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791cf46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5

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潭)水和(游)鱼;[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大概 ②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冷清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向南 ④不可名状 名:说出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因为“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侧面(间接)描写 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 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右溪记》中元结由小溪引起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记叙了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二)

第 5 页 共 26 页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①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①罅(xià):裂缝。①掉:摇动。 译文: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1.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

第 6 页 共 26 页

B.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4.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水的特点:平(或:绿) (2)《小石潭记》水的特点:清

(3)《观第五泄记》水的特点:伟(或:疾) (每处1分) 5.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诗 文 《次北固山下》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语 句 乡书何处达? 心乐之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三)

第 7 页 共 26 页

表达的感情 (1)思乡之情 心情快乐 依依不舍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①然如浮屠氏①。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①,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①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①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

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①,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选自《五峰集》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①妍燠,暖和。①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①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①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①瓴,瓦沟。①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①沾醉,大醉。 【译文】

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

第 8 页 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