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d73ba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5

第一单元 一、填空 1、在我们的周围,(田野)、(花园)、(果园)等地方可以找到土 壤。 2、土壤里的小动物有(蚯蚓)、(青蛙)、(蚂蚁)、(屎壳郎)等。 3、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 粒)。 4、人们根据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5、沙粒、粉粒和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土壤是(壤土)。 6、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7、(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8、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9、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10、被称为“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的动物是(蚯蚓)。 1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2、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13、土壤里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小石子)等。 14、山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二、判断 1、蚯蚓、屎壳郎、蚂蚁、蜻蜓都是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 2、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3、在观察土里的小动物时,不要惊吓它们。√ 4、在测量小草根系长度时,要测量每一根的长度,并把长度相加。√ 5、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6、陶器、砖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7、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成沙土和黏土两类。× 8、黏粒含量特别多的土壤是沙土。× 9、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10、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1、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提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就少多了。√ 12、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13、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4、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15、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枯黄。× 16、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助手。√ 17、贫瘠的土壤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18、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9、开山毁林、滥伐树木会破坏土壤、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0、喷洒农药会增加土壤的肥力。× 21、抛撒垃圾会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侵蚀土壤。√ 22、开窑烧砖会占用破坏大量耕地。√ 23、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2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25、在贫瘠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

- 1 -

26、土壤越烧,颜色越深。× 三、简答 1、到田野、花园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挖土壤并且观察土壤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答:①注意安全②准备好铲子、木棍等工具③选择好天气④采集一些土壤⑤提前进行实地考察⑥拟定好路线⑦不要伤害小动物、不要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等。) 2、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答: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有枯死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有动物尸体。) 3、在烧土壤时要注意些什么?(答:要注意安全,不要碰酒精灯和盛土壤的器皿,以防烫伤等。) 4、如何做一个肥料袋?(答:①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②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③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 5、人类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应该怎样做才对?(答:会破坏土壤,我们应该不开窑烧砖、少喷洒农药、不开山毁林、不抛撒垃圾等。) 6、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答:植树造林、不乱砍伐树木、不过度放牧、保护土壤里的小动物、做环保宣传。) 7、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答:因为蚯蚓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 四、实验 1、研究土壤的成分。 (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答:纸巾湿了。)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土壤里有水。)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答:土块中有气泡冒出。)过一会儿,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答:土块疏松坍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土壤里有空气。) (3)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搅拌以后,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答:水变浑浊了。)静止一段时间后,你又会看到什么现象?(答:土壤沉在杯底,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在下,那是沙;小颗粒在上,那是黏土。)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土壤里不沙和黏土。) (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你发现了什么?(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将相同的沙土、黏土和壤土放在下面相同装置的杯子里,同时倒入相同的水。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答:沙土渗下的水最多,黏土渗下的水最少。)这个实验说明什么?(沙土的渗水性最强,黏土的渗水性最弱,壤土的渗水性适中。) 3、用多种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用放大镜看,沙土和黏土有什么不同?(答:沙土沙粒多,黏土黏粒多。) (2)用手捻一捻,沙土和黏土有什么不同?(答:沙土硬而滑,黏土比较软。) (3)和点水握一握,沙土和黏土有什么不同?(答:沙土握不成团,黏土能握成团。) 4、认识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1)在一个透明的容器里放入2-3种不同颜色、不同湿度的土,你可以观察到蚯蚓是如何移动土壤的。 (2)在土面上放一层树叶或青菜,看蚯蚓如何把它们拖进土里。 (3)做好的蚯蚓窝要用深色布盖起来。 (4)几天后,观察蚯蚓在土壤里的情形和土壤的变化。 通过观察有什么发现?(蚯蚓能生产腐殖质,能松土。)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蚯蚓的行为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 2 -

