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仿真模拟卷【1】(含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创新设计】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仿真模拟卷【1】(含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60487c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1

第四部分 11+2仿真模拟卷

11+2仿真模拟卷(一) (限时: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1~3题。

1.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 )

A.2019年 C.2000年

B.2019年 D.1995年

2.由图可知,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 B.总量呈下降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总量呈增长态势

3.我国于2019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 ②老龄化程度降低 ③死亡率趋于上升 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分别计算出黑龙江省和全国同期的自然增长率。对比可知,1990年相差2.7‰,1995年相差2.6‰,2000年相差3.6‰,2019年相差2.4‰,2019年相差3.6‰,故2019年相差最小。第2题,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故总量呈增长态势。第3题,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出生人口数量将会增多,进而导致出生率回升,老年人口比重下降,公共资源的压力增大,死亡率趋于下降。

答案 1.B 2.D 3.C

近年来,许多国家把构建低碳城市作为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截止到2019年11月,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低碳城市已经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格局。读中国低碳城市分布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低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有差别 B.均位于经济发达的地区 C.所在地区能源矿产十分丰富 D.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大

5.重庆市在建设低碳城市过程中应重点发展的是

( )

A.低碳建筑 C.低碳工业

B.低碳生活 D.低碳交通

解析 第4题,图中规划建设的低碳城市覆盖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珠三角地区的能源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深圳、珠海所在的珠三角地区重化工业不发达;由于各城市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发展条件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故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也有差异。第5题,重庆市碳排放的主体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矿物燃料燃烧,因此发展低碳工业是减少碳排放、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途径之一。 答案 4.A 5.C

近年来,我国三大主要谷类粮食已全部进入净进口时代,使得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风险加大。下图为2019年1~5月中国稻米主要进口国及其所占比重图。据此回答6~7题。

6.在中国的主要稻米进口国中,越南占比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质量最优良 C.总产量最大

B.商品率最高 D.价格优势最明显

7.要降低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风险,我们应该

( )

①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②通过政策手段有效调控 ③发展科技,增加单产 ④减少粮食加工企业的数量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6题,我国在进口粮食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在各主要进口国中,泰国稻米质量最优良。第7题,要降低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风险,就必须通过发展科技提高单产,通过改变政府政策、增加粮食加工企业数量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而提高我国粮食产量。 答案 6.D 7.B

下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中部较高,四周较低 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大

B.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 D.为淹没在海面下的洼地

9.图中E、F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

( )

A.5米 B.15米 C.20米 D.30米

解析 第8题,图中等值线为等深线,数值越大,海拔越低,故该珊瑚礁体中部较高,四周较低,为淹没在海面下的小丘;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程度可知,礁体南部的坡度较小;珊瑚礁主要是由外力(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第9题,由于E地位于礁丘突起处,因此其海拔为-36~-28米,F地海拔为-20米,故两地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8~16米。 答案 8.A 9.B

下图为以O点为中心的等太阳高度图的一部分。a、b为等太阳高度线,OP为经线圈的一部分,P点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Q点的太阳高度为7°。据此回答10~11题。

10.Q点的地理坐标是

( )

A.(68°N,70°W) C.(68°N,110°E)

B.(82°N,110°E) D.(82°N,70°W)

11.若图示半球此日后昼长渐长,则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

A.地中海气候区均处于雨季 B.华北地区农民正忙于播种小麦 C.非洲热带草原的动物向北方迁移 D.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解析 第10题,据图可知,O为太阳直射点;P点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P点太阳高度为0,故可判断P点纬度为75°N,P、Q两地的纬度之差等于其太阳高度之差,故Q点的纬度为82°N。此时Q点的地方时为24时或零时,由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可知Q点经度为70°W。第11题,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N,且北半球昼长渐长,意味着太阳直射点自15°N向北回归线移动,此时为5月中下旬,故选C。 答案 10.D 11.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6分) 12.(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