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十一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北师大版十一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5b269a0284ac850ad024273

一夜的工作

【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能正确读写词语:蒙眬、咨询、浏览、一小碟。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和简朴生活的崇高品质。 2、领悟课文选用生活小事、以平实文字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周总理工件、生活的资料。 2、搜集周总理照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周总理照片)同学们,照片中这位刚毅消瘦、和蔼可亲的老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深深怀念着的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他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么,他每天是怎样工作的呢?诗人何其芳同志把自己亲眼看到的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写了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是否能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生词。教师相机指导音、形、义。蒙眬、咨询、浏览、一小碟。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几段学习?

指名回答,师生补充。(可分三段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我”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第二段,第2-6自然段,“我”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情景;第三段,第7、8自然段,作者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自悟:什么原因使“我”有机会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2、指名回答,检查自学。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2、生生、师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语句):

(1)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板书:工作劳苦) A、“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到时候叫你。’” 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问我一两句。”

教师相机点拨:找出表现周总理审稿过程中的动词(看、画、想、问)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

C、“喝了一会儿茶??你也回去睡觉吧。’”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下午又要“参加活动”说明了什么? 总理让别人抓紧时间睡觉与自己不停地工作对比,你想到了什么? (2)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板书:生活简朴) A、“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如此而已。”

教师相机点拨:“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极其”能否换成“相当”、“很”?(不能)“如此而已”是什么意思?(仅仅这几样,再没别的东西了)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该句,体会“如此而已”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影视中看到的办公室,说说作者为什么说“室内陈设及其简单”,从而体会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

建筑高大同陈设简单对比说明了什么?身居高位同简单陈设对比,你想到了什么? B、“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教师设疑激趣:有同学认为,上述这句话意思是花生米跟平时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你同意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上文,相机诱导:首先,从“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分量自然也就有所增加;其次,从句子本身来看,若去掉“好像”就是肯定花生米没有增加,如有“好像”,意思是实际上增加了,但看起来好像没有增加似的。

增加了的花生米都可以数得清颗数,说明了什么?(平时没有客人时就更少了)周总理工作十分劳苦同食物简单的对比,你想到了什么?

3、领悟文章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1)自悟。

(2)四人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回答。

(4)师生补充。(运用生活小事或细节、以平实的文字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预习“思考·练习”第4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逐段读课文。(同学评议)

2、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读。

2、作者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当时心情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

3、作者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了些什么?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指名回答。重点词语点拨。

4、(1)作者想高声对全世界说些什么?学生齐声回答。 (2)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生、师生讨论。 5、朗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想开去

1、师生合作读。(引导学生恰当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 2、小组轮读。 3、齐读。

4、自读或同桌互读。

5、我们听了何其芳的倾诉,读了课文,你又想告诉别人什么? 四、拓展交流、强化感受

1、周总理的高尚品质体现在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中,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周总理工作、生活的资料都带来了吗?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向伙伴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教师鼓励)

3、同学们愿意听老师的介绍吗?(出示:“周总理的一天”工作日志和《一夜的工作》插图)

4、同学们,假如你是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或何其芳,听了其他同学搜集的资料,看了上面的工作日志和插图,你想到了什么?又怎么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穷 人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 三、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理解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 \穷人 \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以及穷人的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你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读课文。 三、读后谈话。

听了一遍,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同情谁?你爱谁? 四、理清人物关系:文中有哪些人物? 板书: 桑娜 五个孩子

渔夫 ( 桑娜的丈夫 ) 西蒙寡妇一个孩子 谁是主要人物?

五、自读课文。 六、分段。

1、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 2 、西蒙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 3 、渔夫归来,知道西蒙的情况后,主动提把孩子抱回家。 七、读讲第一段。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第一句)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