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6776681eb91a37f1115c2c

宿豫中学高二备课组《散文选读》 编辑者:殷延丽 时间:2011-11-22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梁实秋,体会作者热爱老师、欣赏老师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欲扬先抑、似贬实褒的写法

3、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典型细节、善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善于抓住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来写活人物 教学难点:品味风趣幽默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深地敬意。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安排:一课时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1、梁实秋,现代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新月社。先后与鲁迅等就人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

创作上,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高雅,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

【词语释义】

1、《官场现形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专门揭露官场黑暗。它不但写出了大批形形

色色道德败坏的贪官污吏,而且写出了清末卖官鬻爵、招权纳贿的官场运动机制。

2、榜眼: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完备于唐。到了明清,科考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第四级,由天子主持。及第者称进士。其中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3、张东荪:sūn 1886年生,知名政治学者,“中国民主同盟”成员,1949年时是燕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燕京大学取消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4、作金石声: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5、清通:意谓用词造句通顺清洁,这是语法的范围。

6、气盛言宜: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

7、朴拙: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出于自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与交流】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轮廓( ) 酒糟( ) 玉箸( ) 油渍( )敷衍( ) 按捺( ) 胡诌( )........张东荪( ) 冗长( ) 选辑( ) 虚泡囊肿( ) 琅琅上口( ) ......2、解释文中重要的词语 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 ..

掷地有声:

何等经济,何等手腕: ...

1

宿豫中学高二备课组《散文选读》 编辑者:殷延丽 时间:2011-11-22

【整体感知】 1、文章开头说:“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通读全文,请你分条列出徐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我受到哪些益处?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本探讨】

1、再读课文,体味作者在回忆徐老师时倾注了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你怎么看待作者所表现的老师的“不雅”

3、本文的写作技巧

【学以致用】

猜一猜他/她是谁?

抓住同学的特征,用100个左右的文字刻画同学,写好后读给同学听一听,看看同学能不能猜出来。

【拓展延伸】

1、叶圣陶说,要写好人物,就要识得人物;苏童说,写人不能忽略作者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结合你的阅读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你认为要写好人物还要注意哪些方面?

2、 推荐阅读:《雅舍小品》

《梁实秋怀人丛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