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观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洞庭湖观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8659e0190c69ec3d5bb75d9

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包括洞庭湖在内的许多湖泊的共同“隐痛”。也给包括鸟类在内的洞庭湖生态群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1 环境污染

目前洞庭湖污染呈现三个方面的态势: ①造纸企业污染严重——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共有造纸厂234家,其中环洞庭湖区造纸企业101家,湖区25家制浆造纸企业中,仅岳阳纸厂和沅江纸厂有碱回收设施,其他有环保设施的造纸企业,由于运行成本高没有运行,均将造纸黑液直排洞庭湖; ②湖区水环境质量堪忧——2005年,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均为五类; ③湖区群众对整治污染要求迫切——湖南省环境污染投诉量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已成为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3.2 过度开发

近年来,由于洞庭湖周边县市在湖区大量引种意大利杨、美国黑杨,导致大片水草基本消失,鸟类无处觅食。被称为“候鸟天堂”的洞庭湖鸟类正面临着急剧衰退的趋势。近年来这两种耐水速生的杨树品种已使洞庭湖许多地区出现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如果不加控制的话,很容易导致洞庭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演化,破坏湖泊的自然演替。 3.3 干旱气候

由于干旱导致了湖区水域面积的持久枯水,也让栖息于此的水鸟大为减少。原来要到11月才露出水面的洲滩,由于没有水的浸泡,早早地变干了。原来生长在洲滩上的苔原也因此枯萎,这让以苔原植物为主要食物的国际濒危物种小白额雁等候鸟失去了食源。而洞庭湖在往年是全球小白额雁最大的栖息地,缺乏食物让它们难以在这里生存。洞庭湖曾经适合鸟

类栖息的嘉兴湖、青山垸矮围以及外围很多关联型湖泊,曾经都是鸟类集中栖息的区域,在2008 年4 国专业联合同步调查中发现,水鸟越冬数量较少。主要由于有些区域干旱或被人工垦殖为芦苇场、栽种杨树以及围湖放水捕捞冬季越冬鱼类等因素的影响,承载鸟类越冬栖息的功能显著下降。

3.4 湖南遭受百年一遇冰冻灾害天气影响

2008年初,湖南遭遇百年一遇冰雪灾害天气袭击。据湖南省人民政府2008年2月28日举办新闻发布会表示,经由中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4国40多名专家和监测人员联合进行的对范围涵盖洞庭湖4个湿地保护区21个重要鸟类越冬栖息地的调查结果显示,冰雪灾害中,虽有发现死亡的环颈行鸟、珠颈斑鸠、灰鹤、白琵鹭、小白额雁、绿翅鸭等,但数量不多。洞庭湖鸟类没有出现大面积死亡,灾后,洞庭湖区鸟类种群正常。在灾后进行的第三次调查中共记录到水鸟49种11万羽。水鸟在洞庭湖越冬依存度高。而达到国际1%标准的物种有8种,分别是普通鸬鹚、小天鹅、罗纹鸭、白额雁、小白额雁、豆雁、灰鹤、反嘴鹬。其中小白额雁的数量约占全球越冬种群的60% ,罗纹鸭约占40%以上,反嘴鹬的数量超过全球越冬数量的27% ,豆雁达到全球越冬种群的20%以上[6]。

但是由于湖泊大面积冰冻,鸭类活动的水域急剧减少,仅仅在航道的附近水流没有停止的区域聚集。特别是需要深水区域的潜鸭类如凤头潜鸭数量急剧减少,减幅超过90%以上。甚至个别鸟类在洞庭湖找不到踪迹。2007年在洞庭湖冬季随处可见的红嘴鸥,数量曾经在3000-10000羽左右,而这次调查竟然没有发现1只。曾经广泛分布的行鸟鹬类有超过5种没有在调查中发现。国际濒危物种黑鹳曾经在洞庭湖越冬种群约占其东

部越冬种群的30% ,这次调查也没有发现。 3.5 受各种因素影响,鸟类数量减少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在2006 年12月底开展的越冬鸟类野外观测中,工作人员共记录到鸟类35000只,只有往年同期最高纪录数的一半,候鸟种类也比往年减少了1/3。在东洞庭湖越冬的水鸟无论是总量还是单一鸟种的数量均较2000年以前明显下降,总量由2002年30万只下降到2004 年13.4万只,2005 年为11.01万只,2006年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鹳由802只下降到36只,鸿雁由原来的3000 多只下降到不足300只,小白额雁的数量也下降了40% ,原来发现的200 只白鹤在2004年1只都没有发现。鸟类的减少对于每年冬季在东洞庭湖举办的生态旅游项目——国际观鸟大赛以及以此为主题的观鸟生态游是一个致命的冲击。已有不少游客抱怨根本看不到什么鸟。2007年来在东洞庭湖越冬的水鸟无论是总量还是单一鸟种的数量均较2000 年以前明显下降,总量由2002年30万只下降到2004年13.4万只,2005 年11.01万只,2006年更糟。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鹳由802只下降到36只,鸿雁由原来的3000多只下降到不足300 只,小白额雁的数量也下降了40% ,原来发现的200只白鹤在2004年1只都没有发现。

4 洞庭湖观鸟旅游发展策略

4.1 加强宣传教育,借势包装和营销,加强与观鸟组织合作,培育观鸟旅游市场

目前,观鸟旅游开展不多,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重返大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果把观鸟与其他项目的旅游结合起来,发展集

户外休闲、观鱼,观景、观鸟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4]。并把人们的兴趣逐步向观鸟引导,开发观鸟旅游、鸟类摄影游、鸟类科普游、鸟类主题节庆游及鸟类博物馆等专项目旅游产品[7],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这就需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向社会宣传,进行广泛的环境保护教育。

旅游部门应当对湿地鸟类资源给予高度重视,主动与国内观鸟组织联系合作,发挥自身在旅游宣传和运作方面的巨大优势,扩大影响。在这方面,东洞庭湖已成功举办的中国·岳阳洞庭湖观鸟大赛和在河南信阳董寨举办全国鸟类生态摄影节的经验都值得借鉴。“冬季到洞庭来看鸟”,是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精心准备而推出的一个口号。在东洞庭湖筹办了4届洞庭湖观鸟节和1 届洞庭湖国际观鸟大赛后,新发现近60 个鸟种,使洞庭湖鸟类的总数达到315种。5年来,来观鸟节的专家和参观人员多达600多人,公众参与20000次。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观鸟节作为推动岳阳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许多企业也对观鸟节的前景十分看好。一位企业代表说,观鸟节传播的保护母亲湖的精神正是企业精神,企业只有注重环保,树立生态观念,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岳阳还获得了由中国野生动物协会颁发的“中国观鸟之都”荣誉。 4.2 统筹规划布局,合理有序开发,减少湿地破坏、打击偷猎行为 观鸟旅游地的开发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方方面面,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生态旅游规划,认真调查和评估观鸟生态旅游资源,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的中远期开发,恰当地选择开发的模式,加强观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和观鸟线路的策划。对于一些重要的鸟类保护地,要有限度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