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方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四章 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57755c158f5f61fb73666a1

滤波器的输出信号ec(k)是PID控制器的输入信号,所以只要用ec(k),ec(k-1)、ec(k-2)分别代替PID控制算式中的e(k),e(k-1)、e(k-2),就可以得到前置一阶滞后滤波器的PID控制算式,同样它可分为位置式和增量式。

前置一阶滞后滤波器的位置式PID控制算式为:

?Tu(k)?kp?ec(k)?TI??ec(i)?i?0k?TD?ec(k)?ec(k?1)?? (4-44) T?前置一阶滞后滤波器的增量式PID控制算式为:

?u(k)?a0ec(k)?a1ec(k?1)?a2e(k?2) (4-45)

2、 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

为了避免控制动作过于频繁,消除由此产生的振荡,设计人员可以人为的设计一个灵敏区B,采用带死区的PID控制,控制器结构如图4.21所示。

ec e u 死区环节 PID控制器

图4.21 带死区的PID控制器结构

死区环节的特性为:

?e(k)当e(k)>Bec(k)?? (4-46)

当e(k)?B?0当e(k)>B时,死区环节的输出等于输入,按照标准的PID算法得到控制量u;当e(k)?B时,死区环节的输出为0,同样可以计算出控制量u。

带死区的PID控制实际是一个非线性的PID调节器,死区B的大小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参数,如果B值太大,系统会产生较大的纯滞后,偏差也比较大;如果B值太小,调节动作过于频繁,达不到稳定控制的目的,死区失去了意义。B=0时,就相当于没有死区环节,成为标准的PID控制器。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B值。

3、 基于内模控制的PID算法

内模控制(IMC)是Carica和Morari受模型算法控制和动态矩阵控制的启发,于1982年提出的。由于算法简单,参数整定直观明了,控制性能较好,引起了工业控制界的广泛关注。而常规的PID控制器的鲁棒性较差,当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时,控制参数不能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的控制品质指标恶化,影响系统的控制性能。把内模控制应用于PID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和鲁棒性。

IMC结构如图4.22所示,其中GIMC(S)为内模控制器的传递函数,G(S)为系统的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GM(S)为系统的内部模型的传递函数,y、r为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d为随动干扰信号。

由图4.22可得到系统的闭环响应为:

图4.22 内模控制结构图

Y(S)?G(S)GIMC(S)R(S)?(1?GIMC(S)GM(S))D(S) (4-47)

1?GIMC(S)(G(S)?GM(S))式中R(S)、Y(S)、D(S)分别是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r、输出信号y和随动干扰信号d的拉普拉斯变换像函数。

从闭环响应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如果模型准确,即G(S)=GM(S),而且外界不存在随动干扰信号,则反馈信号应该为0,不仅可以较好地跟踪输入点,而且对消除扰动也非常有利。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应尽量减少生产对象和建模之间不匹配而造成的影响。当模型失配或有干扰存在的时候,闭环系统不一定能获得所期望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甚至有可能不稳定,引入反馈控制器可以简单而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内模控制器由控制器和滤波器两部分组成,它们对系统的作用是独立的。控制器影响系统的响应性能,滤波器影响系统的鲁棒性。采用相消法设计内模控制器的步骤分两步:

(1)稳定控制器的设计

-+

将被控对象G(S)分解为全通部分G(S)和最小相位部分G(S),即

G(s)?G?(S)?G?(S) (4-48)

式中G(S)包含了所有右半平面的零点和纯滞后,并且G(0)=1;G(S)是具有最小相位特征的传递函数,比较稳定且不包含预测项。

稳定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

Q(s)?(2)滤波器的设计

1 (4-49) ?G(s)反馈滤波器为低通滤波器,其传递函数Gf(s)?+

1 (4-50) q(1?as)式中q为G(S)的相对阶次,a为滤波器的时间常数,a增加,响应速度减慢;a减小,响应速度加快。

综合上述过程,可得到内模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GIMC(S)?(G?(S))?1?Gf(s) (4-51)

内模控制器的等效图如图4.23所示,其中C(S)是等效内模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从图4.23可知,等效内模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GIMC(S)(G?(S))?1?Gf(s)? C(S)? (4-52) ??11?GIMC(S)GM(S)1?(G(S))?Gf(s)GM(S)

图4.23 内模控制器等效图

当被控对象是一个一阶滞后环节,其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G(s)?Ke??S (4-53)

1?TS式中K为调节系统总放大倍数,T为惯性时间常数,τ为系统的纯滞后时间。

将式(4-52)中的纯滞后环节e???S用台劳公式逼近:

?S2e??S?e1??1???22S (4-54)

?Se2S1?SK2 (4-55) 所以: GM(S)???1?TS1?S2G?(S)?K, 其相对阶次q=1 (4-56)

1?TS?Gf(s)?1 (4-57) 1?as将式(4-54)、(4-55)、(4-56)代入式(4-51),可得等效内模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2C(S)???aKS(??a?s)2(TS?1)(1??S)(TS?1)(1??2KS(??a)S)

2T???21T??1???2K(??a)??2T??S2T??? (4-58)

S??从式(4-57)可知,等效内模控制器实质是具有内模结构的PID控制器(IMC-PID),而且需要调节的参数只有一个,只要选择合适的a值,就可提高系统的抗扰性能和鲁棒性能。其PID参数为:

2T???k??p2K(??a)?2T???T? ?I2?T??T??D2T???将内模控制原理引入PID控制器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降低参数设计的复杂性,得到明确的解析结果;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要求,与经典PID控制相比,IMC-PID整定方法仅有一个闭环时间常数作为其可调参数,与系统动态品质和鲁棒性的关系比较明确。通过对控制器参数的合理设计,IMC-PID控制能够较好地适应一定范围的模型不确定性,利于提高PID控制器的鲁棒性。

随着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PID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各种改进的PID算法,以适应工业控制的需要。这些方法对改善系统的调节品质非常有利,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能满足控制要求,这种改进就是可行的。

4.5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在数字PID控制中,参数的整定直接决定了系统的调节品质,需要整定的参数有采样周期T、比例系数kp、积分时间常数TI、微分时间常数TD等。这些参数可以按照模拟调节器中参数的整定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来设计。在对参数进行整定时,首先必须确定控制器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比例控制器(P)、比例积分控制器(PI)、比例微分控制器(P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等结构形式。其次还要确定整定方法。PID参数的整定可以采用计算法和经验法。计算法要求精确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温度漂移、非线性误差、工业干扰等各方面的原因,被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