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各章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医外科各章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6c590d1240c844769eaeea6

检查:T 38℃,神清,心、肺、腹未见异常。全身皮肤弥漫潮红,糜烂,渗液,脱屑,手足部可见大片表皮剥脱,口唇粘膜潮红肿胀、糜烂;舌绛少苔,脉洪数。 要求:诊断;内外治疗。

11.冯某某,男,12岁。口周、双前臂红斑、水疱3天。5天前因腿痛而自服去痛片,翌日口唇周围及双前臂出现红斑、水疱。以前曾发生同样情况2次,且皮疹逐次增多。

检查:口唇两侧、下颏、前臂远端、双手背可见钱币大红斑皮疹,中心有水疱,境界清楚,呈对称性,口腔黏膜糜烂;舌红苔剥,脉细滑。 要求:诊断;分型;内治法。

12.苗某某,男,15岁。全身反复发生斑疹、瘙痒伴腹痛2年。每年均发病,周身出现红色斑块,瘙痒,每次发作数天或数周不等。

检查:全身散见风团样皮损,以脊背和胸腹部为多,红色,部分皮疹融合成片,局部有抓痕及血痂;舌红、苔白厚,脉弦数。大便常规化验检查见有蛔虫卵。 要求:诊断;辨证论治。

13.李某,女,25岁。全身起风团、瘙痒6天。一周前外出旅行,汗出当风,次日自觉皮肤瘙痒,起大片红斑,越抓越多,数小时后自然消退但迅即又起,时起时落,迁延不断已5天,影响睡眠及工作。

检查:躯干、四肢散在多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部分皮损可见抓痕、血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滑。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内治法。

14.李某,女,42岁。左颈项部、双肘伸侧皮肤肥厚伴瘙痒6个月。近6个月自觉左颈项部瘙痒,渐发展至双肘,皮肤变粗变厚,阵发性瘙痒,夜间尤甚;自觉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苦咽干。

检查:颈项、双肘伸侧等处有片状肥厚角化皮损,边缘不整齐,皮脊皮沟显著,表面干燥伴有抓痕、血痂;舌尖红、苔微黄,脉弦滑。 要求:诊断;辨证论治。

15.彭某某,男,38岁。头部及全身皮疹伴瘙痒6年。6年前于头皮部起皮疹,继则逐渐扩大,并逐步扩散到躯干和四肢,自觉瘙痒,有鳞屑脱落。初始冬重夏轻,后则全年变化不显。

检查:躯干、四肢散见多数红斑、丘疹,尤以背部最多,表面覆盖白色干燥鳞屑,头皮有一鳞屑斑超过前额发际边缘,超过部分皮疹为鲜红斑,多个指甲缘部分变白。舌红、苔薄黄,脉弦细稍数。 要求:诊断;辨证论治。

16.杨某某,男,10岁。红斑、鳞屑2年,全身皮肤潮红3个月。2年前冬季,头皮出现两块皮疹,继而发展至躯干、四肢,并逐渐增多,始终未见消退。3个月前曾在某诊所治疗,服药后很快出现全身皮肤大片潮红,大量脱屑,痒感增剧;又经某医院治疗,潮红面积日见扩大,层层脱屑呈红皮状,大便干。

检查:全身皮损潮红,约占体表90%,上覆银白色片状鳞屑及大量痂皮,剥落后裸露潮红面,以头面、胸背、两腿为重,面部可见少量抓痕;舌质红绛、苔光,脉细滑。

要求:诊断;分型;辨证论治。

17.汤某某,女,18岁。面部红疹2年。2年前额部出现数个红色丘疹,逐渐增多并发展到全面部,经某西医医院治疗,病情改善不显。全身无明显不适。 检查:额部、两颧面、下颏均有较密的丘疹,以颊部为重,周围色红,少许丘疹

