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697f602763231126edb1161

12.3.1 等腰三角形 教学反思

沈抚新城高湾中学 金希龙

一、教学模式的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高湾中学“分组合作,全面提升”的课堂模式,此教学模式已经运用了4年,第一批运用新模式的毕业生以上高二,经过中考的检验,与原来传统模式相比,我校的重点高中升学率相对稳定。尖子生的综合能力更强,在二中、一中仍然是尖子生.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本节课的基本环节.

课前展示:是想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复习固有知识的基础上,收集并传达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数学名言,今天的课堂展示内容就是我的数学课代表帮我准备的.

课堂上: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展示、学生讲解的形式,尽量实现学生能学会的知识自己学,教师做以适当指导,更多的让学生主宰课堂.

小组评比和加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能有效和持续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推动力.因为我们学校有周冠军、月冠军、年冠军的评比,获胜小组有奖学金和隆重的颁奖仪式,并带他们搞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打真人CS等等.因此课堂上学生对于加扣分尤为看重. 二、 教学策略的反思

1、对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探索。

学生对于性质的探索和发现都是有一定的难度。故在这一环节上,我通过观察实验的数学方法突破此难点。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发现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进而猜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因为学院附中的学生整体素质很高,预习效果很好,因此对于性质2的猜想和归纳比较顺利.

证明性质1的关键在于作辅助线,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启发——折痕就是我们用于证明时要添加的辅助线,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寻找不同做辅助线的方法,通过数学的转化思想证明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对于性质2的证明,是在证明性质1的基础之上由教师引导完成的.将性质2用数学符号表示有一定难度,为了降低难度,我是以填空的形式给出的,从课堂学生的表现来看,我足可以让学生放手尝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方程思想在几何问题中的运用学生

1

接触的比较少.对于例1的处理:在课前展示时,对于三角形外角与三角形内角和已经做了一定铺垫.课上,我采用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并让学生板演讲解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交流的空间和展示的空间,让学生教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方程思想的运用,教师做以适当点拨.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比我预期的更顺利. 3.巩固提高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尤其是“三线合一”的运用,打破学生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就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固有模式,更能突出性质2的作用。在我校试讲时,对于“三线合一”的运用,学生显得比较吃力,而今天学院附中学生的表现确实令我刮目相看,更让我羡慕. 三、 教学效果反思

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在剪纸活动渗透“观察与实验“的数学方法,让学生探索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在例题的讲解中用类比和方程的思想使学生便于能找到解题思路;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上,注重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学法指导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即通过“问题——思考——交流——总结”这种模式,让学生猜想、实践、探索、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四、存在的问题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学生掌握效果较好。但还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确,说明备课时备学生这一环节没有处理好,也说明教师临场调控和应变能力不够.

2.还应该更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相信学生的实力. 3.对于学生的评价,还应该更及时更多样,教学语言规范性有待加强. 也可能还有很多我自己没发现的不足,还请各位同仁多指正。 谢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