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2年高考文综海南卷历史含答案(解析版),推荐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完整word版)2012年高考文综海南卷历史含答案(解析版),推荐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546d80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e

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6分)

【考点】清末“新政”

【解析】第(1),依据“无国会之 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概括分析政治主张;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分析时代背景。第(2)问,本问需从政治和思想两个方面分析立宪派的反封建积极作用。 【答案】

(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建立国会和责任制政府。(2分) 背景: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立宪派与革命党论战。(4分) (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6分)

31.(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7分)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第(1)问,从材料的引文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相关重大历史事物,并日本自身及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来分析归纳。第(2)问,依据“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来分析。 【答案】

(1)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发布;美国在广 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力量大反攻;日本已无力抵抗。(5分)

(2)回避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事实;美化战争目的;掩盖侵略本质,推卸战争责任;没有写明“无条件 投降”;将投降辩解为挽救人类文明;不利于反思战争罪责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满分)(7分)

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与南宋之间的和议,击溃宋淮河一线守军,直赴长江北岸的西采石。中书舍人虞允文奉宋高宗之命前往东采石犒劳长江南岸的宋军。“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宋军溃散之余,新的指挥系统尚未成立,军无斗志,部队“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虞允文“立招诸将,勉以忠义”,部署防御。有人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虞允文表示:“危及社稷,吾将安避!”在其感召下,“士殊死战”,最终连败金军,挫败其渡江南下的企图,虞允文随后拜访养病的两淮宋军统帅刘铸,刘铸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于一儒生,我辈愧死矣。”诸路宋军继续出击,宋金重新走向和谈。

——据《宋史·虞允文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采石之战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简评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的作为。(6分)

【解析】第(1)问,关键信息:“最终连败金军,挫败其渡江南下的企图”、“宋金重新走向和谈”。运用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虞允文 “立招诸将,勉以忠义”,部署防御。有人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 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虞允文表示:

“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答案】

(1)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激发了南宋军民抗金斗志;阻止了金军的南下,有助于江南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6分)

(2)面对危局,指挥得当,以少胜多;勇于担当,敢于突破体制束缚,不计较个人得失。(6分)

33.(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博学的商族后裔孔子,坚信“周因于殷礼”,却因商代“文献不足征”,周代“郁郁乎文”、而“从周”。历代儒者言必称三代,但面对《史记》《尚书》中保存的不到五千字的商代历史记录,语焉不详。

从19世纪末开始,学者认识到一些药用“龙骨”上的刻划是商代文字遗存,称这些刻在龟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为“契文”、“殷契”、“卜辞”,从而引发了搜求与研究热潮。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片,考订商代先公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体揭示出殷商的制度变迁。20世纪20年代,“甲骨文”成了定称。随着1928年开始的殷墟遗址科学发掘,出土了15万片以上的甲骨,编辑出版了《甲骨文合集》。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从甲骨文五千多个单字中释读出一千余个。学者们发现,甲骨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的汉字造字六法,在甲骨文中已体现得相当充分;诸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等句子表现的语法结构,与后世古文几无不同。“甲骨学”已聚集起众多学者,对甲骨文丰富内容的研究,使我们对于殷商的了解远比孔子更为清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发现甲骨文的意义。(8分) (2)根据材料,指出“甲骨学”的内涵。(4分)

【解析】第(1)问,依据:“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片,考订商代先公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体揭示出殷商的制度变迁”、“使我们对于殷商的了解远比孔子更为清晰”分析。第(2)问,从文字学与历史学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1)证实了《史记》等文献有关商代的记录;丰富了有关商代的历史文献;将有准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大大推前;为研究汉语言文字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

材料。(8分)

(2)整理甲骨文,识读甲骨文,深入探究殷商历史。(4分)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 题号 答案 1 D 2 B 15 B 3 C 16 A 4 D 17 C 5 C 18 A 6 A 19 B 7 D 20 B 8 B 21 A 9 D 22 B 10 C 23 D 11 C 24 A 12 B 25 A 13 C 题号 14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