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二单元第3讲烃的含氧衍生物教案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二单元第3讲烃的含氧衍生物教案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2437b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a

苯酚的浑浊液⑨ 。

现象为⑧ 现象为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⑩ ; 。

因为酸性H2CO3>

>HCO ,所以

-

+Na2CO3+NaHCO3,因此向

溶液中通入CO2只能生成NaHCO3,与通入CO2量的多少无关。

(2)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更易被取代。苯酚

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Br2+3HBr。

该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显色反应:苯酚与FeCl3溶液作用呈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 (4)加成反应

与H2: 。

(5)氧化反应:苯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粉红色;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容易燃烧。

(6)缩聚反应 n

+nHCHO

4.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类别 脂肪醇 实例 CH3CH2OH 官能 团 结构 与 与芳香烃 与苯环 直接相连 芳香醇 C6H5CH2CH2OH 酚 C6H5OH 特点 链烃基相连

侧链上的碳原 子相连 (1)与钠反应;(2)取代反主要应; (1)弱酸性 化学 (3)消去反应;(4)氧化反(2)取代反应 性质 应; (5)酯化反应 将红热的铜丝插入醇中特性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生成遇FeCl3溶液显紫色 醛或酮)

① ②C6H5OH ③C6H6O ④ (3)显色反应 ⑤苯环 ⑥酒精 ⑦2C6H5OH+2Na⑩+NaOH+3H22C6H5ONa+H2↑ ⑧液体变澄清 ⑨溶液又变浑浊 +H2O +H2O+CO2+NaHCO3 +(n-1)H2O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苯酚的水溶液呈酸性,说明酚羟基的活泼性大于水中羟基的活泼性。( ) (2)除去苯中的苯酚,加入浓溴水再过滤。( )

(3)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类有机物有5种同分异构体。( ) (4)

含有的官能团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

(5)鉴别苯酚溶液与乙醇溶液可滴加FeCl3溶液。( ) (6)酚与芳香醇属于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不互为同系物。( )

(7)溶液与少量CO2反应生成NaHCO3,而不生成Na2CO3。( ) 答案 (1)√ (2)× ( )√ (4)× (5)√ (6)√ (7)√

2.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汉叙述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3O5 B.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紫色

C.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 mol Br2

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1种

解析 A项,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2O5,错误;B项,汉黄芩素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显紫色,正确;C项,1 mol汉黄芩素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最多消耗2 mol Br2,错误;D项,汉黄芩素中的苯环、羰基和碳碳双键均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2种,错误。

答案 B

3.白藜芦醇(

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

)广泛存在于食物(如桑葚、花生,尤其是葡萄)

(1)1 mol该化合物最终可消耗Br2或H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 A.1 mol,1 mol B.3.5 mol,7 mol C.3.5 mol,6 mol D.6 mol,7 mol (2)下列不能与白藜芦醇反应的是( )。 A.Na2CO3溶液 B.FeCl3溶液 C.NaHCO3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答案 (1)D (2)C 醛的结构与性质

1.醛的概念

醛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官能团为—CHO,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为CnH2nO(n≥1)。

2.甲醛、乙醛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甲CH2O 醛 乙C2H4O 醛

3.甲醛、乙醛的物理性质 甲① 醛 无色 乙② 醛

4.化学性质(以乙醛为例)

醛类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还原关系为醇请写出乙醛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羧酸。

气味 与水、乙醇等互溶 刺激性 易溶于水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CH3CHO —CHO HCHO —CHO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5.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