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791cf46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错误.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二)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

(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⑨诗:指《诗经》。 译文:

子夏问孔子说:美丽的笑容真好看啊,漂亮的眼睛黑白分明,波光流转,把洁白的面容打扮得绚丽多彩,说什么呢?孔子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才可以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子夏说:礼是不是也建立在“义以为质“本性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可以与子夏谈论诗经的问题了啊.

(1)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①然 后 / 能 自 强 也 ②起 予 者 / 商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不知其旨也甘美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 ..

③何谓也什么 ④子曰:“绘事后素。”先生,即孔子 ..(3)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感到理解不了,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或: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第 21 页 共 26 页

②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启发我的人是卜商,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 (4)用文中语句填空。

甲文中的句子“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教学相长也”。 (5)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

提示:围绕“重视实践(或学以致用)”“不懂就问(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博览群书(或多读书,读好书)”之一来谈即可.

七、《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B.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C.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 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讲信修睦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是故谋闭而不兴 水波不兴 C.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D.莲,花之君子者也 能以径寸之木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 22 页 共 26 页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C.《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桃花源人是秦朝时进入此“绝境”的,是与外人“间隔”的。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的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小题5】[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小题6】《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前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后文则是进行阐述。

【小题7】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甲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小题8】比较《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两者对理想社会看法的异同。

相同点: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的社会都是大同化,理想化,和谐化。

不同点:《桃花源记》中追求的是像桃花源一般的没有苛刻的税收,官兵的欺压的安逸社会,逃避现实,比较消极;《大道之行也》对着大同社会一种美好的构想,是相对积极的态度。

八、《马说》对比阅读

(一)

第 23 页 共 26 页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 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 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译文: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几,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500金吗!”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活.这样,一定有人自己 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sù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策之不以其道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②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通“返”,返回 .

第 24 页 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