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 - 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讲话稿 - 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809c4b8f121dd36a32d8231

多多、注重官德,笃行官德,认真执政,真正爱民的清官廉吏,他们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赞扬。在此只举几例,以作证明,并供当代“人民公仆们”镜鉴、自省、自律。

包拯(999——1062年),北宋时官吏,历史上著名清官,被人称为“天下名公”,“阎罗包老”。他“严于律己”,“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对自己和家庭、亲属的要求极为严格,可谓清净如水,一尘不染。据《五朝名臣言行录》《孝肃遗事》载:“知端州,州岁贡砚。前守缘贡率数十倍以遗权贵人,公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包拯作为端州知州,奉命采端溪砚,自己一枚不取,实在难能可贵。他审理民讼,公平明断,处理政务,关心民生,为民除害,颇有政绩,对此史书多有记述、评论。对于这样勤政爱民,廉洁自律,秉公执政的清官、好官,人们当然要赞扬和传诵他的德业功绩了,无疑为历代当官为吏者效法了。

包拯不仅严于律己,功在当世,而且订立家规,刻在碑上,教诫子孙,遗训后世。《包拯家训》规定:“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就是说,包家子孙,做官为吏,有贪赃枉法、收受贿赂、滥用职权者,生时不得回族居之地,死后不得葬于祖坟之中。由此可见,包拯家庭教育之严格和对贪官污吏之痛恨。他以公利为利,以国事为重,以民众为亲,大义灭亲,不仅铜铡包冕,而且重挞堂舅。尤为可贵的是他敢于“极言时事”,告诫仁宗“明听纳,辨朋党”,论斥权幸大臣,惩治皇亲国戚,弹劾皇帝的后妃和皇后的伯父张尧佐,揭发皇帝近侍李淑,严办恶官王逵等,令贵戚宦官无不惮惧,充分显示了包拯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民除害,为国担道的道德品格和淑世情怀。他的事

13

迹在民间广泛流传,小说、戏剧多取为题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清官。

王廷相(1474——1544年),明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绩卓著的清明官吏。

王廷相平生崇奉孔子正宗儒学,笃行儒学官德,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关心民命,颇有政绩。他一生与权阉宦官、贪官污吏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虽屡遭打击、陷害,但始终不降志辱身,愈斗志愈坚。他指陈时政弊端,无所顾忌。与权阉刘瑾斗争被贬官,而不悔。刘瑾事败,王廷相召为御史,巡按陕西,裁制镇守宦官廖堂对人民敲诈勒索的罪行。视学北畿,有两个宦官向他纳贿,他当众焚烧他们的书信,揭露他们的罪状。因此,遭到这些宦官的上下勾结,联合诬构,而被捕下狱。他依然不屈,与之斗争,揭露权阉的腐败罪恶。

王廷相在反对宦官的贪贿罪行的同时,还对贪贿的宰相严嵩,张瓒等人的罪行,予以大但揭露。嘉靖时,严嵩专政异权,贿赂公行,贪污腐败之风流行,朝廷官员敢怒不敢言。王廷相挺身而出,直言上疏抨击讨伐。他揭露当时官场贪污腐败之风的情况时,说:《记》曰:“‘大臣法,小臣廉。’古之士风如此,天下乌乎不治?社稷乌乎不安?臣观今日朝野之风,大不类此,廉靖之节仅见,贪污之风大行。一得任事之权,便为营利之计;贿路大开,私门货积;但通关节,罔不如意,湿薪可以点火,白昼可以通神。是岂清平之世所宜有者乎?在先朝岂无贿者?馈及百两,人已骇其多矣。今也动称数千,或及万数矣。岂无贪者?暮夜而行,潜灭其迹,犹恐人知矣。今也纳贿受赂,公行无忌,岂非士风之大坏乎?大臣贪浊而日在高位,则小臣得于观感之下者,将无不惟利是图矣。京官贪浊而安处无事,则外官被其鼓动之风者,亦无不惟利是图矣。大小