上有黑点;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要求:诊断;内外治法。

18.刘某某,男,21岁。颜面皮疹时轻时重3年。3年来颜面部时轻时重,缠绵不休,屡治无效。患者形体偏胖,食欲较旺,面部油腻,二便正常;舌质稍红、苔薄微黄,脉平。

检查:全面部、上胸部、背部可见较密的毛囊性丘疹,面部有较多黑头丘疹,散在脓疱,两面颊部、胸上部有多个囊肿,面部皮脂溢出明显;舌质红,脉弦滑。 要求:诊断;辨证论治。

19.肖某某,女,32岁。面部、耳廓部红斑,日晒后加重1年。1年前面颊部出现红斑,日晒后加重,近1个月右耳廓部亦出现红斑,伴有轻度乏力,曾在某医院诊为盘状红斑狼疮,服用强的松、布洛芬及氯喹等,疗效不显。

检查:双颊、耳廓部可见暗红色斑块,中心萎缩,表面少许附着较紧的鳞屑;舌苔薄白,脉稍细微数。 要求:诊断;辨证论治。

20.马某某,男,37岁。颜面红斑伴发热3年。3年前先于左下颌出现紫红色斑片,微痒。3个月后,于鼻脊右侧又出现二片紫红斑,互相融合成片;又隔3个月后口唇右外方又起小片类似皮损,伴午后低热、神疲乏力。

检查:鼻右侧可见一片境界清楚5cm×2cm大小紫红斑,表面附有鳞屑,剥去鳞屑可见角化栓;上唇右侧及右颌部各有一片0.5cm大小的表面附有鳞屑之萎缩性红斑;舌苔薄,脉弦数。 要求:诊断;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A 4.B 5.C 6.A 7.E 8.A 9.D 10.A 11.D 12.B 13.B 14.A 15.A 16.B 17.D 18.A 19.C 20.C 21.B 22.D 23.D 24.A 25.A 26.B 27.E 28.B 29.D 30.C 31.E 32.B 33.D 34.E 35.C 36.E 37.C 38.C 39.E 40.C 41.D 42.B 43.B 44.D 45.E 46.E 47.A 48.D 49.C 50.A 51.A 52.E 53.A 54.B 55.C 56.A 57.D 58.E 59.E 60.A 61.A 62.B 63.D 64.D 65.D 66.C 67.D 68.E 69.E 70.C 71.C 72.C 73.E 74.A 75.D 76.D 77.C 78.E 79.C 80.E 81.A 82.C 83.D 84.C 85.C 86.D 87.E 88.E 89.A 90.E 91.D 92.A 93.E 94.C 95.C 96.D 97.C 98.A 99.D 100.A 101.A 102.A 103.A 104.E 105.B 106.A 107.B 108.E 109.D 110.E 111.A 112.B 113.E 114.A 115.B 116.B

二、名词解释

1.斑为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一般不突出皮面,亦不凹陷于皮肤。

2.丘疹为位于皮肤浅表的突出皮面的实质性损害,直径一般小于0.5cm,触之碍手。

3.风团为局限性水肿性隆起,突然发生,迅速消退,退后不留痕迹。 4.糜烂为水疱或脓疱破裂后所留下的湿润面,愈合后不留疤痕。 5.溃疡为深达真皮以下的组织缺损,愈合后留有疤痕。

6.苔藓样变是皮肤增厚,纹理增宽加深呈席纹状,粗糙、干燥似皮革。 7.溶液是指药物有效成分的水溶液,或药物的煎出液、浸出液。 8.粉剂为不溶于水的药粉与水的混合剂,又称混悬剂、振荡剂。 9.癣是一种由真菌侵犯表皮、指(趾)甲、头发引起的浅部真菌病。

10.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11.漆疮是指皮肤接触某些外界致病物质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反应性皮肤病。

12.湿疮是一种以渗出为主要表现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3.风疹块是一种以风团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皮肤病。

14.药疮是指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人或外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皮肤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

15.白庀是一种红斑上覆以多层干燥银白色鳞屑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16.红蝴蝶疮是一种在面部皮肤上出现的蝴蝶样红斑损害的皮肤病。 17.摄领疮是一种以苔藓样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18.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青春痘”。

