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9065bc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04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精品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常见考点

考点一 文学常识填空 考点二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点三 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考点四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考点五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考点六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考点七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八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考点九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答题方法技巧

1.文学常识: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类记忆。熟练教材文言文作品的作者及其字、号、生活年代,作品风格等。

2.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 (1)迁移法。

①课文迁移法。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 ②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推断法。

①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② 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 3.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

①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可结合文意进行。

②代入检验法。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

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③句位分析法。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④语法切入法。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 ⑤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 (一)五借助:

(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 (2)借助名词断句。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

(3)借助虚词断句。一些虚词往往用于句首(如“夫”“至若”“盖”“若夫”等)或句尾(如“也”“乎”“耳”“焉”等)。

(4)借助句式断句。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5)按文言句式特点断句。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断句时要注意古代语言的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二)要注意以下规律: ①主谓之间要停顿; 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③句首发语词之后或关联词之前要停顿,如句首有“夫、盖、且、维”等词,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④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⑤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⑥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⑦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⑧“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⑨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 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考点五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抠。 第二步,踩点得分,洞悉关键。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要翻译准确;二是特殊句要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三步,翻译时要注意增、删、调、留、换,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考点六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思路; 其次,理解文章的主旨; 最后,提取信息,组织语言概括。 考点七 分析人物形象 (1)人物性格分析法。

把握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

②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③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2)人物形象表现概括法。这类题就是考查人物的某个形象特点在文中的具体表现。①紧扣人物的形象特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②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事件,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归纳。 考点八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文言文启示答题法。①读原文,通过具体事件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改正或抵制。 (2)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

①借助整体阅读。从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思想,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最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后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知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②借助文体特征。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人物形象上;咏物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③借助关键信息。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文眼、中心句、过渡句等。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态度。

④借助知人论世。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要义的一把钥匙。(3)文言文评价答题法。

①读懂作者的观点态度,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②联系实际,客观分析。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态度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即不能随意地拔高或贬低作者的观点。 ③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考点九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找出各自的个性。 答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①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文中“人、事、物、情、理”。 ②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

③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短文阅读训练:

(一)多多益善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 ①上:皇帝。②禽:通“擒”,捉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陛下( ) 能将几何( ) ..2、解释加点字。

能将几何( ) 上尝从容与信言( ) ...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①。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