14

效尤,内外征利,由今之道,不变其俗,则在上者日以封殖,在下者日以剥削,民穷盗起,而国事日非矣。岂非时政之大害乎?”26王廷相面对明朝的官场腐败,大官不守法,小官不廉洁,贿赂之路大开,敛财之风日盛,大小官吏,京城内外,唯利是图,横行无忌,贪赃枉法,日以成俗,国事日非,蠹政害民的政局、官风,他深感忧虑,认为这是官逼民反,世道不祥之机,时政之大害。为此,他与这种为官无德,为政无道,是官皆贪,是吏皆污的腐败行径作了坚决的斗争。他虽然为官几起几落,被捕下狱也好,削职为民也好,居官为政也好,但都时刻不忘与贪官污吏、贪赃枉法者作斗争。终因他的清廉、正直、才能、政绩,虽身居高位,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但都耿介清廉终身,笃志践行官德,其德业功名,政绩政声,为人称赞。

海瑞(1514-1587)是一位与包拯齐名的政治家和清官。关于海瑞的为官道德,政治功绩和生活故事,从正史记载到民间流传;从思想家的评论到文艺舞台的再现;从政敌的攻击、诬陷到百姓的爱戴、呼唤;从古代到现代,人们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赞扬他的为人、为学、为官的高尚道德品格。他聪颖好学,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为民除害;他条陈时弊,整饬吏治,革除弊政,端正士风,敦厚民风;他反对贪官污吏,抨击乡愿乱德,惩办贪赃权要,打击行贿受贿;他高风亮节,铁骨铮铮,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奋斗终生。

海瑞一生积极反对贪官污吏,全力为民兴利除弊,生活朴素节俭,亲亲仁民爱物,是言行一致,敢于担道的清官。他最痛恨的是贪官污吏,认为这是民不聊生的根源,为祸政局的大害,要根绝贪污,非用重刑不可。他建议对那些重大贪污者处以绞刑,甚至提到明初惩治贪官污吏将

15

其剥皮的故事。如此,使贪官污吏惊恐万状,惶惶不安,害怕海瑞剥他们的皮,于是便联合起来,诬陷海瑞。但海瑞从不向恶势力低头,而与贪官污吏的斗争中,度过了他的一生。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清官、贤官、好官,是历代做官为吏者的楷模,是深受广大人民拥戴的政治家。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至今仍为人们称道、传扬、向往、企望。

第六,总结官德,以史为鉴。

清初著名大儒李顒(1627-1705),目睹当时政风之弊,官吏之贪的现实情况,以“明体适用”之学为指导,总结了历史上官吏执政司牧的经验教训,撰著了《司牧宝鉴》一书,歌颂“自爱爱民”的清官廉吏,鞭挞了“敲骨吸髓”的贪官污吏,以“此真救时良剂,辅世长民者之指南”而有“补于国计民生”,以求“为生命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关于著《司牧宝鉴》的宗旨、目的。李顒说:“余闭户养疴,久与世睽。……而世道人心,未尝一日忘怀,睹风俗颓敝,私窃扼腕太息;遇生民阽危,不禁潸然悽怆。盖根心之恫,有不知所以然者。药饵之余,聊辑是编,以备牧民者寓目。庶因观兴感,因感生奋,自爱爱民,以实心行实政。德泽浃于民心,休声垂于百世,方不枉大丈夫出身一场也。……所居民戴,所去见思,生有荣称,没而奉尝,登诸简册,流馨无穷。……语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今成事具在,有真正念切民隐,欲尽司牧之实者,傥取而镜之,法其可法,而戒其当戒,则生民受赐多矣。一人如是,斯一方治;人人如是,斯四海治,世不雍熙,吾不信也。”27李顒之所以著录《司牧宝鉴》旨在端正政风,使当官为吏者,能够在位谋政,“自爱爱民,以实心行实政”,关心民命,德泽万民。所以他选取历史上的典型官吏的事迹,以为镜鉴,供当官为吏者“法其可法,而戒其当戒”,以使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