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唐代长安豪族的兴衰 - 郭子仪家族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一个唐代长安豪族的兴衰 - 郭子仪家族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6fe6b28453610661ed9f4e6

一个唐代长安豪族的兴衰 ——郭子仪家族研究

王 威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中唐长安豪族郭氏自郭子仪以军功身居使相高位而起家。至郭暧一代八子八婿,皆贵显朝廷,衣冠之盛,自汉唐以来无与伦比。后世虽也能传承其忠孝家法,或为尚书或为侍郎等朝廷股肱之臣,但及至第四代郭承嘏时,家族终难逃衰落命运。郭氏豪族兴衰的轨迹告示了向士大夫世家转化是中唐军功豪族发展的大趋势,家族的婚姻关系、标杆人物的仕宦、时代环境及家族成员的寿命都是影响家族兴衰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唐;长安豪族;郭子仪;兴衰;婚姻

郭子仪家族以郭子仪军功起家终成为中唐长安军功豪族的典型代表,郭子仪作为再造唐室的人物备受学界瞩目,到目前为止,针对郭子仪本人的研究成果专著主要有彭世杰、王雄译、崔明德和岳纯之的《郭子仪》三部,郭裕怀主编的《汾阳王郭子仪谱传》,穆渭生的《郭子仪评传》;论文主要有李树桐的《郭子仪的为人处世》,李裕民的《郭子仪年表》、《郭子仪祖籍考》等,但对郭子仪身后的家族则研究相对薄弱。鉴于此,本文拟综合关于郭氏家族的一些石刻材料、家谱及传统文献对郭子仪家族世系、婚姻关系、城居生活进行考察,探索其兴衰轨迹,分析其沉浮原因。

一、长安郭氏家族世系探源

1.郭氏起源阳曲

据史书记载,郭姓源于姬姓,以封国为姓。

在唐《元和姓纂》、宋《古今姓氏书辨正》等典籍中都有郭氏祖籍在山西阳曲的记载。另《新唐书》记载:

“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

虢谓于郭,声之转也。引以为史。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淮、配、镇。镇谒者仆射、昌平侯。裔孙徙颖川”。[1]134

郭氏家谱如光绪年间乙亥春编写的《宁波勤县郭氏宗谱》第3辑载《历代郭氏世系考》、由台湾郭氏宗亲总会编《环球郭氏宗谱》第2辑载《山西醇县郭氏源流》以及《百家姓探秘》等都以《新唐书》记载为主要依据,确定阳曲为郭氏发

源地。据此,郭氏以封国为姓,所说的阳曲在今山西太原市。

2.里籍变迁,从阳曲到长安

清道光23年版《阳曲县志》第1卷正文第2页记载:

阳曲之得名始于汉……隋隶太原郡,开皇六年文帝自以姓杨恶其曲之名,改日阳直。十六年改曰汾阳,因汉故名。又分置盂县,大业初省,入汾阳。末年复曰阳直,移至木井城。唐属并州,武德三年于隋之故城西四十五里又置汾阳县,七年省,复阳曲。

这个记载同《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中的地理志关于阳曲的记载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看到,汾阳、阳曲在地理上实际却是一个地方。故而,郭氏起于阳曲并居于阳曲当是无误的事实。

后来郭子仪因武举入仕,安史之乱凭借赫赫军功,封汾阳王,食邑山西。封地在汾阳(即阳曲);当时内忧外患交杂,郭子仪常年在外专事征伐,郭子仪妻王氏曾“处于西土,三徙其居”。[2]326

《全唐诗》卷499载有姚合《题郭侍郎亲仁里幽居》诗。后经谢荣福考证“郭侍郎”为任刑部侍郎的郭家第4代郭承嘏。[3]

《全唐文》卷756中歧阳公主墓志里也有“宪宗皇帝即位八年,出嫡女册封岐阳公主,??主外族因请愿以尚父汾阳王大通里亭沼为主别馆。”的记载。[4]754据此推之,郭子仪园在唐长安城大通坊内。[5]16

《全唐诗》卷332羊士谔有《游郭驸马大安山池》一诗,同书卷371也有吕温的《春日游郭驸马大安亭子》诗,[6]347

据考证郭驸马为尚顺宗女汉阳公主的郭子仪孙、郭暧三子郭鏦。据此推之,郭鏦的大安山池园林在长安大安坊内。[5]17

具体霍国夫人王氏三徙其居,是从汾阳始,前后迁往何地,史料未及言明,但是最后其家族却是终举家迁往长安无疑。

3.“长安郭氏”之世系

唐《元和姓纂》卷10载:“隋大将军、蒲城公郭荣,称本为太原人,迁居华州;生福善,??太尉、中书令、汾阳王子仪,云荣父叔進之后。”[7]1552

《全唐文》卷353载:郭子仪“曾祖广意,光禄大夫。??烈祖履球,金州司仓。大父昶,涼州司法。??皇考通,美原主簿。”[8]364

据《郭家庙碑》记载:最早能追溯到的先祖为郭履球,仓州司仓参军。郭履球之子郭昶为凉州法曹。郭昶之子、郭子仪的祖父郭通为美原尉。郭通之子、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历吉、渭、寿、绥、宪五州刺史。[9]

比及《郭家庙碑》和苗晋卿所纂碑文上的记录。我们能够确定郭子仪家族中可考的祖先有:郭子仪的曾祖郭广意;列祖郭履球;大父郭昶;皇考郭通以及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

