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龙镇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筠连龙镇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8063c5031126edb6f1a1075

三、勘察技术方法及工作量 (一)勘查工作依据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在充分收集该地区已有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以下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地方标准及设计要求,按勘察阶段要求严格执行。本次工作应依据的规程、规范: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 (二)勘察技术方法

根据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本次勘察主要按以下内容进行工作:

1、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踏勘。根据任务要求编制了勘察报告,确定其勘察首端和工程量等。

2、本次勘察不进行钻探,只对场地的岩土层露头进行记录、描述及初步评价。

3、水温地址观测:分析、评价站场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情况。

(三)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辆

1、 工作布置

寻找并观测描述站场地附近的岩层、土层露头,及周围的水

2

文地质情况。

2、工作量统计

勘察工作于2011年10月5日进场,至2011年10月12日完成外业工作,于2011年10月22日提交岩土勘察报告。实际完成主要勘察工作量见下表

项目 岩、土层露头点观测 地下水观测 单位 个 个 数量 3 / 备注 第二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 (一)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1、 地理位置

站址位于筠连县龙镇乡龙塘村四组(小地名:母家梗子),公路左侧,距龙镇0.4公里左右。由碎石公路连通,交通便捷。 2、 地形地貌

推荐站址所在区域属于剥蚀残丘地区。场地较陡,进出线及交通比较方便。站址海拔高程1020米左右,地形高差12米左右。 (二) 地区气象特征

根据筠连县气象台提供资料 多年年平均气温 18.3℃ 3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年平均气压 年平均降雨量 瞬时最大风速 40.2℃ -0.8℃ 二、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情况

该区域属于板块稳定区,历史上无大地震发生。 三、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范围内无不良地质现象,无地下矿藏分布和古文物遗址等,地下水埋藏深,比较适宜建所。 四、地层结构

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主要由残积粉质粘性土、砾石土组成: 残积粉质粘性土:红色,稍湿,可塑,均匀,稍有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层厚0至1.0m,分部不稳定,不宜作基础持力层。

石灰岩:岩石,其物理力学性能好,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五、水文地质条件

1、站址在50年一遇洪水位之上。

4

2、场地地下水属松散堆积孔隙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受气候和降水量控制。水位埋深较深,无承压性,该场区枯水季节地下水水位变幅在1.0~2.0m之间。

第三章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一、场地稳定性、适应性评价

地层连续完整,场地稳定性良好,拟建场地地形较陡。从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总体特征而言,场地比较适合建筑。

二、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根据附近的工程勘察成果,场地等效剪切波速200.0m/s,覆盖层厚度<3m,为中软场地土,Ⅰ类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0s。

本次勘察场地位于丘陵地带上,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区域不做沙土液化判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