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考质量分析会议发言稿 - 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08年高考质量分析会议发言稿 - 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2b33d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75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紧穗(B)对松穗(b)为显性,黄种皮(D)

白种皮(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

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

请回答:

(1)如果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是否都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为什么?

(2)如果需要选育绿苗松穗白种皮的品种,那么能否从播种F1植株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中选到为什么?

(3)如果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请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4)如果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 ,基因

为 ;如果杂交正常,但亲本发生基因突变,导致F1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松穗

种皮的植株,该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本。 [答案]

(1)不是。因为F1植株是杂合体,F2代性状发生分离。

(2)能。因为F1植物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F2代能分离出表现绿苗松穗白种皮的类型。 (3)紧穗黄种皮∶紧穗白种皮∶松穗黄种皮∶松穗白种皮=9∶3∶3∶1 (4)绿苗紧穗白种皮 aaBBdd; AabbDd 母 [答题情况] 滿分 平均标准难度 分 18分 9.90 差 4.77 0.55 区分度 0.46

[考查意图]此题通过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考查了考生对基

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推理判断、分析问题和运用遗传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分析解答]依题意: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遗传图解如下:

P aaBBdd × AAbbDD 绿苗紧穗白种皮 ↓ 紫苗松穗黄种皮 F1 AaBbDd 紫苗紧穗黄种皮

第(1)小题:从图解中可以看出,F1是杂合子,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会有八种表现型,即F1的自交后代(F2代)将发生性状分离。

第(2)小题:同样从图解中可以看出,F1植物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根据基因的分离的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F2代能分离组合出表现绿苗松穗白种皮的类型,绿苗松穗白种皮占全部F2代的1/64

第(3)小题:依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只考虑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F2代会出现9∶3∶3

1的性状分离比,其中双显性性状个体占9份,双隐性性状个体占1份,一显性一隐性性状个体占3份

第(4)小题:如果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也就是做母本的绿苗紧穗白种皮 (aaBBdd)自交

由于它是纯合子,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有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只有一种,即绿苗紧穗白种皮,其基

型和母本一致,仍为aaBBdd;如果杂交正常,F1应为紫苗紧穗黄种皮(AaBbDd),但亲本发生基因

变,导致F1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松穗黄种皮的植株,其基因型应为AabbDd),显然其性状是紧穗

变为松穗,基因是显性B突变为隐性b,显性基因B原本是来自母本的,所以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本。

[错因分析]第(1)(2)题出现错误和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考生在回答题目中的“为什么?”时

语言表述的逻辑不清晰,准确性不够。第(3)题是不按要求作答,或将比例关系写错。第(4)题考

失分较为严重,原因是该题又创设了两种新的问题情境:“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和“杂交正常,

亲本发生基因突变,”借此将考查的知识深入扩展了,有些考生对问题的深入分析理解能力不够,对所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较差导致失分。

[复习提示]本题所考查的内容是生物学科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命题的重点,近几年的理综试卷中都有此类试题出现,且赋分值较高,此类试题很好地考查了理科考生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因此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础知识要深入理解、系统全面地掌握,这样遇到新问题,才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灵活运用;加强典型试题的训练以提升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在训练中通过纠错培养缜密的思维习惯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六、对教学的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培养解题能力

高考试题正逐步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07年和08年的高考都表现出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命题指导思想,从今年高考考生的失分情况来看,考生在两个方面都有较多的失分现象。因此注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将是我们教学的永恒主题。学生的能力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即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要想赢得高考,首先要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不要赶进度,不要过分依赖教辅而轻视教材,一定要让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真正内涵、适用范围、应注意的问题和一些特例等。而能力的形成要靠长期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实验和探究能力、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2.注意细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第30题第Ⅱ小题的第(1)问,考查了神经兴奋的传递与传导的区

别,有不少的考生在此处失了分,原因是二者的区别在平时的教学或复习过程中都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由此看来,在高二教学或高三的第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挖掘,注意教材中知识表述的细节。教材在介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仅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为例,而今年生物高考的第31题中却出现了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类似的情况见于2004全国卷Ⅰ的第30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有时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

3.注意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讲练结合,甚至是少讲多练。基础知识教师最好不要再去讲解,

而是将基础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然后让学生通过完整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解决这些基础知识,教师要做的是强调重点和易错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例题、习题的选择要典型,切忌不加选择地将一套试题发给学生去练习,讲评要有选择性,不要就题论题,要注意试题的变形,要讲解题的方法 4.关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今年的生物高考试题中有不少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如选择

题第1题与2005年全国卷Ⅰ的第30题相似;选择题第2题与2004年全国卷Ⅲ的第5题相

似;选择题第3题与2005年江苏卷的第23题有类似之处;选择题的第4题与2007年广东卷第7题相似;30题的第Ⅰ小题与2007年上海卷的第39题相似;第31题与2004年全国卷Ⅰ的第30题相似。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讲到或练习到。 5.第一轮复习要按照去年探讨的教学模式

去年我市生物学科探讨了高三毕业班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试行,老师们反映良好,现在此重新学习一下这个模式。

(1)明确考点

上课前5分钟就可以用投影或多媒体课件打出本节复习课中高考要求的考点,这将使整个复习课有的放矢,也使我们的教学针对高考。学生在知道高考要求后,一定更加注重所要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课堂上也一定会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这样既照顾了整体进度,又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2)完整阅读

学生根据考纲要求,进行通读教材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应包括正文、旁栏、知识拓展和课后复习题等部分。当然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考纲的要求进行有选择地重点记忆和理解应用,并通过阅读教材提高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初步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过程,而且进行了独立思考和对知识的整理和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细致更全面。本阶段在日程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5~10分钟阅读为宜。

(3)基础检测

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和自己对高考及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出一些基础性题目来检测刚才学生完整阅读的效果。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由学生合上课本作答。完成后自己对照答案以检测其本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部分的关键在于基础性题目的设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以使用填空题为主,有时也出一些简单的小论述题。切忌不要太多、太全,要突出重点,突出易错点和高考的考点等,而且一定要注意题量不要过大,要注意实效性。本部分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为宜。

(4)提炼精讲

经过以上三步之后,学生对基础知识应该是非常了解,至少是比较全面地知道。这时教师的讲就一定不能很随便,一定要做到精讲。那么精讲讲什么?经过我们的研究和与张俊杰老师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