1

实际上的“郭氏”家族,从开宗到郭子仪的曾祖郭广意这一代,中间具体传了多少代,鉴于史料原因,目前已然难以确考。

综上所述:《新唐书》作为官方正式审定的二十五史之一,记载应为信史。由此可以推断,在郭子仪之前,实际上这个家族虽为仕宦但并不显赫。所以直至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起,郭子仪通过军功起家,这种现状才得以改变。

二、长安郭氏的崛起:郭子仪鸣唐

郭子仪(697—781),字子仪,山西阳曲人,父亲郭敬之曾历任五州刺史。史料载,“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始以武举高等补左卫长史,累历诸军使。”由此可见,相貌不凡的郭子仪凭借科考武举出身补左卫长史即皇家禁军的幕僚长而起家。

1.武举出身,崭露头角的郭子仪

郭子仪任职期间多次得到提升,史载:“天宝八载,于木剌山置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命子仪领其使,拜左卫大将军。”

在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即天宝13年,“移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于永清栅北筑城,仍该横塞为天德军,子仪为之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10]2345郭子仪就是这样凭借自己的才能,终致显用。短时间内就官至一方节度使,手握重兵。但真正使他成为唐代中期举足轻重的人物,封汾阳郡王,并被尊为“尚父”

[11]53

并带领郭氏家族走上崛起之路,还是凭借着历史车轮转动带来的一次契机——2.安史之乱,青云直上的郭子仪

自贞观之治以来,大唐文嬉武戏,军备废弛。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

安史之乱。

禄山率领20万大军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杀奔中原,可以说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为推翻唐王朝而发动的一场有预谋的军事叛乱。

史载:天宝14年11月“安禄山反,诏子仪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12]3617郭子仪“遂举兵出单于府,收静边军,斩贼将周万顷,传首网下”,“进收云中、马邑,开东隆”。

天宝15年2月,与所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攻克井隆关,拨常山郡,斩伪太守郭献珍,获兵仗数万。6月,大破叛军大将史思明、蔡希德、尹子奇于嘉山,斩杀4万,俘获5千,“思明露发跌足奔于博陵。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斩贼守者以迎王师,

[10]2348

官军声势大振,形成逼敌巢穴之势。[13]2046只因渔关失守,京师沦陷而未能如

愿。师沦陷后,玄宗奔蜀,肃宗在灵武即位,“以贼据两京,方谋收复,诏子仪班师’。班师后的郭子仪功进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位极宰相高位。

至德2年(公元757年)3月收复潼关及陕郡永丰仓,“自是渔陕之间无复冠钞”。10月18日,官军收复东都洛阳。当郭子仪返回长安时,唐肃宗迎之于灞上,劳之

2

曰“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在安史之乱爆发及至收复两京的过程中,郭子仪奉玄宗命率领唐军与叛军作战。平叛过程中表现出色,立下赫赫战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也正是因为这些军功郭子仪被封为代国公,成为李唐皇室感谢的对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7月,郭子仪挥师北向吹响了大唐官军战略反攻的号角,大破叛军于黄河之滨,擒叛将安守忠,以功进位中书令。

3.吐蕃之乱,力挽狂澜的郭子仪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唐军收复河北,持续了7年3个月的安史之乱最终平息。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竟是前门驱虎,后门迎狼。史书记载,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即发生发梁崇义和仆固怀恩反叛的事。仆固怀恩勾结回绝、吐蕃侵扰河西。广德元年(公元763年)10月,叛军攻陷径州,抄掠奉天、武功、周至,进逼京师,唐王朝出现了新的危机。一时间朝野震动,“君上计无所出,逮诏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出镇咸阳”。[10]2347毫无悬念,郭子仪不负众望,极短时间内就成功收复被吐蕃侵占的京师长安。由此唐代宗赐他丹书铁卷,画像于凌烟阁,一将功成!

此后,郭子仪还曾多次抗御吐蕃。镇卫边疆,抵御少数民族侵袭,无疑是对李唐王朝的重大贡献,可以说这对当时政局的稳定发挥了相当意义上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是历史契机,乱世易出豪杰。战场血阵、兵戎相见直接扭转了安史之乱发生之前李唐王室文臣把持朝政的社会风气,朝廷被迫一改往日右文抑武的政策。毕竟只有稳定政局,平息兵祸,才是保江山不灭的直接选择。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郭子仪才能以乱世匡扶社稷者的身份荣享高位。且,诸如郭子仪这样的以军功步入仕宦的武士地主阶层才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带领家族逐步崛起,终成世家豪族。

唐德宗建元2年(公元781年)6月10日,85岁高龄的郭子仪辞世德宗在《郭子仪太师陪葬建陵制》中说:郭子仪“训师如子,料敌若神。??翼扶肃宗,再造巨夏。国有患,劳其勘定;边有寇,藉其驱除。??勋高古今,名普夷遨狄”[12]3619唐人李肇在《国史补》中说:“郭汾阳再收长安,任中书令,二十四考,勋业福履,人臣第一。”[14]147唐朝史臣裴垍说:“汾阳事上诚草,临下宽厚。??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12]3623

史家对郭子仪的评价虽然略有溢美之处,但无可否认的是郭子仪的一生是与叛军战斗的一生,是有价值的一生。郭子仪直到84岁高龄才离开军队,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李唐王朝才得保20年间无乱。同样,也正是有他的存在,阳曲郭氏才能走向繁华的都城——长安,通过自身及其后人的共同努力,位居高位,使其家族得到发展和壮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