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的变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住房的变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8167fa7da38376baf1faee7

住房的变迁

从茅草房、土坯房到平房再到楼房、从筒子楼到一屋一厨、从大杂院到宽敞的小区、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十多平方米的斗室,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方米的居室??房子,已成为国人告别旧生活走进新时代的最好见证。

住房变迁大致分为4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他都有一套代表性的房子,可以说对国人的住房变化很有发言权。 第一阶段

简陋时代(1979-1990)

住的是土坯房,条件较差的住的还是茅草房房子四边的墙壁是土坯筑成的,墙壁上部分用一些竹席围住四周,顶上是简易的瓦顶盖,只有一扇窗户,屋内比较阴暗潮湿。家里有结婚的会在老房子隔壁搭建了一个棚棚住,就算安了一个家,这个家和以前一大家人住的房子没什么区别。

那一时期,城镇居民住得也并不好,他们主要解决的是没房可住的问题。一大家子人住在总共不到20平方米的平房里或筒子楼里。有的家庭遇到子女结婚,家里实在住不下,只好就在屋前搭个小棚子,仅能放下一张双人床。

这个时期,有一个能够让自己居住的地方已经是非常满足的事了,无论是住房环境还是房屋建筑都很简陋,根本谈不上居住条件方面的要求,屋里当然也基本上没有家具,换洗的衣服、被褥就放在几个纸箱子里。

第二阶段

商住混合时代(1991-1999)

这一时期,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老百姓,日子都渐渐地好过起来,住房也有所改善出现了一楼一底的平房。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这一阶段住房的变化都是解决扩大入住面积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城市里的住宅环境和舒适度也是比较差的。很多单位开始自建住房、集资建房、或与其他单位合建住房,职工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当时分房主要是根据职务和工龄排队,所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住房依然比较紧张。

商品房开发在这一时期从沿海城市发展到内地。由于房地产开发在内地刚刚起步,开发商们主要修建的都是商业与住宅混合房,绝大多数楼盘的规划都是以商业为主,修建好的商品房一般都是底下几层作为营业房,楼上才是居住房。住户入住后周围环境较差,各个小区内的安保设施、绿化配套也都处于初级阶段。 第三阶段

品牌时代(2000-2005)

居住条件和环境、包括生活习惯都有较大改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这一时期,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火了起来。

这一时期商品房开发的主流开始注重品牌,市民的住宅环境及舒适度有所提高。

由于城镇职工工资收入、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标准的大幅度提高,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想买大房子的欲望不断增强,在选房时不再更多地考虑房价的多少,而关注的是房子的大小。先富起来的人们开始购买大户型的商品房、复式楼、花园小区、别墅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开始成为热点,在追求宽敞的同时,人们还在追求着居住环境的各种配套设施,要住得舒服,住得开心。 第四阶段

纯居住时代(2006以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在这一时期不断增加,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对住房条件的提升,倡导住房的舒适度。有线数字电视、互联网预留接口、停车场、物业管理等都已成为当前新开发小区规划建设的先决条件。

这一时期,大多数新开发的楼盘开始注重个性品牌和人居环境,各新建小区也实现了封闭式管理,增强了业主的安全感。此外,大多数市民买房很注重小区周围的环境,小区绿化、健身场所、学校、商场、超市、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

对于开发商来讲,房屋的质量更能影响到产品的销售,他们也在不断提升房屋的建筑质量,一些开发商,开始修建纯居住小区,住户入住后,不再受楼下商铺的打扰。近年来投资开发的小区,其楼房的建造结构和施工质量有了很大提升,由原先的砖混

结构发展到当今的框架结构,整体圈梁的引入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房屋的抗震性能。

与此同时,村居民的住房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先简陋的土坯房发展到砖瓦房,后来越来越多的居民住上了二层小别墅,还带小院,面积宽敞不说,住着非常舒适。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城市高层住宅鳞次栉比,各具特色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就连新农村也有了成片的小洋楼。与当年灰不溜秋的“火柴盒”、大杂院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房子已不仅仅是人们栖居的地方,不经意间它改变了一个城市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出现这种局面与政策是分不开的。 读政策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志发表关于建筑业的地位和住宅政策问题的谈话,对住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在内的全过程进行了通盘的改革设计。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允许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自此揭开了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

――1982年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指出: 从1979年到1981年,国家用于增加城镇职工住宅的支出152亿元;“六五”期间,预计农民新建住宅25亿平方米,在农村新建公共福利设施3亿平方米。全国城镇全民所有制单位五年合计建成住宅3.1亿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