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读后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读后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504d37927284b73f2425037

确定目标是对校本课程的价值判断活动。主要包括对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实施过程评价,以及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 ⑶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教师应明确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没有广泛的课程资源,再美好的课程设想无异于空中楼阁。对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必须深入理解,因为它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和条件性资源,也可分为校内、校外两类资源,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积极吸收和利用校外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资源广泛地被交流与共享。对课程资源在坚持优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的基础,用教育哲学、教学、学习理论进行筛选。另外,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还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和科学的方法。

⑷ 坚持校本课程的校本原则

不同地区学校自然也有不同,同一地区由于条件、生源等情况差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教学管理思想、方法、系统等的不同,学校之间差距比较大。因此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面对的情景分析,对学生的需要评估,确定目标,选用、改编或新编适合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的课程,突出本校的特色为本校所用。

三、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困难与局限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他们习以为

常的职业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以下困难与局限: ㈠知识技能限制

教师很少有机会与外界交流,了解和掌握信息较少,这种限制不利于同伴交流也无益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有限的课程培训和开发培训,无法弥补课程开发素养的缺乏,知识和技能限制了课程开发。 ㈡工作负担和时间限制

工作负担重、时间有限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非常现实的困难。由于不是份内之事,课程开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成为许多教师不愿参与课程开发的原因。

㈢教师职业特点可能使改革和合作存在困难

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独立解决问题,并且习以为常。改革和合作要求教师打破生活方式教师往往很不愿意,未必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

㈣并非所有教师都愿意参与课程开发

由于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性质,很多教师缺乏关注和积极性,即使愿意参与者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又由于国家、地方课程的影响太大,开发出的校本课程迎合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要求,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实践需要。

总之,尽管存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和局限,但是更应看到校本课程产生的巨大作用,能更教师、课程、学校以及学生的学习结果带来以往带不来的好处,校本课程开发更要以校本研究为发展的动力,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际回归是当前教学研究发展

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