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的生理大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整理好的生理大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23aa774431b90d6c85c79a

利用。

2.分别叙述动脉血中CO2增多、H+浓度增高和Po2降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理。 答:(1)CO2增多可使呼吸加深加快。CO2刺激呼吸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CO2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与H2O结合生成H2CO3,后者解离出H+,H+ 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再经神经联系兴奋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强;二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2)动脉血H+ 浓度升高可使呼吸加深加快。由于H+ 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较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其刺激呼吸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3)Po2降低时呼吸加深加快。低O2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其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性的。

3.在动物实验中,接一根长橡皮管于气管插管,动物通过橡皮管进行呼吸,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呼吸将加深加快。其原因有:(1)接一根长橡皮管于气管插管,相当于增大了解剖无效腔,根据: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无效腔增加时肺泡通气量减小,通过肺部气体交换,使血液中Pco2升高,H+浓度增加,Po2下降,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具体机制为:①CO2刺激呼吸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CO2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与H2O结合生成H2CO3,后者解离出H+,H+ 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再经神经联系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强;二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② H+ 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较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其刺激呼吸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③低O2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其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性的。(2)接一橡皮管后,可使肺通气阻力增大,通过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反射,使呼吸做功增加。具体机制为:当气道阻力增大时,呼吸肌活动增强,反射性地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进一步加强呼吸肌的活动。由于呼吸阻力增大,呼吸频率可能变慢。

第六章

二、名词解释:

1.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absorption):食物成分或消化后的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3.化学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所含的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使之成为小分子物质,这种消化方式叫化学性消化。

4.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及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的远端推送,这种消化的方式叫机械性消化。

5.慢波(slow wave):是指胃肠平滑肌膜电位出现的节律性去极化波,又称基本电节律。 6.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s):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双重分布的肽。 7.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mucus bicarbonate barrier):胃粘膜分泌的粘液和HCO3-具有减少机械损伤和防止胃酸,胃蛋白酶对粘膜侵蚀的作用。

8.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引起胃头区肌肉的舒张,并使胃容量由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进食后的1.5L。

9.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酸性食糜由胃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胃排空呈间断性。

三、简答题:

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1.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较慢;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有自发性节律运动;紧张性收

缩;对化学、温度、机械牵拉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 2.试述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机制?

(1)胃内盐酸:负反馈机制,当胃窦部pH低于2.0,抑制胃酸分泌。(2)十二指肠内盐酸、脂肪消化产物及高渗溶液。

3.简述胃的排空及其影响因素?

胃的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影响因素: (1)食物种类和性状。(2)胃内的促进因素:胃内容物。(3)十二指肠内的抑制性因素: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产物、高渗溶液及机械性扩张等。

4.为什么胃酸分泌缺乏的病人往往伴有贫血?

胃酸分泌缺乏主要由于壁细胞功能障碍→内因子产生障碍→维生素B12吸收障碍→红细胞成熟障碍

→ 贫血 胃酸缺乏→进入小肠的酸减少→Fe2+吸收受阻 5.简述胃酸的生理作用?

(1)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2)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3)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等分泌。(4)使蛋白变性,易于消化。(5)与钙、铁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吸收。 6.胃液分泌的头期、胃期和肠期的胃液各有何特点?

(1)头期胃液分泌量占整个消化期分泌量的30%,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高。(2)胃期占整个消化期分泌量的60%,酸度也很高,但胃蛋白酶含量却比头期少。(3)肠期分泌较少,大约占胃液分泌总量的10%。

7.胆囊收缩素与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的作用有何不同?

胆囊收缩素:主要由蛋白质消化产物刺激肠粘膜I细胞分泌;分泌的胰液中酶含量高,水、盐量少。

促胰液素:主要由盐酸刺激肠粘膜S细胞分泌;分泌的胰液中水、盐量多,酶含量少。 8.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1)糖、脂肪、蛋白质在小肠已消化为可吸收物质;(2)小肠吸收面积大,达200㎡,这是因为粘膜具有环形皱襞,有大量绒毛,上面又有微绒毛;(3)食物停留时间长;(4)绒毛的特殊结构,促进血液和淋巴流动,有利于吸收。

四、论述题:

1.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1.答: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1)头期: 非条 条件 件反反射 →迷走神经→乙酰胆碱 ? → 壁细胞→ 胃液分泌? 射

G细胞? 促胃液素 肠嗜鉻样细胞?组胺

(2)胃期:

食物扩张胃底、体感受器 → 迷走—迷走反射、壁内神经丛

食物扩张幽门→ G细胞 → 促胃液素 → 壁细胞 → 胃液分泌 食物消化产物(化学成分)→ G细胞→ 促胃液素

(3)肠期:

食物机械扩张、消化产物 → 肠泌酸素、促胃液素 → 壁细胞 →胃液分泌 2. 胃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答:胃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1)盐酸:由壁细胞分泌

作用: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酶作用pH环境;使食物蛋白变性,易于消化;促进胰腺、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 作用:水解蛋白质,生成眎、胨、少量多肽 (3)粘液和碳酸氢盐:由粘液细胞分泌。

作用:润滑作用,避免食物摩擦损伤;阻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损伤。 (4)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

作用:与维生素B12结合,促进吸收 3. 胰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答:胰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1)水、HCO3-:

作用:中和胃酸,提供消化酶适宜的pH环境。

(2)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基化酶等。 作用: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 (3)胰淀粉酶:

作用:分解淀粉、糖原及其他碳水化合物为二糖及少量三糖。 (4)胰脂肪酶:

作用:分解中性脂肪为甘油、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水解胆固醇和磷脂等。

第七章

二、名词解释:

1.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通常将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2.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4.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新伴随着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统称为能量代谢。

5.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lh左右开始),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效应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6.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7.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8.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的散热形式。

9.体温(body temperature):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答:以下因素使能量代谢率增高:

(1)肌肉活动增加:使产热增加、外功增高。 (2)精神活动加剧。

(3)食物特殊动力学作用:进食1小时后开始。 (4)环境温度:20~30?C能量代谢率保持稳定。低于20?C或高于30?C均使能量代谢率增高。 2.何谓基础代谢率?测量基础代谢率需要注意哪些条件?

答: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测量条件: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环境温度20~25?C、体温正常、至少禁食12小时、无精神紧张。 3.体温可随哪些因素正常变动?

答:(1)昼夜变化: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2)性别:成年女子高于男子,成年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变化;(3)年龄:婴幼儿体温不稳定。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偏低。 4.皮肤的散热方式有哪几种?

答:辐射散热: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的散热形式。 传导散热: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通过气体进行热量交换的方式。

蒸发散热:通过体表水分蒸发而散失热量的方式。

四、论述题

1.当环境升高或降低时,体温是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

答:当环境温度改变时,首先导致表层体温波动。通过皮肤、粘膜的外周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上传到体温调节中枢,进而调节机体产热或散热过程——在寒冷环境下,肌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在炎热环境下,则通过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恒定。

第八章

二、名词解释:

1.滤过平衡(filtration equilibrium):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有效滤过压为0时滤过停止。 2.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shold):正常为160~180mg%。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到使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这时血中的葡萄糖度称为肾糖阈。

3.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指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按肾血浆流量为660mmin,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4.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近端小管对肾小球滤过液的定比重吸收。即滤过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量的65-70%左右。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量不至于因肾小球的滤过减少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5.水利尿(water diuresis):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情况。其机制是由于降低血浆晶体渗透压,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6.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小管液流量变化经致密斑负反馈影响肾小球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的现象。

三、简答题: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