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75b2de36f1aff00bed51e84

4.1从城市建设全局出发

以规划为龙头,从城市建设的全局出发,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为目的,科学合理搞好旧城改造规划 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的改造也一定要重视规划,要制定一个系统科学的旧城改造和建设规划,要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为目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旧城更新改造进行规划控制,形成明确的评价体系、目标体系及控制体系,同时要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以避免因规划控制不力而造成旧城改造中的混乱和矛盾。

4.2因地制宜探索旧城改造的新模式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史,民族和区域不同的城市具有千差万别的城市特色,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旧城改造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整体保护,这是旧城改造的重点之一。城市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得益彰的。我们在旧城改造中对历史文化遗存应当进行合理保护、有效适度开发,发挥出城市文化的强大积聚效应,展现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旧城改造的第二种模式是部分地区整体拆除。在低洼潮湿的旧城区域,建筑普遍年旧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没有保留价值。对这些区域的建筑,就可以采取整片拆除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重新整体规划,整体打造,另一方面要搞好被拆迁户的安置,要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切实改善住房条件,这也是打造城市形象、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表现。

第三种是部分拆除部分保留的模式,这种情况在旧城区比较普遍。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都在不同程度地拆掉一些旧房建设一批新房。这些兴建的房屋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有木结构的、砖混结构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有多层建筑也有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则三四十年,短的只有数年时间,如果在旧城改造中统统拆除,必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我们应该对有使用价值的建筑进行旧房整治和管网配套以继续保留使用,对旧城区中破烂不堪、安全隐患严重的棚户区建筑,采取拆除重建的方式。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旧城改造几乎都是整片拆除,采用这种部分保留部分拆除重建模式的城市和地区较少。如果全国能保留成百万、上千万平方米的旧房,将节约非常可观的资源和建设资金。

5.改善城市环境

9

5.1安全环境建设

治安,中国人是警惕性最高的民族,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治安太差了。美国民间2亿枝枪,没有户籍管理,可人家敢住在没有围墙没有防护网防盗门的木板房里,我们呢。治安不好的城市,就先不要谈城市环境了。文化,中国北方的省会城市都一个样,石家庄的省政府牌子换成郑州的,看不出什么区别来。没有文化的城市规划和养殖场的规划有什么区别呢,还好中国一直到民国初年卖身契都是合法的,所以刚刚结束奴隶社会的中国人民是可以忍受的。公共设施,美国的地产要收地产税,该税的一半用于改善纳税社区的公共设施和社区环境,所以美国的房地产增值受房屋折旧的影响很小,因为社区环境的持续改善增加了房屋本身的价值。我们呢,我们70年的土地出让金就是税啊,这些钱那里去了,中国的房屋升值大部分是纯泡沫。绿化,需要专业的园林设计,和持续的维护基金。对不起,中国每27个人里就一个公务员(世界第一,历朝历代第一),但是没有足够的专业设计人员,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城市园林设计就是个笑话,具有浓厚的农村气息,处处提醒我们,我们有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政府。交通,东京流量是北京的三倍,市区面积比北京还小,可是东京的堵车情况比北京好得多。因为国外设计交通网络是筛子式的,大量的单行道和双车道小路分流车流量,一条路堵了没关系,不过一两条车道影响很小。而北京以及中国城市的交通网络设计是几条宽大的大道和少得可怜的支道,一旦大道堵住了,那就意味着很大一片城区都堵住了,交警再多也没办法啊,因为我们的马路虽然宽的吓人,但是数量太少。

5.2生态环境建设

城市的不断扩张,扰乱当地的生态系统,破环生态平衡,使很多当地固有物

种消失,系统化的屋顶绿化设施可以偿还大自然有效的生态面积,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新的生活场所,通过绿地的多样化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

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0

城市空气因交通工具及住宅、写字楼的空调设备等造成的污染已成为一大

环境问题,绿化屋顶的植物覆盖层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同时,屋顶绿化可以抑制建筑物内部温度的上升,增加湿度,防止光照反射、防风,对小环境的改善有显著效果。而绿化场地周围的若干“小气候改善”的交叉作用使城市整体的气候条件得以改善,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屋顶绿化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6.更新调整工业布局

