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家具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db49efd1f34693daef3e7e

一、介绍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家居发展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的大变革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大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天文、历法、医学和建筑等科学技术有了较大进步。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王室衰败、诸侯兼并,奴隶社会日趋崩溃,向封建社会过渡与转变。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生产关系的转变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战国时期,手工业很发达,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冶铁业、工艺品制作,如光洁精致的漆器。铁器工具的产生、髹漆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技术高超的名工巧匠的不断出现,使得家具在制作水平和使用要求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

二、秦汉时期家具

秦汉时期除床榻之外,生活中多用的还有几和案,在桌椅产生之前,几和案在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几在春秋战国时只是人们背后凭依之物,但到了汉代,由于高型床的广泛应用,人们活动大都在床上,所以出现了床前设几,榻侧设几的情形。

几在当时还是等级制度的象征:天子用玉几,冬则加盖绨锦;公侯皆用木竹为几,冬则加盖毛毡。

案,在汉代作用相当之大,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以案为饮食用桌,而议事办公亦以案来放公文、竹简。汉代的案,其尺寸有长短之分,形状有方圆之别,而且要髹漆彩绘,有时还要雕刻与髹漆相结合。

到了汉代,几的作用开始多样化。有时起到与案相同的功能。由单纯供凭倚背后之用向榻前移动,由狭长的形式向低矮演变,有逐步向案靠拢与案趋于统一。用途兼备的倾向。“古人席地而坐,疾者凭几,食后观书皆用几案”。

三、隋唐五代家具

唐末至五代是中国家具形式改革的过渡时期,人们的起居形式仍然是席地跪坐,伸足平作,侧身斜坐、盘足迭坐和垂足而坐同时共存,但垂足而坐的方式由上层阶级开始逐渐普及全国。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存的局面,一直到两宋才完全改变了商、周以来的跪坐习惯及其相关的家具,从而建立起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及相应的高型家具。

唐代家具在造型上独树一帜,大都是宽大厚重,显得浑圆丰满,具有博大的气势,稳定的感觉,在家具形态上崇尚富丽华贵。唐代,在家具形态上崇尚富丽华贵。唐代漆工艺品类繁多。技艺高超,并有许多新的造型和革新。

五代家具风格变唐家具之厚重为轻简、变浑圆为秀直,虽然尚未完善、尚未形成成熟的时代风格,但显著的表现出家具体态的秀丽及装饰的简化。五代家具是唐代家具的改进与发展,是宋代家具简练质朴的前奏。

四、元代家具历史背景、新形势、新结构

元代家具多沿袭宋代传统,但有新的发展,结构更趋合理,为明清家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代家具在形式和结构上都出现了与前代不同的特点。在山西水裕口古墓壁画中有一个抽屉桌。抽屉桌反映出蒙古人敦实的风貌,抽屉位于桌的上部,占总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容积大,体量感强。三弯腿,有花牙托角,桌脚带有托尼,抽屉上面饰以花饰,桌面上摆着提梁壶和碗。

元代家具出现的新结构是罗锅杖,是指中部高、两头低的一种杖子。霸王杖是安在腿足内侧,与家具底部连接的一种斜杖。“霸王”是形容这种杖坚实有力,既能承重,又能加强形体的牢固。这两种杖子摆脱了直杖的基本形式,着意于装饰作用,使其结构功能和装饰美

1

化兼顾。

到了元代,屏风在使用上发生了变化。宋时都是将屏风置于室内,屏前常设床榻或桌案。自元以来,屏风除了在室内陈设以外,又发展为移到庭院里使用。这种布置手法,可以说是从元代开始,此后一直被人们采用并延续到明清代。

五、五代专门书籍的出现

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使人们在生产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一大批专门的书籍。 1.《鲁班经》

著名梓匠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建筑与家具的大师。传说他发明了锯子。这一发明给木材的加工、使用带来了巨大变革。鲁班一生的伟大实践,在明代由午荣编辑成《鲁班经》,其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丰硕的文化遗产。已被不少国家翻译出版。 《鲁班经》由建筑与家具两部分内容组成,它是一部建筑的营造法和对家具制造的经验总结。

《鲁班经》对家具的分类:如椅凳类、桌案类、橱柜类、台架类、屏座类等。每一类又有详尽的分述,仅床榻类就有大床、禅床、凉床、藤床之分。桌案类则有桌、一字桌、案桌、圆桌、琴桌、棋桌、方桌之别,衣架与面架也有雕花和素花之不同。

在选材、卯榫结构、家具尺寸等方面。如衣柜高五尺五分,深一尺六寸五分,阔四尺四寸。杌子一尺二寸长,九寸阔一尺六寸高。 此外,《鲁班经》记载的花饰线脚有棋盘线、剑眷线等,并在家具上应用了琴脚、车脚、大豹脚和奖脚。雕刻则有云头、端草、莲花、虎介如意、花头和三蚌等。

