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正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正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f09ee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96

面部分长5cm。测温管用一端封闭的直径25cm薄壁钢管做成,封闭要密实,不得渗漏水。测温管焊在底板钢筋上,管口用保温材料塞住,测温时将温度仪探头插入测温管中,并立即加以覆盖,以免受外界气温影响,温度仪探头在管中至少停留5min,迅速记下温度值,测温后将测温孔用保温材料原样覆盖好。底板测温结束后用水泥砂浆灌注测温孔。

测温管埋深表

底板厚度 (mm) 1500 短管 150 测温管埋深(mm) 中管 700 长管 1400 测温仪要求测温误差不大于℃。用测温仪测出以下数据: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面层(即覆盖层下部)的温度、混凝土分别位于三个不同高度的温度。由于混凝土入模后前期水化热趋于上升,后期呈下降趋势,混凝土浇筑后4天内,每2小时测一次温;5~14天每4小时测一次温。指导混凝土保湿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控制在25oC以内。

当各温差达到20℃时应预警,22℃时应报警,以采取增加覆盖保温层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测温工作由混凝土测温员负责。测温天数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且不少于20天。

测温采用精度高的测温仪,误差不大于℃。用测温仪测出以下数据: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面层(即覆盖层下部)的温度、混凝土分别位于三个不同高度的温度。由于混凝土入模后前期水化热趋于上升,后期呈下降趋势,混凝土入模4天内,每2小时测一次温;5天后每4小时测一次温。测温时应同时测出孔内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大气温度,认真填写测温记录。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控制在25oC以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以采取特殊处理措施。混凝土的测温工作由混凝土测温员负责。测温天数应根据测温情况确定,待混凝土内部温度趋于稳定以及内外温差稳定时方可停止测温。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初凝前应采用2m长刮尺抹压两遍,初凝后、终凝前应再抹压一遍,以防止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等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加水。

加强混凝土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混凝土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试块留置

试块的留置每500m3取样一次。抗渗混凝土同部位、同配合比取样不少于两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28天、一组60天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依据现场需求留置,组数一般不小于二组,实体检测试块按同强度、同工程部位不少于10组留置。同条件(实体)养护试块应放置于底板结构附近,将试块放于钢筋笼中防止被意外破坏。 试块留置满足见证和实体检测要求。

混凝土评定以R60天标养试块强度为指标,执行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6、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且应留置混凝土抗渗强度试块,抗渗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取样应不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严重缺陷的划分依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后浇带设置:后浇带设置应依据施工图纸及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后浇带接茬部位混凝土按施工缝要求进行处理。

一般项目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且应根据现场实际测温情况确定。当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时,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混凝土掺用矿物掺合料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及有关规定,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进场复验报告。

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及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混凝土拌制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能应满足设计配合比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一般缺陷的划分依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应留置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及检验方法参见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附录D的规定。 其它要求

应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不大于25℃,内部温差不大于20℃。

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超过35℃。混凝土应缓慢降温,降温速度应控制在1~3℃/d。 大体积混凝土拆除保温时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应大于20℃。当超过20℃时应继续采取覆盖措施。

已浇筑混凝土表面泌水应及时清理。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结构表面裂缝宽度不应大于,且不得贯通。

7、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成品保护

加强工序施工“三检制”和验收会签制。混凝土施工前,技术负责人在施工班组完成自检、交接检基础上,组织专业工长和质检员认真对钢筋、模板分项工序进行复查,填写隐、预检单,工程报验单,并经专业会签后再向监理工程师申请报验;必须严格执行报验程序,在手续不全或未经报验的情况下,不允许进行混凝土浇筑。

建立混凝土开盘前组织措施检查制度,实施开盘组织检查,召开开盘动员会。 建立健全混凝土的开盘鉴定制度和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制度。每次混凝土浇筑前均应由混凝土工长填写混凝土浇灌申请联系单,注明浇筑部位、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数量及其它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进场后,由工长、技术员、试验员和质检员等共同进行混凝土的开盘鉴定,核实混凝土的配比及混凝土原材的合格证。每次混凝土浇筑时,预拌混凝土厂家均应在第一辆罐车进场时提供齐全的预拌混凝土质量保证资料。如发现缺少或不交圈的,不准进行浇筑。派专人到混凝土搅拌站对出站混凝土质量进行签认。 制定质量奖罚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实行现场的挂牌制,每层混凝土拆完模板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质检员对该层混凝土进行检查和考评,依质量优劣情况进行奖罚。 坚持质量例会,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工长及外包队操作班组等参加,共同分析混凝土质量情况,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落实。 质检员、试验员应对进场的每车预拌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的测定,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若发现不符和要求的,坚决退场。回场的罐车应检查罐内存水,防止积水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施工中应全面考虑由于混凝土罐车运输过程中出现堵车、混凝土泵送高度、施工气温以及泵送时间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坍落度的降低,并及时进行配合比的调整。

当混凝土泵送时环境温度大于25℃,输送管宜用湿麻袋或草袋包裹、覆盖进行隔热,并经常喷洒冷水降温;浇筑前模板应浇水湿润,避免因吸水影响混凝土质量。 夜间施工必须保证足够的照明度,配备齐碘钨灯和手电筒。

由于泵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对模板的侧压力较大,因此模板需加固。浇筑要分层进行,并派专人看模,防止跑模。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相关规定取样、制作试块、养护、试验。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罐、入模温度,要做好测温记录。

浇筑混凝土时,作业面要搭设架子以架设泵管,避免压弯或移动钢筋。操作面设马道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