5、一个盘子里是土壤,一个盘子里是长着草的植被,往土壤和长着草的植被上洒水。 这个实验的相同条件是:(盘子一样大,洒的水一样多,土壤和植被的大小一样大等。) 这个实验的不同条件是:(一个是土壤,一个是长着草的植被。) 有什么现象?(有土壤的盘子里水流出的多,土壤也会跟着流出。有草的植被流出的水少。)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植物能保持水土,使水土不容易流失。) 通过这个实验,想一想,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大大降低,水土流失,影响人类的生存。) 第二单元 一、填空 1、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3、小苗生长的共同之处是: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向下),小苗(向上)。 4、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根毛,这样的根我们在科学上叫它(直根)。 5、像葱这样,在茎的下面长出的根有许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我们在科学上叫(须根)。 6、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 7、植物茎的作用是(运输水分和养料)、(支持枝杆)。 8、叶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9、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10、花的构造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 11、(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12、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 ,这一过程叫做(传粉)。 13、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 14、一株完整的开化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二、判断 1、果实内部不一定都有种子。× 2、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光线。× 3、蒲公英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4、每种果实都有它独特的传播种子的方式。√ 5、无籽西瓜内部没有种子,所以它不是果实。× 6、香蕉内部没有种子,香蕉不是果实。× 7、植物体越高大,它的根就扎的越深,分布越广。√ 8、胡萝卜的根是须根。× 9、大多数植物都有茎。√ 10、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体。√ 11、爬山虎的茎属于攀缘茎。√ 12、牵牛花的茎属于缠绕茎。√ 13、西瓜的茎属于匍匐茎。√ 14、杨树的茎属于直立茎。√ 15、植物传粉后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16、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 17、对不同的植物都可以采用相同的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18、蜜蜂和蝴蝶是常见的传粉昆虫。√

- 3 -

19、虫媒花一般有鲜艳的花冠、芳香的气味或甜美的花蜜。√ 20、风媒花一般都很小,花瓣退化或没有花瓣,也没有花香和花蜜,花粉多而轻。√ 21、所有植物雄蕊和雌蕊的数目都一样。× 22、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3、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 24、有些植物的种子是可口的食物,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25、小麦、马铃薯、桔子和葱都是果实。× 26、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27、植物茎的作用是运输水分和养料。√ 28、树叶都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 三、画图 1、把你观察到的种子内部的构造画在下面。 2、标出下面叶子的叶片、叶柄和叶脉。 3、花的图。 四、连线 1、种子的传播。 椰子――靠水力传播种子 蒲公英――靠风力传播种子 浆果――靠动物传播种子 凤仙花――借自身的弹力传播种子 挪威枫――靠风力传播种子 剌果――靠动物传播种子 2、花各部分的功能。 萼片――保护未开的花 花瓣――吸引昆虫 雄蕊――制造花粉 雌蕊――接受花粉 五、实验 1、探究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1)在4只瓶里各放入两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将1号瓶盖拧紧。 (2)分别在2、3号瓶内洒一点水,而将4号瓶内的种子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 (3)将1、3、4号瓶放到碗柜里,将2号瓶放到冰箱里。 (4)过五六天后,1号、2号、3号、4号瓶中的种子分别有什么变化?(答:1号瓶的种子没有水,不能发芽;2号瓶的种子温度低,不能发芽;4号瓶的种子被水浸泡,没有空气,不能发芽;只有3号瓶的种子发芽了。) (5)通过实验,你可以得了什么结论?(答:种子萌发的条件是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2、(1)选几颗种子浸泡在水中几小时,向瓶内倒水并使水位高度保持在1厘米左右,将纱布弄湿,贴在瓶壁。 (2)将种子按不同位置摆放在纱布和瓶壁之间,一颗正放,一颗倒放,一颗横放。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 (3)几天以后,种子的根和芽都长出来了,瓶中的小苗生长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种子萌发后会长出根和芽,而且根朝下,芽朝上。)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芽朝上。) 3、茎的作用。取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1)茎和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答:茎和叶脉会逐渐变红。)(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茎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4、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 (1)给一盆植物浇足水后,选取两根大小差不多的枝条。(2)将其中的一根枝条的叶全部摘除。(3)给两根枝条同时罩上塑料袋并扎紧。 几个小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答: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有小水珠,摘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没有小水珠。)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靠叶片散失的。)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