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四川省巴中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四川省巴中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8b09227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4

8.1) )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表现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荒原,气势磅礴。 2) 抒发了诗人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9.1)(1)延长(2)看,回头看(3)就是 2)A

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10.1).(1)飞奔的马(2)向高处远处伸展(3)至 (4)通“返”,返回 2).C

3).(1)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2)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4).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六、现代文阅读 11.1)髦 遣 2)平静;挪了挪;噙 。

3)铺垫、伏笔;文中写朋友认为与父亲有很深的代沟,认为父亲不能理解他,其实是自己对父亲的了解太少。

4)全文叙述了朋友将要去开普敦工作,告诉父亲即将远行,父亲尽管言语简单,可是表现出了他对儿子的牵挂、疼爱与思念。父爱与母爱是有区别的,父爱常常不善表露,但更显深沉。所以不应责怪父亲对自己不理解,应从自身思考是否对父亲的关爱太少。 5)父爱

12.1) 对“我”犯错的不满;为“我”回避惩罚而生气、惋惜。 为犯错而脸红;为同学替己辩护而感害羞;为自己逃罚而惭愧;为有负华老师的希望而不安。

2)详写了“我犯错而被教育”;略写老师的严厉、“我”的造句受到表扬、老师带“我”吃馆子及坐错车。好处是:突出老师的对“我”的教育,同时也展现老师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点,使老师的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

3)有才学;工作极端认真;管理严格;善于教育学生;热爱学生。 4)朴实、亲切、含蓄、委婉,平淡中蕴涵深情。(意思对即可) 七、语言表达

13.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 。 八、作文

14.示例:在一个万里晴空的早晨,我、爸爸、妈妈和其他朋友一起去了神往已久的九寨沟。从成都出发,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九寨沟。九寨沟深藏于四川省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因内有九个藏寨而得名。九寨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里没有嘈杂声,只有溪流声和鸟叫声,只见绿色植物和奇山异水,这里不是吵吵闹闹的城市,而是人间的仙境。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D.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 .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往之女家 .D.与民由之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lú) 折戟(jǐ) 二乔(qiáo) ...B.殷勤(yīn) 谩有(màn) 不胜簪(zhān) ...C.燕脂(yān) 千帆(fán) 花溅泪(jiàn) ...D.提携(xié) 霜重(chòng) 蓬舟(péng) ...4.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洒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 B.监视 操纵 桅杆 阵耳欲聋 C.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 D.浩瀚 遗嘱 吞食 白手起家 5.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科普巨著。

B.《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法布尔深入昆虫的生活,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

C.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D.卞毓麟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科幻小说。 二、名句默写

6.(9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诗经》《关雎》)(2分)

⑵、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⑶、角声满天秋色里,口口口口口口口。(——李贺《雁门太守行》)(1分)

⑷、口口口口口口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⑸、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4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簪(______) 燕脂(_______) ..提携(_______) 折戟(_______) ..殷勤(_______) 长嗟(_______) ..四、诗歌鉴赏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二月四日作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诗歌一二句描绘的画面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本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9.古文阅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言词汇——我能选出下面加横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惩山北之塞(苦于) 聚室而谋(商量) 叩石垦壤(敲、凿) B.毕力平险(险要) 出入之迂也(绕道) 始龀(换牙) C.帝感其诚(诚心) 亡以应(没有) 固不可彻(彻底) D.长息曰(长时间) 有遗男(遗留) 杂然相许(纷纷) 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内容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 ③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 4)问题探究——“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我的探究:

5)拓展延伸——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

①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②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选第 题,我的解答: 10.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7---10题 (13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⑴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⑵,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⑵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②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惟: .③略无阙处。 阙: .④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异: .2).下列各句中的“绝”与“沿溯阻绝”的“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B.绝巘多生怪柏。

C.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柳和折柳赠别

①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辅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甲 ”,甚至一些惜别怀远的乐曲,也以“折柳”为曲名,比如“乙 ”。

②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丙 ”,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人衣,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寓意友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③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

④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还是一种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

⑤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枝杨柳,可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