坚持将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促进集约和节约用地作为规划修编工作的基本

原则。针对大量传统工业用地位于优势城市区位、无法有效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并对城市功能的完善构成制约的实际,对现状68.68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进行了优化调整,其中改变用途的达34.22平方公里,城市工业用地由现在的人均2O平方米左右下降到18平方米左右;对于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坚持尽可能利用闲置滩涂地和加强城市内部整合的原则,其中包括全面解决历史遗留的“城中村”问题;加强实施时序和发展重点控制,完善近期建设规划,严格实施管理。 坚持将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为修编工作的前提。以省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提出了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包括6个卫星城和4O个小城镇在内的哈尔滨经济圈。通过加快市域内卫星城市的培育和建设,构筑12个产业集聚区,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吸纳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重点产业,为解决城市现有老工业基地布局分散、城市在形态上“摊大饼”扩张等问题提供了办法。 坚持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修编工作的基本目标。针对计划经济时期老工业基地配套住区低层、低密度、分散的模式,按照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化的要求,规划了23个居住社区,其中8O%以上面向中低收入阶层;以建设高效、节能的城市支撑体系为目标,规划完善“两轴、四环、十射”的城市道路系统格局,形成11个集中供热热源,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3O%以上;规划重点治理城市污染水系,实现向生态廊道的转变,在旧城更新中加强绿化建设;确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效利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7.更新或完善城市道路建设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城市道路狭窄,道路功能不健全,平面交叉过于密集,瓶颈路多,通行能力差,虽然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但仍不能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还是经常导致交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

11

交通管理机关只抓管理而无法参与规划,这种规划、管理“两层皮”的现象,致使城市道路设计不合理,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利用率和出行率。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彻底解决中小城市道路的拥堵问题,一是要有合理的交通规划,二是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交通规划是基础,管理方法是手段,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问题,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因此,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发展要挖掘潜力、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合理扩大规模,早谋划,合理规划,避免走弯路。作为交警部门要积极参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制定,合理提出建议,充分利用政策,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联合相关部门对新修道路和改造老路的交通设计进行把关,及时提出意见,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的通行能力。对未规划设计停车场地的新建商场、公共娱乐场所等建筑要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予以停工整改,确保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规划和利用率更加合理。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国后陆续建成的街道和建筑日益老化。随着人口密度和机动车的增加,老城区普遍存在着布局混乱、街道狭窄、交通堵塞和市政设施的短缺等问题,制约着旧城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不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当日益增多的人口和车辆给城市道路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时,城市道路的有机更新就显得尤为迫切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隔离带得到有机调整,机动车道由原先的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道路交叉口进行了渠化设计,便于车辆的左右转弯和直行。道路的绿化、亮化也得到重新布置和提升,还设计建造3个公交港湾式停靠站,体现了城市公交优先的理念。目前,道路综合整治及沿街景观改造基本完成,将按照“反映老城区城市素质的品牌建设典范”的定位,努力建设一条环境良好、景观优美、独具特色、品位高雅、整洁亮丽的“精品街道”,带动整个老城区城市素质的提升。整治主要集中在对机非隔离绿化带的拆除,将这一空间用于道路通行上。最令市民期待的是它在改造中将要建造的3个地下通道在各交叉口处,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行人穿行道路将从地上改为地下。江南工贸大街整治以清丽雅致为基调,全面推进交通功能提升、市政设施完善、沿线景观区建设、历史文化挖掘等工作,努力把南街打造成为中心城市有机更新的标志之作、品牌工程。

8.改善居住区周边配套服务设施

幼(托)儿园应按其服务范围均衡分布,设在方便家长接送的地段。幼(托)儿园应有独立院落和出入口,其建筑应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中学、小学应按其服务范围均衡布置,小学的设置应避免小学生穿越城市干道。教学楼应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学校运动场与邻近住宅要保持一定的间隔。学校操场应向社区开放.物业管理用房和杜区服务设施应集中建设,综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