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读后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读后感- 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5a850c76eeaeaad0f33083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读后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俞可平教授著的《论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分析阐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区分了统治与治理,善政与善治,表明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共同规律,揭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总目标,是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也符合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读完本书,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如何立足本职推进治理现代化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解放思想,打破旧观念。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解放思想是基础。而治理体制的改革属于政治改革的范畴,比起其他改革更具有政治敏锐性,更容易使人们畏首畏尾,解放思想尤其重要。因此,在治理理论上,不能因为西方国家率先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实践,就认为我们是在西化,而据此抵制,甚至加以批判。判断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制度和政策,首先不应当问是马还是非马,姓社还是姓资,而应当看它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民主、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公平正义,看它是否有利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

二、洋为中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我们要牢固竖立治理体制和治理行为是一种偏重于工具性的政治行为的理念,对于西方各国的许多成功经验,我们要加以吸收借鉴。比如听证制度,我们过去都以为他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现在我们普遍推广。比如交通安全法中对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规定可以听证,有力的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再比如我们的一站式服务,新闻发言人制度、问责制等等,都是在西方国家所引进而在中国落地开花的。当然,我们对西方的治理手段也要进行鉴别,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民情和实际,比如西方所谓的三权分立高薪养廉等等制度,我们是会水土不服的。

三、破除官本位观念,树立公民权利至上的观念。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关键因素,对于良好的国家治理而言,制度是决定性的,但治理者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把破除官本位观念列为改革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着力强化人民公仆意识,破除权力崇拜,牢固树立公民权利至上的观念,让民本位成为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而联想到我们的工作实际,基层干部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与群众交流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加深与群众之间的密切关系的。要当好基层干部就必须坚决摒弃官本位思想,要踏踏实实地沉下去,深入基层,与群众达成一片。坚决要杜决脸难看、门难开、事难办的情况,要常怀为民之心,常办利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