鼓励学生赴海外参加国际会议、夏令营和竞赛等交流计划,同时设立国际交流奖助金,采取多种形式资助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资助和扶持在我校主办各类国际性会议、学生论坛、展览和夏令营,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外国留学生的作用,举办国际文化节、艺术节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扩大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济大学十二五规划,需具体访谈相关人员了解实施情况。)

2、同济大学来华留学生培养的数量和层次分布情况(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比例分布?)

(2)多方合力吸引国外优秀师资,传递现代国际先进理念和精神。

师资力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要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决定了高校的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学科发展方向和水平。实践已经证明必将继续证明,一所学校要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所高水平大学必须不断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近年来,同济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主要由本国培养和外国引进两种途径。 1、同济大学本国培养优秀师资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的重大举措

2、同济大学引进外国师资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