19.患白庀时,轻轻刮去鳞屑,可见淡红色发亮的薄膜,称为“薄膜现象”。 20.患白庀时,轻轻刮去鳞屑,可见淡红色发亮的薄膜,再顿性刮去薄膜可见点滴状出血,临床称之为“露滴现象”。

21.在白庀进行期,针刺、搔抓及外伤,可在受损部位引起新的皮损,称为“同形反应”。 三、填空题

1.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起病急,消退快,退后不留痕迹,游走不定 3.水疱,糜烂,渗液

4.瘙痒无度,痒如虫行,痒痛有匡 5.余热未清,血虚风燥 6.血热,血瘀

7.溶液湿敷,洗剂外搽

8.黄癣(或肥疮),萎缩性疤痕

9.浸渍糜烂型,水疱型,鳞屑角化型

10.自愈倾向,丘疹,丘疱疹,水疱,清楚 11.丘疹,水疱,隧道 12.奇痒,夜间,杀虫 13.5%~10%,10%~15% 14.2周,1个月

15.清肝泻火,利湿解毒,龙胆泻肝汤,板蓝根

16.暴露,接触物,清楚,自限性 17.简单,温和,刺激性

18.失健运,湿热,风,风湿热

19.急性湿疮,慢性湿疮,婴儿湿疮 20.多形性,对称性,复发 21.血管性水肿,人工,寒冷性

22.风寒,风热,肠胃湿热,冲任不调,气血两虚

23.疏风清热,散瘀通络,辛凉活瘀汤,祛风散寒,活血行瘀,辛温活瘀汤 24.固定性红斑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风疹块样,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 25.三石散(或青黛散),三黄,青黛膏 26.银屑病,牛皮癣

27.新的同样皮疹,同形反应

28.血热,血燥,血瘀,冲任不调,犀角地黄汤,当归饮子,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丸合二仙汤 29.红斑狼疮,结缔

30.盘状红蝴蝶疮,系统性红蝴蝶疮,氯喹,皮质类固醇激素 31.苔藓样变,阵发性剧痒 32.养血祛风润燥,当归饮子

33.肺经风热,脾胃湿热,阳热克阴,枇杷清肺饮,黄连解毒汤,滋阴清化汤 34.黄褐斑,维生素C

35.肝郁气滞,水亏火滞,肾阳不足,逍遥散,大补阴丸,金匮肾气丸 四、简答题

1.起病急,消退快,游走不定,泛发全身或好发于头面,皮疹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遇风易发或加重。 2.

⑴由虫的实体引起,如疥疮;

⑵由虫体刺激或毒素引起,如虫咬皮炎等; ⑶真菌感染,如癣等。

3.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瘙痒等,如老年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疮、摄领疮等。 4.糜烂是表皮组织的缺损,愈后不留疤痕;溃疡是深达真皮以下组织的缺损,愈后可留有疤痕。

5.洗剂与粉(散)剂的作用与功效均相同;唯有粉(散)剂不与水混合,只用于皮肤皱折处。

6.皮损急性渗出(或水肿)明显选用溶液湿敷,急性渗出不明显选用洗剂外搽;皮损呈亚急性阶段选用油(糊)剂外搽;皮损为慢性阶段选用软膏剂外搽,等等。 7.凡号隋志、房室、饮食有关的皮肤病均宜忌情志、房室、饮食,如蛇串疮、摄领疮均宜畅情志,系统性红蝴蝶疮、黧黑斑多宜节(或忌)房室,急性湿疮、粉刺多宜节饮食,盘状红蝴蝶疮、黧黑斑等忌日晒等起居。 8.

⑴坚持搽药(搽足疗程); ⑵彻底消毒所有接触物品;

⑶同时治疗同居(体)的同病患者。

9.癣是一种真菌侵犯皮肤浅表的浅部真菌病,一般只要选用抑制真菌药与轻度皮肤剥脱剂外用即有明显疗效,故多单用外治即可收功。唯皮疹泛发全身或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