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广东卷,解析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广东卷,解析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8968a0c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7.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答案】A

【解析】A项、不锈钢是铁、钴、镍的合金,所以不锈钢属于合金;B项、棉和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不属于同分异构(二者分子式不相同);C项、花生油是植物是不饱和酯类;D项、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

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Ca2+、Cl—、SO42— B.Fe2+、H+、SO32—、ClO— C.Mg2+、NH4+、Cl—、SO42— D.K+、Fe3+、NO3—、SCN— 【答案】C 【解析】A项、Ca2+和SO42—结合生成CaSO4,CaSO4微溶不可大量共存;B项:酸性条件下(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SO32-—具有还原性的微粒氧化,B不能大量共存;D项:Fe3+和SCN—不可共存(结合生成Fe(SCN)3)。

9.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叙述I KNO3的溶解度大 BaSO4难溶于酸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叙述II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 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可配制2.0 mol?L-1的Ca(OH)2溶液 【答案】B 【解析】A项、重结晶分离物质的条件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可溶性物质,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A错误;C项、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气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而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C错误;D项、Ca(OH)2微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0.02克左右。不可能配制出2.0 mol?L-1的Ca(OH)2溶液。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 B.18gH2O含有10nA个质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答案】B

—CH3

【解析】A项、甲苯化学式为C7H8,结构简式为

,所以1mol甲苯有8个C—H键,A

错误;B项、18gH2O的物质的量是1mol水,1molH2O有10mol质子,B正确;C项:22.4L氨水非气体,所以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物质的量不是1mol,不可计算,C错误;D项:铁片与浓H2SO4中钝化,只有表面反应,不可计算,D错误。

11.某同学组装了图4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Al,其它均为Cu,则

A.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 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 C.电极Ⅱ逐渐溶解

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 + 2e- = Cu 【答案】A

【解析】注意左边两个烧杯形成双桶原电池,最右边烧杯是电镀池。各电极名称依次是Ⅰ(负极)Ⅱ(正极)Ⅲ(阳极)Ⅳ(阴极)。A项:电子从Ⅰ经A流向Ⅳ,电流方向相反,故A正确。B项:Al铝是金属失电子,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C项:Ⅱ极上有铜析出。D项:Ⅲ阳极铜溶解,Ⅳ阴析铜析出。

12.常温下,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为强酸 B.该混合液pH=7

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D.该混合溶液中:c(A—)+ c(Y—)=c(Na+) 【答案】D

【解析】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两者恰反应,溶液中只有溶质NaA且浓度为0.1 mol/L。由图5中A—离子浓度小于0.1mol/L,说明A-离子发生了水解,从而可知HA是弱酸,故A错误项。B项:水解显碱性 pH>7。故B项错误。此外,溶液中除Na+,其它离子大小为c(A—)>c(OH—)>c(HA)>c(H+)可知C项错。由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A B C D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现象 结论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氧化性:Fe3+>I2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下层溶液加入CCl4,振荡,静置 显紫红色 【答案】AD

【解析】A项:B项氨水可与Ag+发生络合反应,先生成沉淀Ag(OH)后溶解生成Ag(NH3)2OH溶液,故B项错误。C项铜与稀酸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C明显错误。

23.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甲>乙>丁 B.原子半径:辛>己>戊

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

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答案】BC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戊是“碳”,因此己是“硅”;庚是“锗”,且锗的原子序数是14(硅)+18(同主族短长周期相差)=32;再由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可知甲是“锂”;乙是“钠”,丙是“钾”;丁是“钙”。据可知:A项明显错,C项锗与钾32-19=13正确。D项钠的氧化物,过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故D项错误。 30.(15分)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应用广泛。 (1)下列化合物I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遇FeCl3溶液可能显紫色

HO —CH=CHCOOCH2CH2— B.可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C.能与溴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

HO D.1mol化合物I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2)反应①是一种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

一定条件 2CH3- -CH=CHCOOR+2H ① 2CH3- -CH=CH2O +2ROH+2CO+O22 化合物II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1mol化合物II能与_____mol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饱和烃类化合物。 Ⅱ

(3)化合物II可由芳香族化合物III或IV分别通过消去反应获得,但只有II能与Na反应产生H2,I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写1种);由IV生成II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

CH2-CH

n

(4)聚合物

COOCH2CH3

可用于制备涂料,其单体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利用类似反应

①的方法,仅以乙烯为有机物原料合成该单体,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分) (1)AC (2分)

(2)C9H10 (1分) 4(1分)

CH3— (3)

—CH2—CH2—OH CH3— 或—CHOH—CH3

(2分) NaOH醇溶液,加热

(2分)

(4)CH2=CHCOOCH2CH3(2分)

催化剂 △ CH2=CH2+ H2OCH3CH2OH(2分)

一定条件?????2CH2=CHCOOCH2CH3+2H2O(3分) 2CH2=CH2+2CH3CH2OH+2CO+O2

【解析】(1)化合物I的结构中含有酚羟基,从而能与FeCl3溶液反应。使溶液显显紫色,A正确;化

合物I的结构中不含有醛基(—CHO),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错误;化合物I的结构中含有酚羟基(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和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化合物I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和1个酯基,所以1mol化合物I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D错误;

CH3— (2)根据化合物II的结构简式

—CH=CH2

可知其分子式为C9H10;由于化合物II的

结构中含有1个苯环和1个碳碳双键,所以1mol化合物II能与4mol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饱和烃类化合物;

(3)化合物II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且可由化合物III和IV制得,化合物III能与金属Na发生反应,从而说明化合物III中含有羟基,化合物III通过发生分子内的消去反应制得化合物II,由于羟基

CH3— 的位置有2种,所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有2种,即CH3— —CH2—CH2—OH

或者

—CHOH—CH3

;化合物IV同样可以制取化合物II,且不与金属Na反应,说明化合物IV

制取化合物II的方法应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的条件是:在NaOH的醇溶液,加热的条件下制取;

CH2-CH

n

(4)由聚合物

COOCH2CH3

的结构简式可知,该聚合物是由丙烯酸乙酯(

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 31.(16分)

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1①4CaSO4(s)+CO(g)

② CaSO4(s)+CO(g)

14CaS(s)+CO2(g) ?H1= —47.3kJ?mol-1

CaO(s)+CO2(g) +SO2(g) ?H2= +210.5kJ?mol-1

③ CO(g)

112C(s)+ 2CO2(g) ?H3= —86.2kJ?mol-1

(1)反应2CaSO4(s)+7CO(g) CaS(s)+ CaO(s)+6CO2(g)+ C(s) +SO2(g)的?H=___________(用?H1、?H2和?H3表示)

(2)反应①-③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K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见图18,结合各反应的?H,归纳lgK-T曲线变化规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反应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