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格式范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5612ca70b1c59eef9c7b414

参考文献

[1]薄贵利.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2]廖进球.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

[3]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李建.经济制度演进大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李松龄.制度、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7]刘汉屏.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8]刘靖华,李立明,余万里等.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戴维·奥斯本.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20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国内及国际区域合作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1]张俊东.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2]荣跃明.区域整合与经济增长-经济区域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3]沈荣华.行政权力制约机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14]毛传新.区域开发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15]聂方红.主导与博弈-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7.

[16]马伊里.合作困境的组织社会学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7]戚本超等.2007-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8]马斌.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9]李淳,张临生.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专题研讨会综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

报,1989(4):12-16.

[20]吴湘玲.地级市政府机构改革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1998(12):32-40.

[21]高秉雄,田穗生,吴卫生.关于地级市政府机构改革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动

态,1998(12):22-30.

[22]杨宜勇.地方政府机构必须改革[J].中国国情国力,2000(4):22-26. [23]浙江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J].今日浙江,2000(7):4-7.

[24]黄永炎,陈成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探析[J].探索,2001(4):99-106. [25]赵全军,俞雄武.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路径选择[J].宁波经济,2002(1):13-16. [26]李晓玲.政府信用建设途径初探[J].党政干部学刊,2003(12):56-65.

[27]张荣昌.政府制度创新:目标核心动力与路径[J].宁波党校学报,2003(2):13-15. [28]周明生,梁浩.政府制度变迁下的政府制度供给研究[J].社会科学,2003(12):16-20. [29]肖金成.地级市地位论—兼与撤地强县论商榷[J].学术界,2004(2):33-40. [30]葛秋萍.知识经济下的知识市场失灵与政府制度构建[J].软科学,2004(6):78-85. [31]周志忍.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4(7):12-16. [32]许法根.论我国行政改革与政府制度创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1):6-10. [33]唐铁汉.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5(3):8-9. [34]曹堂哲.走向善治:当代中国治理的新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5(2):55-60. [35]夏永祥,王常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及其治理[J].当代科学经,

2006(2):14-20.

[36]魏涛.服务型政府治理理论分析[J].中央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2):25-28. [37]左然.国外中央政府机构设置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6(4):7-10. [38]姚蔚.政府信用评价可操作性制度框架设计[J].经营管理,2006(2):22-29. [39]李砚忠.政府信任的产生与效果及其模型构建[J].学术探讨,2007(1):12-20. [40]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大部委“三定”后的新职能新挑战[J].领导决策信

息,2008(35):2-6.

[41]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中国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和成果(三)地方“大部制”改革的问题

与选择[J].领导决策信息,2008(37):5-8.

[42]刘展超.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年底“送审”[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8(12):22-24. [43]岳世平.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机关事务管理的实践及其启示[J].甘肃理论学

刊,2009(3):11-18.

[44]林德荣.顺德大部制为县政改革探路[J].决策,2009(10):2-4. [45]蔡曦亮.中国大部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J].北京行政学院学

报,2009(3):12-14.

[46]梁绮惠.佛山市“村改居”社区政策的问题与反思—以顺德区伦教街道为例[J].山西财

经大学学报,2009(S2):4-6.

[47]吴晓兰,李晓群,王敬杰.探究当前大部制改革的状况[J].求实,2009(1):22-26. [48]催书青,李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历史回顾及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9(19):4-9. [49]崔玉娈.顺德机构改革对大部制改革的启示[J].党政论坛,2010(2):13-16. [50]彭澎.广东大部制改革:比较与思考[J].探索,2010(2):6-9.

[51]侯睿夫.浅析深圳“大部制”改革的作用及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4):2-4.

[52]王楚,贺林平.广东顺德大部制半年观察:官员称实现软着陆[J].决策探索(上半

月),2010(5):12-16.

[53]路欣.从“顺德模式”看地方大部制改革[J].华章,2010(21):33-36.

[54]唐晓英.论地方政府实行大部制的难点及解决路径[J].理论探讨,2010(1):7-9. [55]李威.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论刊,2010(4):25-28. [56]刘振国.中国社会组织的治理创新—基于地方政府实践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

较,2010(3):7-10.

[57]王名,孙伟林.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1):9-12. [58]胡宝荣.发展中的社会组织:内卷化及其超越[J].甘肃理论学刊,2010(2):20-23. [59]严振书,邵沁妍.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四大着力点[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

报,2010(1):1-3.

[60]严振书.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33-35. [61]侯雷.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行政与法,2010(6):1-7.

[62]钱春风,於超.政府与社会组织间良性互动关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8):24-26.

[63]齐海丽.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基于公民参与角度的考察[J].武汉学

刊,2010(2):12-15.

[64]蓝蔚青.社会组织的创新性研究[J].杭州(我们),2010(4):8-10.

[65]安蓉泉.政府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权责边界和工作方式研究—以杭州的

实践为例[J].杭州(我们),2010(4):35-37.

[66]金国坤.论政府对社会组织管理的机制创新—“民办非企业单位”引发的行政法思考[J].

法学论坛,2010(6):12-15.

[67]魏凌云.中国领导体制改革—1978-2008年五次政府机构改革[J].改革与开

放,2010(8):22-26.

[68]陈森平.浅谈佛山市禅城区大部制改革与实践[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1(1):10-13.

[69]李兴军,李小花.诌议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法、理、情—基于佛山市顺德区大部制改革

模式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10):21-24.

[70]黄东娅,陈川慜.地方大部制改革运行成效跟踪调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经验[J].

公共行政评论,2012(6):14-22.

[71]沈荣华.国外大部制梳理与借鉴[J].中国行政管理,2012(8):46-55.

[72]施雪华.协调难度加大 监督难度加大 协调成本增加 央地矛盾加剧“超级大部”后的管

理难题—“超级大部”内设机构的利益和权能协调[J].人民论坛,2013(3):14-19. [73]卢建红.大部制视阀下的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广东佛山顺德大部制改革引起

的思考[A].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佛山:佛山大学出版社,2011:12-22.

[74]许淑萍.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

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22.

[75]地方机构改革展望[Z].中国劳动保障,1999-6.

[76]佛山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广东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大部制背景下佛山市直机关建设研

究报告[Z].2011.

[77]四川省委办公厅.广东省顺德区:党政合署大部制[Z].四川改革,2010(4):18.

[78]广东省委办公室.广东顺德实施大部制改革41个党政机构精简至16个[Z].共产党

员,2009(9):4-6.

[79]佚名.顺德大部制改革揭幕[Z].政府法制,2009(31):15.

[80]佛山市顺德区委区政府.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粤机编〔2009〕21号)[Z].

2009.

[81]范广垠.大部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风险[EB/OL].山东大学(威海)外网,2012-03-27.

http://jslz.wh.sdu.edu.cn/showProArticle.jsp?paId=453.

[82]赵圆圆.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三十年之回顾与总结[EB/OL].百度文库,2013-5-10.

http://wenku.http://www.china-audit.com//link?url=06qMlsWyahBF3lOME7HRIuJvMmDAQePbmm-ZbgmOjDUx36w-iSWDqnbKU9loYzcJltRahZ9CRx26jpb1YSBjEsg72E-nldQlBrT4VJGD2mK.

[83]Dorman B. Eaton. Civil Service in Great British: a history of abuses and reforms

and their bearing upon American polities [M].New York : Harper & Brothers, 1980. [84]Woodrow Wilson.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 .[J].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984,29(1):84-92.

[85]James ,Buchanan.The Theory of Public Choice [J].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9,19(1):86-99.

[86]Alexander, Gerschenkron.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a

book of essays[C].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