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北京市通州区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7a91cc4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5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

学试题

1.下列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内,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屠呦呦用乙醚提B.伏打发明电池 取青蒿素 A. A 【答案】A 【解析】

B. B

C.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D.李比希用CuO做氧化剂分析有机物的组成 C. C D. D

【详解】A.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属萃取、分液,是物理变化,不存在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原电池中发生的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存在Hg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HgO,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李比希用CuO做氧化剂分析有机物的组成,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答案为A。

2.Y是合成香料、医药、农药及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可由X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Y的分子式为C10H8O3

B. 由X制取Y的过程中可得到乙醇

C. 一定条件下,Y能发生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D. 等物质的量的X、Y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Y的结构简式可知Y的分子式为C10H8O3,故A正确;B.由原子守恒,由X发生取代反应生成Y的过程中另一产物为乙醇,故B正确;C.Y中含有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Y中含有酚羟基,一定条件下可和醛发生缩聚反应,故C正确;D.X中酚羟基、酯基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mol可与3molNaOH反应,Y中酚羟基、酯基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酯基可水解生成酚羟基和羧基,则1molY可与3molNaOH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睛】以有机物的结构为载体,考查官能团的性质。熟悉常见官能团的性质,进行知识迁移运用,根据有机物结构特点,有碳碳双键决定具有烯的性质,有酯基决定具有酯的水解性质,有醇羟基决定具有醇的性质,有酚羟基还具有酚的性质。

3.CO2和CH4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

B. ①→②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 C. ①→②吸收能量 D. Ni在该反应中做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A.B.【详解】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在Ni催化作用下,最终生成CO和H2,故A正确;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构成反应物的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键的形成,由图示可知①→②过程中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故B正确;C.①的能量总和大于②的能量总和,则①→②的过程放出能量,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催化重整生成CO和H2

的过程中Ni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Ni为催化剂,故D正确;故答案为C。

4.已知:一元弱酸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 CH3COOH HCN H2CO3 c?H+??c?A-?c?HA?。25℃时,CH3COOH、HCN、H2CO3

K1 = 4.4×10–7 K 1.75×10 –54.9×10–10 K2 = 5.6×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CH3COOH溶液的过程中,n(CH3COO–)逐渐减小 B. NaHCO3溶液中:c(H2CO3) < c(CO3) < c(HCO3?)

2?C. 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溶液的碱性强于CH3COONa溶液 D. 向CH3COOH溶液或HCN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均产生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水稀释CH3COOH溶液,促进CH3COOH的电离,溶液中n(CH3COO–)逐渐增多,故A错误;B.NaHCO3溶液中

HCO3-的水解常数

Kw1?10?14–8

Kh2===2.27×10>

K24.4?10?72?K2 = 5.6×10–11,说明HCO3-的水解大于电离,则溶液中c(CO3)<c(H2CO3)< c(HCO3?),故B错误;C.由电离平衡常数可知浓度相等时HCN的酸性小于CH3COOH,同CN-的水解程度大于CH3COO-,则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溶液的碱性强于CH3COONa溶液,故C正确;D.由电离平衡常数可知浓度相等时HCN的酸性小于H2CO3,则向HCN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只能生成NaHCO3,无CO2气体生成,故D错误;故答案为C。

5.已知:苯酚与Fe3+在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3+ + 6C6H5OH

H3Fe(OC6H5) 6 + 3H+,其中

H3Fe(OC6H5) 6显紫色。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i是空白对照实验

B. 向ii中滴加几滴浓盐酸,溶液颜色变浅 C. iii、iv中无色层中的溶剂分别为苯和CCl4 D. 苯酚在苯中的溶解性小于在CCl4中的溶解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过i观察ii iii、iv中发生的变化,达到空白对照的目的,故A正确;B.向ii中滴加几滴浓盐酸,增大H+浓度,平衡逆向移动,H3Fe(OC6H5) 6浓度降低,溶液颜色变浅,故B正确;C.苯的密度比水,CCl4的密度比水大,故iii、iv中无色层中的溶剂分别为苯和CCl4,故C正确;D.iii中加入苯后水溶液层呈浅紫色,而iv中加入CCl4后水溶液层呈紫色,说明苯酚更易溶解于苯,导致平衡逆向移动,水溶液的颜色变浅,即苯酚在苯中的溶解性大于在CCl4中的溶解性,故D错误;故答案为D。

6.我国科学家设计二氧化碳熔盐捕获及电化学转化装置,其示意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