《鲁班经》一书的问世,对明代家具的发展和风格的形式起到了推动作用。

六、明式家具的线脚

明式家具造型大多数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的方法,造型式样不但具有直线的稳健、挺拔,而且还有曲线的流畅、活泼、典雅的韵味,是家具造型收放有度,刚柔并济,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

明式家具的造型,除简练质朴、比例匀称外,家具的线脚也是丰富多彩的,明式家具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在造型中充分应用多种多样的线脚来体现其完美。如搭脑,由多种自由曲线组成的,显得雄劲生动;扶手矮老的曲线也是流畅自如。长短宽窄富有变化;腿的曲线也是丰富多彩的,明式家具一般圆腿居多,但腿的上下粗细变化自然,流畅秀丽。有的采用坐板以上的后腿用圆形,坐板以下用外圆内方形,显得线角变化多样。家具造型足部的式样是很重要的。明式家具足部形状的变化,有的根据腿的形状或圆或方,上下一致地延续下来;有的则是腿部用材的技巧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样式,如腿步上端需留出榫头,与攒边的格角部分交接,使顶部收进,而腿部突出,随之,这条曲线产生了向里勾与向外翻的式样。前者称为里翻马蹄,外形稳重大方,美妙雅致;后者称为外翻马蹄,显得活剥轻快。

七、清代的镶嵌

镶嵌

镶嵌到清代已近顶峰,技艺精湛,用材广泛,多达十几种之多,除石、玉、竹、螺钿嵌是继承明代原有形式之外,清代又进一步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骨木、珐琅和瓷嵌等。

清代家具大理石嵌应用之多,范围之广也构成了清代家具装饰的特点之一。其镶嵌于较大面积的桌面,椅凳面,几面和椅背心面等,与螺钿镶嵌形成了极端的对比。

1. 螺钿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到了清代,由于清代富丽堂皇的家具风格所决定,

促进了螺钿家具的发展,促进了螺钿家具的发展,并成为螺钿家具鼎盛、丰产时代。 1) 螺钿又称螺填,其实质是采用螺蚌之贝壳,雕切研磨成规则的小块按顶定图案拼凑起来,

漆贴,镶嵌于器物之上。

2) 螺钿分硬螺钿与软螺钿,一般漆器上宜嵌软螺钿,在家具上嵌硬螺钿。由于螺蚌切片较

2

厚,“蚌深”也较深,这就要求在家具的硬质木材上雕凿较深的窝,镶嵌贝壳脱落后还有残漆尚在。

3) 螺钿的色彩有白色和五色之分,加之贝壳不同截面,更显的斑驳奇丽,正如《髹饰录》

描述的“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别增几分华丽。 2. 百宝嵌,在明代有了新发展。《履园丛话》记载了百宝嵌之法:“以金银、宝石、珍珠、

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绿松、螺钿、象牙、蜜腊、沈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数目、楼台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则屏风、桌椅、书架,小则毛笔、茶具、砚匣,玉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观也”。 《金玉琐碎》一书中也记载说:“以漆制屏、柜、几、案,纯用八宝镶嵌,人物花鸟,亦颇精致。”清代百宝嵌,运用广泛,技艺之精湛,可谓精妙绝伦。

3. 骨嵌用于家具上是清代的创举。骨嵌的鼎盛时期是乾隆中叶,当时宁波骨嵌,扬州螺钿

嵌,广州象牙嵌,温州彩石嵌驰名全国。

骨嵌脱胎于木雕、木嵌,取材与牛骨,与众不同,保持多孔、多枝、多节、块小而带棱角的特点,既易于胶合,有防止脱落。多嵌于红木等贵重木材,因其木材间硬细密,嵌以骨嵌更显出古拙、纯朴。

八、清代家具的制作技术

清代乾隆以后,家具的制作和设计已形成了以广州、苏州、北京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局面。“广做”以用料大方,中西合璧为特点;“苏做”以用料节俭、颇具明式遗韵为特点;“京做”以生产具有宫廷特点的家具为主。

清式家具的雕刻以“广做”家具最为突出,表现厚重、繁琐。雕刻图案一般较深,有时还兼有镂雕。广式家具的又一特点是采用西洋纹饰较多。其次是镶嵌,多以象牙、螺钿、景泰兰为主。

苏式家具在用料方面和广式家具风格截然不同,苏式家具以俊秀著称,用料较广式家具要少。原因是木材来源少,工匠为省木料还时常在暗处掺假,以其杂木代替。有的以硬木做成框架,用杂木镶心,在髹饰面心。苏式家具内部大多糊布罩漆,目的在于防止穿带及板面受潮变形,同时也有遮丑作用。苏式家具中雕刻艺术也大多小块堆嵌,素板大面积雕刻极为少见。

