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三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案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最新人教版初三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案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8adbc1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a

【交流点拨】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4.“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诗歌以这两行开头,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诗的开头两行起着统摄全诗的作用。

5.作者对沦陷区的情景进行总体描述的句子是哪些?表明了沦陷区怎样的情景?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作者对沦陷区的情景进行总体描述的句子是:“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是一片凄凉景象。风景如画的“家乡”,如今被侵略者强占,作者在诗句中流露出忧愤。

6.诗歌中提到的“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这些意象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诗歌中括号内的文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交流点拨】代表的是祖国大地(祖国山水);括号里的文字不能删,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写出了家乡春天的美好,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后面的现实形成对比。

7.诗歌哪句话总结了解放区的情况?“辽远的一角”是指什么?

【交流点拨】“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这句话总结了解放区的情况,“辽远的一角”是指没有被践踏的解放区。

步骤四 诗歌精读 领悟主旨

1.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什么?分别是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摸索”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已经遭受敌人蹂躏、变成灰烬、充满血和泥的沦陷区的土地;一部分是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就是解放区的土地。这两部分并列在一起,构成横向对照。诗人对敌人恨之切,对祖国爱之深,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

2.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感情是通过哪些词语来表达的?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由此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温暖、明朗、坚固、蓬勃??”,这些词语是积极的、暖色调的;“残损、微凉、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这些词语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这些对比鲜明的词语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3.诗人在“摸索”这一动作中容纳了极复杂的感觉体验,请举例说明。由此而展开的内心情感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交流点拨】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步骤五 品味语言 探究写法 (一)品味语言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3)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4)那里是太阳,是春。

【交流点拨】(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 (3)“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4)“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2.“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对比,突出江南大地的破败。

3.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一句,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有什么作用?“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选用得恰如其分,你认为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强调,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通过人类共通的情感经验调动读者的联想,形象感受到对如恋人般美好、如母亲般亲切的解放区的向往之情。

4.“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两个比喻,是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作者道出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了热切的希望。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

(二)探究写法

1.本诗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突出情感的?

【交流点拨】前半部分,是作者想象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这里只有“灰烬”“血和泥”,一片凄凉景象。风景如画的“家乡”,如今被侵略者强占,作者在诗句中流露出忧愤。诗人的情绪还投射到更多的对应物上:长白山雪峰的“冷”、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都是多种感觉器官对国土现状的感受,也是对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的暗示。这里作者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加重了情绪的渲染。

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勃生春”。前后两部分一对比,诗人的情感倾向更加突出。

从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两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

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步骤六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音乐起)

2.拓展延伸

(1)积累:爱国诗歌大串联,不少于5首。

(2)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一段富有诗意的话或者几句诗,抒发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附:板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摸 索沦陷区:灰烬、血 凄楚忧愤

对 比

解放区:温暖、明朗、坚固、蓬勃 热切期盼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4* 外国诗两首

【导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课时计划】 2课时

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爱国,是一面飘扬世界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倍感肩上使命崇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扬白帆济沧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作者名片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中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概括第一首诗《祖国》每节的大概意思。

【交流点拨】第一节,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节,诗人通过描绘祖国土地上的美丽风光,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 第三节,诗人通过描绘俄罗斯人民平常的生活,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 2.第二首《黑人谈河流》思路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我了解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了解河流——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

诗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历史的寻根。从中显示了黑人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

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

步骤三 精读诗歌 深层探究 (一)学习《祖国》一诗

1.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交流点拨】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2.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

3.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喀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面? 【把握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现代诗意象的类别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其分成以下三类:

1.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别。此类意象可以寻找比喻义来理解。

2.象征性意象。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例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豺狼是残暴的象征,绵羊是温顺的象征,孔雀是骄傲的象征,玫瑰是美丽的象征,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

3.描述性意象。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意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物与事物,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时我们可以结合内容展开想象,从而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交流点拨】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凄清冷漠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河水,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上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4.合作研讨: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真的。

(二)学习《黑人谈河流》一诗

1.诗中的“河流”该怎样理解?“黝黑的河流”指什么?

【交流点拨】诗中的“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黝黑的河流”指黑人的历史。

2.第一节诗两次提到“我了解河流”,两次描写河流的古老,有何深意?

【交流点拨】前者是为了反复强调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两次描写河流的古老,是为了说明黑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

3.第三节诗主要写了什么?请你评点一下这节诗在写作上的好处。

【交流点拨】这节诗,是对黑人的历史的回顾。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展开对历史的回顾,让我们感受到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黑人民族的伟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于形象的诗句之中。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现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倍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2.拓展延伸

读了这两首小诗,说说你的感想,你的启示,你的联想。 【交流点拨】示例:1.我觉得人就是应该爱国。

2.我想到了几首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爱我中华》《我爱你中国》 3.我觉得应在升国旗时高唱国歌庄严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