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重庆市江津区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重庆市江津区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ec8c13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d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两杯液体中,一杯是水,一杯是酒精,小明想利用选项图中的几组器材来区别哪一杯中盛的是水哪一杯中盛的是酒精,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2.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16cm,此时在光屏上恰能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大于20cm 3.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是每条光线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③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④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不是实际光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物镜甲比物镜乙视野暗 C.若不改变目镜,则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短

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

5.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6.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

7.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不要喧哗,是要求同学们说话时响度小些 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闻其声识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的速度较大

8.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淞的出现

9.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杯壁上残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用电吹风吹干,测出干燥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⑤①②③⑥

10.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是在水中的蓝天白云间游动,有时又只能看到大雁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

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二者产生原理相同 B.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二者产生原理相同

C.前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后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D.前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 二、填空题

11.截至2018年3月31日,上海轨交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73×10km,合_____m,一节地铁车厢的质量是5 031 kg,合_____t,乘坐上海地铁,平均每一站大概花费3 min,合_____s。

12.某人在眼镜店所配的眼镜是+200度,它是____眼镜片(选填“近视”或“远视”).站在山下用相机拍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是____.

13.夏日,当一束阳光垂直射到地面时,入射角为________度,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与________(选填“树叶缝隙”或“太阳”)的形状相同。

14.写出下列各现象所属物态变化的名称:

(1)严冬在野外行走的人眉毛胡子上结白霜。_____。 (2)冰块放入西瓜汁中后消失不见了。_____。

15.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2

16.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运动较快的是______车。甲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米/秒。乙车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米。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7.8米,甲、乙的运动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三、计算题

17.容器中装有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其体积为1000cm3经过一段时间,由于水的蒸发,容器中只剩下500cm3的盐水,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试求: (1)蒸发掉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2)剩余的盐水的密度是多少?

18.一根木头重为1600N,体积为0.2m,漂浮在水面上,g取10N/kg.求: (1)木头的质量; (2)木头的密度; (3)木头受到的浮力. 四、实验题

19.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_____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_____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____。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

(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_____g。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_____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_____g/cm。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3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形成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实验发现,通过凸透镜既可成实像也可成虚像,从物体相对凸透镜的位置来看,凸透镜的_____(选填“光心”,“焦点”或“二焦距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保

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21.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1)若将入射光线EO在纸板平面内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反射光线OF将会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选填“顺”或“逆”).当光线EO与平面镜夹角为30时,则反射角为_______°;

(2)若将NO右侧纸板绕NO向后折,使左右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我们在右侧纸板上没有看到反射光,此时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存在。 22.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o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用水浴法对冰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由图象乙可知:冰属于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 23.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间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我们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若把一手机放在真空中,如图所示,再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可以看见罩内手机显示灯闪烁,但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是因为_____。

24.如图所示是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曝光时间间隔 为 0.02s,木块从 1 位置到 3 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___ cm,木块从 1 位置到 4 位置运动的 速度为___________ m/s.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