京式家具一般以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家具为主。该处设有专门的木作,木作大都由从广东招募来的优秀木匠充任,所制木器较多体现了广式风格,但京式家具较广式用料小。在造办处普通木作中,多是由江南选招的木匠,做工趋向苏式。京式的雕刻艺术也与广式稍有不同,一般较广式略浅,装饰花纹从古代铜器上吸取素材,如夔纹、螭纹、饕餮纹,显示出古色古香,雄厚威严。

九、古埃及家具的风格特点和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古埃及家具的造型遵循严格的对称原则,华贵中显威仪,拘谨中有动感,充分体现了使用者权势的大小和其社会地位的高低。

强调家具的装饰性超过了实用性。常用金银、珠宝、象牙、乌木作为装饰材料,进行镶嵌和雕刻。特别是宫廷家具,常施以金箔装饰,即先把灰泥涂在丝柏之类木器的表面,在涂以有粘着性的兽油或树脂,然后再贴上金箔。古埃及家具的木工技术以达到一定水平,能够加工较完善的裁口榫接合和精致的雕刻,并运用涂料进行绘饰。 代表作品:

1. 黄金扶手椅和黄金床 2. 图坦阿蒙椅

3. 桌类和贮存类:芦苇床、木制棋桌、贮存柜、抽屉柜。

3

十、古希腊家具的风格特点和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古代希腊家具的魅力在于其造型适合人类生活的要求,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美的统一,体现出自由、活泼的气质,立足于实用而不过分追求装饰,具有比例适宜、线条简洁流畅、造型轻巧的特点,给人以优美、舒适之感。椅子、凳子、躺椅、桌子和箱子就是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家具。 代表作品:

1、克里斯莫斯椅2、克里奈躺椅 3、地夫罗斯凳4、基博托斯箱 克里斯莫斯椅:

克里斯莫斯椅为最原始的妇人用椅,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的聪明才智。

这种椅子由适合人体背部曲线的靠背和向外弯曲的洋刀状椅腿构成,坐面用皮条编织而成,上面放置丝绸坐垫,其表面几乎看不到其他附加的装饰。这种椅子线条极其优美,且轻巧方便,从力学角度来讲也很科学的,它与早期的希腊家具及古埃及家具的僵直线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十一、巴洛克家具

在文艺复兴时期,家具风格都为建筑风格的缩形,尽管文艺复兴已经以“人性”主张作为艺术设计的原则,但真正为了生活功能需要而作为设计原则的应首推巴洛克风格。巴洛克家具摒弃了对建筑装饰的直接模仿,舍弃了将家具表面分割成许多小框架的方法以及复杂、华丽的表面装饰,而是将富有表现力的细部相对集中,简化不必要的部分而改成重点区分,加强整体装饰的和谐效果,彻底摆脱了家具设计一向从属于建筑设计的局面,这是家具设计上的一次飞跃。

巴洛克风格以浪漫主义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运用多变的曲面及线型,追求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是理智的,从而严肃端正的表面上强调静止高雅;而巴洛克艺术风格则是浪漫的,以秀丽委婉的造型表现出运动中的抒情趣味。

巴洛克家具在表现装饰上除了精致的雕刻外,金箔贴面,描金填彩涂漆以及细腻的薄木拼花装饰亦很盛行,已达到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17世纪中期,从中国和日本传入了大漆涂饰、雕漆,以及贝雕镶嵌艺术,使得家具表面装饰显得豪华,以渲染其富丽堂皇。

十二、勒·布朗其人及其设计手法

勒·布朗是法国皇家绘画雕塑学院的创始人,路易十四艺术风格的奠基人,皇家首席宫廷画师。他确定了一整套艺术观点、方法和严密的教学体系,其中有些部分迄今仍为世界各国美术院校所采用。例如先画石膏像,然后再进行人体写生等。 他常年陪伴着路易十四世住在枫丹白露宫,因此他的作品所反映的必然是宫廷贵族们的生活及爱好。凡尔赛宫所有房间的室内、家具及壁挂设计,基本都是在勒·布朗指导下进行的,这对于形成法国的巴洛克风格,体现法国国王的权威和气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勒·布朗在凡尔赛宫的室内设计上,很好地将意大利宫殿的室内设计风格综合统一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法国特点的风格。镜廊里利用了大量意大利巴洛克装饰手法,使人感到变化无穷,金碧辉煌。

在室内设计上摒弃了文艺复兴时代那种限定空间的手法,以无限度地运用空间手法形成了连续的效果。墙面采取壁柱、檐条、粉饰涂金和绘画等装饰形式。各大厅的全貌体现了豪华又统一的法国巴洛克艺术风格。

十三、洛可可时期英国人齐宾泰尔式风格

齐宾泰尔是英国家具最有成就的家具师,也是第一个以设计师的名字而命名家具风格的家具师。从而打破了历来以君主而命名家具的习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