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 成长小说——杨沫青春之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中语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 成长小说——杨沫青春之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828e47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a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成长小说——杨沫《青春之歌》

杨沫(女)(1914-1995)原名杨成业。曾用名杨君默、杨默、杨慧梅等,笔名鲁佳、小观等。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一个大学校长兼大地主的家庭里。1928年入北京温泉女子中学读书,在中学接触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作了准备。为了逃脱封建家庭包办的婚姻,她离家独自谋生,在河北省香河县做过小学教师,此外还做过家庭教师、书店店员等,在奔波迷惘之中,她找到了党。这些经历,给她后来写作《青春之歌》打下了生活基础。1934年在《黑白》上发表处女作。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边区做妇女工作和报刊编辑工作。杭战爆发后,她参加了冀中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做过妇女工作。后又到《黎明报》、《晋察冀日报》作编辑,主编过文艺副刊。解放后,她先是作《人民日报》编辑,后转北京市妇联任宣传部长。不久即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说创作上。主要作品有《青春之歌》、《苇塘纪事》、《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青春之歌》续集)、《自白――我的日记》、《不是日记的日记》等。

《青春之歌》的创作,开始一九五○年,初稿完成后。一九五二至五六年间进行了几次重大的修改,至一九五七年七月脱稿、一九五八年一月问世。由于小说题材新颖,比较深刻地再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展示出革命青年的前进道路,有重大的认识和教育作用,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在一些国家翻译出版,是新中国文学在国外流行很广的一部小说。一九五九年《中国青年》、《文艺报》曾就这部作品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同年十月,作者对作品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增加了描写林道静在农村从事革命活动和北大学生运动的章节。修改本于一九六○年三月出版。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中较早出现的正面描写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一部成功作品。它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了林道静这个从个人反抗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艺术典型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激烈的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分化:表现了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的成长、歌颂了革命的青春。

林道静形象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

林道静性格特征反抗性格;林道静的反抗经历了三个阶段,出走——觉醒——成长,终于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

反抗第一个阶段:出走

小说刚开始,林道静是一个逃出封建家庭,寻找个人出路的失业青年。她生长在官僚地

主家庭、生母是一个佃农孙女,遭林伯唐霸占最后迫害致死,自己也受到地主养母的百般凌辱和虐待,思想受到两个阶级的影响,受地主的影响,富于幻想有易于幻灭,农民的阶级本性使她从小养成了孤僻执拗、倔强的反抗性格,当地主养母给她安排一个官太太的生活道路时,她毅然离开罪恶的家庭,走向社会寻找“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出路。

反抗第二个阶段:觉醒

然而“刚刚逃出了那个要扼杀她的黑暗腐朽的家庭牢笼,想不到接着又走进了一个更黑暗、更腐朽、张大血口要吞食她的社会”。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她既不甘屈服,又无力抗争,想以自杀作为反抗,余永泽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出于对救命恩人的感激到相爱等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余永泽是作为自由知识分子形象出现的,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压迫过程中,余永泽成了林道静的拯救者和同路人,说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将经历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

反抗第三个阶段:成长

林道静同余永泽从爱恋到同居的过程,是小说的重要情节,比较充分地暴露出她的幼稚。狂热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正是一般脱离革命实际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通病,它决定了她锻炼改造过程的艰巨和曲折。小说通过林道静两次巧遇卢嘉川而被引导加入爱国学生运动的偶然事件,反映了时代召唤青年的历史必然性。思想上的初步觉醒,特别是对待下层劳动人民的不同态度时,拉开与余永泽的距离,使她看清了余永泽的真面目以及和他一起生活的庸俗、空虚,决心与之决裂,但真的要分手时,却又感到缠绵惆怅,若有所失,让人们第一次看到决裂的不易和启步的艰难。最后当余永泽的嫉妒造成革命者卢嘉川的被捕和牺牲时,才彻底的摧毁了余永泽在林道静心目中的“诗人加骑士”的形象。林道静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这是她人生道理上的关键阶段,突出了成长过程的艰苦曲折,处处突出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小说一方面满怀热情描写林道静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坚持狱中斗争和领导北大学生运动走向新的高潮,表现她献身革命的勇气、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政治上的日益成熟,另一方面又通过一些典型情节和细节,有层次地细致描写了她在锻炼成长过程中的曲折和反复,在江华、林红等战友的帮助下,林道静接受住了考验,逐渐摆脱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上沉重的因袭负担,成长为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使林道静这个三十年代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栩栩如生,真实可信。

林道静形象的意义

林道静成长过程揭示了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共同特点,认识和杰出革命从个人经历、遭遇和理论学习开始,投身革命又经历了一个从个人奋斗到参加集体斗争,从满腔的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到接受严峻的生死考验,再到忠实地、顽强的为党工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